謝善維
中高考,是檢驗一所中學辦學水平與質量的硬指標,是社會各界評價學校的主要依據。因此,做好中高考備考工作,真正確保和提升中高考質量,是中學辦學的核心任務。那么,學校應如何有效地做好中高考備考工作的管理?
一、用對人:精心打造一支優秀的備考團隊
落實“勤”“嚴”“和”,這是做好學校備考工作的根本。
“勤”就是指學校備考從管理者到教師到學生,都必須保持一種勤奮、拼搏的工作狀態和學習狀態。作為管理者的校長和行政人員首先要勤,要勤深入備考工作的一線,要勤下畢業年級,要勤進畢業班課堂,要勤走近教師和學生,不能只在辦公室遙控指揮中高考備考工作。這樣,管理者既能以自身的工作狀態和作風影響與帶動其他人,又能實際掌握備考情況,讓自己的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進而形成“校長帶動行政,行政帶動教師,教師帶動學生”的良性循環。
“嚴”就是學校對教師和學生備考的紀律要求要嚴格。軍隊要有嚴格的紀律才能步調一致打勝仗,備考也是如此。嚴是對學生的成才負責,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負責,對學校的發展負責。不嚴,是不負責、不作為的表現。因此,在備考過程中,對于教師中出現的工作不到位、不作為甚至不負責的情況,學校尤其是管理者要敢于管理,敢于批評指正,要敢于堅持工作紀律原則。在學生管理上要堅持畢業年級“兩無兩更”,即:無特區、無特殊,更嚴格、更細致。
“和”就是要營造和諧團結的備考氛圍。學校備考工作的開展必須依靠備考團隊的集體力量和智慧。因此,學校備考應當著力營造和諧團結的備考氛圍,打造一支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塊使的備考團隊。但這并不意味著管理者要和稀泥,做老好人,恰恰相反,這更需要管理者堅持工作原則和紀律。在此基礎上,管理者尤其是校長要走近教師和學生,與他們一起備考,以自身的優良作風帶動和影響教師,要積極為備考團隊排憂解難,關注他們的訴求并及時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和關心,同時要善于發現教師尤其是畢業年級教師中的優秀典型,樹正氣,樹榜樣,挖掘師生中的亮點,傳播正能量。
二、做對事:把握備考工作的重要節點
落實“早”“實”“細”“巧”,這是做好學校備考工作的關鍵。
“早”就是指學校的備考謀劃要早,行動要早。“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痹缰\劃、早布局、早行動就是贏得備考的先機。就備考來說,在初二下學期或者高二下學期,學校就要依據學生和教師的實際情況,開始著手畢業年級備考師資的調配。這樣,學校和畢業年級的教師就可以利用假期提前開展和完成一些備考的前期研究性工作。
“實”就是學校備考工作要務實,具體來說就是要掌握實情,落到實處,注重實效。學校備考,首先要對中高考政策方向、學生情況、師資條件深入研究并了然于胸,這是學校成功備考的前提和基礎,切忌完全憑經驗和感覺備考。落到實處是學校成功備考的關鍵。要讓管理落到實處,切忌有計劃不執行,有形式沒實質,不痛不癢地備考。注重實效是指把學生實際的學習效果與考試效果作為檢驗各項備考工作的核心指標。畢業年級,每一個半月左右會有一次段考與統測。這些段考和統測的結果,是學校備考質量和水平的直接反映。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每次段考和統測的機會,對畢業年級的師生考前進行備考動員、目標設定,考后進行結果分析、針對性措施跟進。實踐證明,只有充分利用每次段考的機會,做好做實每個階段備考工作,才會有最后水到渠成的收獲。
“細”就是指學校備考工作要做到細致入微,以真正實現專業備考、精準備考和高效備考。例如,不少學校都重視培優扶偏,但是真正細致、專業的培優扶偏,不僅是有培優扶偏的時間、地點、人員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在培優扶偏開始之前,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確立培優扶偏的學生名單、科目、培扶內容。開展培扶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課程設計、訓練材料、評價反饋、跟蹤落實。又如,在學科備考過程中尤其是第二輪的復習,需要大量的訓練。不少學校的畢業年級學科備課組教師往往輪流出卷,但這種做法不夠細致。如果科學依據備課組每個教師的研究方向和興趣特點細致地進行分工,這樣更有利于發揮學科組集體備考的力量和智慧,提升備考的專業性和精準度。
“巧”就是指學校備考工作一定要講究科學性、合理性。在學校備考工作的安排方面,要講究“巧”,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情??茖W設計合理安排“煽情”活動,確保學生充滿激情和正能量。例如,開學之初的高三“開學典禮”可以重在樹立目標、承諾行動,制作和發放“學生目標激勵卡”。第一學期元旦左右,高三可以舉辦學生的“成人禮儀式”,重在感恩師長,明晰責任,勇于擔當,期末統考動員,發放學生家長寄語卡。第二學期開學之初,可以舉行“百日誓師”,重在凝聚力量,全力沖刺,發放百日誓師承諾書?!拔逡弧眲趧庸澴笥?,可以舉行“師生同樂運動會”,發放家委贊助的物品,重在愉悅身心,調節情緒。
三、借對力:充分挖掘、利用校外有利資源
學校的中高考備考,一定要充分開發、利用校外的一切有利資源,助力學校備考工作。
第一,學校應該積極、主動聯系市、區教研室,發揮教研室、教研員在學科教學和中高考備考方面的引領、指導作用。
第二,學校要積極主動加強與市區兄弟學校和省內外兄弟學校的教學交流,學習和借鑒兄弟學校的成功做法和優秀經驗,積極與他們交流、共享備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