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 王雪妮



【摘要】目的:分析在腦出血患者術后護理中使用程序化護理方法所取得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于2019年2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醫院中接受腦出血治療的患者共94例,隨機分組法,每組47例。常規護理法用于對照組,程序化護理用于觀察組。結果:護理前,兩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和赫氏希望量表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赫氏希望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使用程序化護理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能力,提升希望水平,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較高。
【關鍵詞】程序化護理;腦出血;日常生活能力;肢體運動能力;希望水平
腦出血是臨床上一種發病率極高的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病死率高達30%-40%,引發該種疾病的產生與高血壓、血管老化及糖尿病有直接關系,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嘔吐、昏迷等癥狀,發病迅速[1]。近年來隨著我國搶救工作能力的提升,腦出血疾病搶救成功率越來越高,但是有很多的患者在術后均會出現肢體功能障礙,自理能力較差,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為了能夠提升疾病恢復效果及質量,術后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方法[2]。程序化護理本身屬于一種計劃性較強的護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能力,患者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對護理工作有較高的滿意度。本文將于2019年2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醫院中接受腦出血治療的94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程序化護理方法所取得的護理效果進行觀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9年2月份至2021年2月份在醫院中接受腦出血治療的患者共94例,隨機分組法,每組47例。對照組,男、女為21例和21例,43-84歲,均值(64.5±3.3)歲;觀察組,男、女為20例和22例,42-85歲,均值(65.4±3.7)歲。兩組資料無差異(P>0.05)。納入標準:①經CT、MRI診斷被確診為腦出血者;②選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中的標準要求;③意識清醒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損害者;②受外傷所致而出現的腦出血者;③認知功能障礙者;④語言障礙者;⑤精神障礙者;⑥合并惡性腫瘤者;⑦合并全身系統性疾病者。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法,患者在進入到醫院后,護理人員應熱情接待患者,對于一些出現不良心理情緒的患者,應加強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疏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監測。
觀察組,行程序化護理法,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準確、客觀及快速評估患者病情,并對相關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程序化護理計劃流程表。應明確掌握護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護理工作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提前進行預測,并提出合理化的問題解決措施,并進行本次程序化護理工作目標。具體的護理措施為:(1)入院護理:當患者進入到醫院后,應以患者的病情為依據,對腦組織使用冰枕及冰帽進行冰敷,給予患者吸氧處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進行密切的監測,并對有效靜脈通道進行快速開通。對于一些病情危急患者,需要將患者送入到ICU中急救,對患者的呼吸狀況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患者出現呼吸困難及血氧飽和度低等情況,應及時給予患者氣管插管及切管切開處理。(2)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采用肢體接觸及語言的形式,并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患者講解疾病知識,以增強患者對疾病治療知識、治療方法及護理方法的了解,提升疾病治療自信心,能夠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3)心電監護:需給予患者持續性的心電監護,及時清理干凈管腔中的分泌物及嘔吐物,并對患者大便的顏色及性質進行觀察,以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4)環境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營造溫馨及舒適的病房環境,定時進入到病房中進行通風,將病房內的溫濕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外界環境對患者病情造成極大的刺激。(5)飲食護理:應根據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安排,告知患者應進食流質類食物,多吃富含高蛋白及維生素類的食物,對于一些不能自主進食患者,應使用鼻飼管來進食。(6)特殊護理:對患者的痰液性質、量做好記錄,對氣道濕化量進行合理調節,教會患者正確的咳嗽方法,并觀察大便性狀,了解是否出現便秘情況,對于一些出現便秘者,應嚴格按照醫囑要求服藥,以確保大便的通暢性。每隔6h使用1次諾氟沙星眼藥水。對于一些出現高熱癥狀的患者,應使用溫水對患者的身體進行擦拭,確保每個小時的體溫能夠下降2℃。(7)康復鍛煉:以患者的肢體功能為依據,合理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協助患者參與到內旋和外展、上下肢屈伸訓練中去,每日2次,每次10-30min。當被動訓練結束3-7d,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情況為依據,給予患者健肢主動運動訓練指導,訓練內容包括站立訓練和坐起訓練兩種,當患者的站穩時間還需10-15min后,可指導患者參與到步行訓練中去。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Barthel評分及Fugl-Meyer評分,Barthel評分使用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導致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強。Fugl-Meyer評分使用Fugl-Meyer(肢體運動能力)量表進行評估,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運動功能恢復效果越好[3]。
觀察兩組護理前后赫氏希望量表評分,采用赫氏希望量表進行評估,包括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對現實和未來的積極態度、采取積極行動三種,得分越高代表希望水平越高[4]。
觀察兩組護理滿意度,滿意(80-100分),一般滿意(60-7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與得分呈正比例關系。
1.4統計學處理
SPSS22.0軟件,Barthel評分及Fugl-Meyer評分,赫氏希望量表評分用(±s)表示,用t檢驗;護理滿意度用(%)表示,用檢驗,差異顯著(P<0.05)。
2.結果
2.1兩組護理前后Barthel評分及Fugl-Meyer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護理前后赫氏希望量表評分對比
護理前,赫氏希望量表評分對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赫氏希望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2.3護理滿意度對比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腦出血在臨床上有較高的發病率,引發該種疾病的產生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出血有直接關系,當患者存在腦出血風險時,在出現情緒激動、咳嗽及打噴嚏時均會增加腦出血發生率,疾病病死率較高,若不能及時進行搶救[5],將會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生活質量也會隨之而下降?,F階段,在腦出血術后,應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使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得以顯著改善,確保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以快速恢復[6]。在以往的護理中主要是采用常規護理法,但是該種護理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護理方法籠統且混亂,無組織性,導致患者護理滿意度不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而程序化護理法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會以患者病情為依據[7],有針對性的給予患者有規劃及有組織的護理,以患者的心理特點、病情為出發點,加強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的評估,并制定出合理化的護理計劃,使護理工作更具規范化,疾病護理效果顯著。在腦出血疾病護理中應用程序化護理法,使護理計劃更為完善,疾病康復效果顯著,護理質量顯著提升[8]。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Barthel指數及Fugl-Meyer評分高于對照組,赫氏希望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使用程序化護理法具有可行性,通過在護理工作中給予患者入院護理、心理護理、心電監護、環境護理、飲食護理、特殊護理、康復鍛煉等,護理內容程序化及科學化,患者疾病恢復效果好。
綜上所述,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使用程序化護理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能力,提升希望水平,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較高。
【參考文獻】
[1]陳雪琴.程序化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睡眠及并發癥的影響[J].世界睡眠醫學雜志,2021,8(01):101-103.
[2]秦茗,王玉海,向定朝等.強化護理流程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0,40(06):1544-1546.
[3]李露.對腦出血患者進行程序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24):276-277.
[4]賈慧雯.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9):213-214.
[5]梁妍霞.程序化護理對老年腦出血患者希望水平及護理質量的影響[J].慢性病學雜志,2019,20(08):1250-1252.
[6]韓冰,王芳,崔瑩瑩.程序化護理服務在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的價值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09):112.
[7]劉雪偉.探討程序化護理干預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智慧健康,2019,5(10):44-46.
[8]顧玥.程序化護理在腦出血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0):69-70.
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江西吉安 34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