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楠
摘 要:中小微企業是黨和國家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維持社會穩定的推動力量,在穩定經濟增長、擴大勞動就業、促進自主創新、繁榮市場和更好地滿足我國人民群眾基本需求等各個方面,發揮著重大的引導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持續推進,壯大了我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契機,但其實際生存環境卻不盡如人意, 一直處于"強位弱勢"的困境中,突出表現在企業融資困難,并成為制約其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而且,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在此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都遭受了各個方面的嚴重沖擊。因此,對中小微企業籌資緊張問題進行深入探究,進一步緩解中小微企業資金短缺的嚴峻局面,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從中小微企業的分類和特征入手, 從不同視角闡述當前我國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現狀及出現融資困難的緣由,旨在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措施,促進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企業劃分,企業籌資現狀,融資難,原因,對策
一、中小微企業的分類及其特點
所謂中小微企業,主要含義是與所處市場經濟體系中同行業的大企業相比,資產規模、人員規模和經營規模都明顯較小,勞動力、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集中程度比較低的經濟單位。[1]《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對中、小企業分類進行了初步細化,增加微型企業的相關規定。
中小微企業具有如下特點:1.易于創建,數量龐大,涉足業務領域廣泛。[2]2.技術落后,創新驅動能力弱,生產經營規模小。3.管理水平不足,企業人員能力缺乏,人才流動快。4.各項制度體系不健全,抗風險能力弱,生存發展周期短。
二、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表現
1.企業集資渠道狹窄。由于其產品生產規模小,銷售靈活、快捷,資金需求往往相對較小。但是,中小微企業很難通過發行股票或者債券等多種方式獲得融資,而且依靠政府專項資金的直接支持也非常少。
2.企業融資成本高。向其他銀行貸款需要支付利息,有些銀行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小額貸款貼息利率很高,加上貸款擔保費等其他費用,向銀行貸款的成本相當高。而且,貸款的相關手續繁瑣復雜,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
3.企業間接融資困難。銀行的金融機構比較偏愛大型企業,對貸款人的申請條件要求相對較高,中小微企業很難從金融機構手中取得一筆小額貸款。
4.企業融資項目風險大。中小微企業常常借助民間融資市場,但該市場因自身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和金融市場合規監督,具有很高的融資風險。同時,企業還背負著沉重的債務風險。
三、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1.企業自身方面
(1)未建立規范、完善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當前,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缺乏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方式,沒有建立完善的企業法人組織結構和企業財務風險申報預警系統,從而大大削弱了金融機構對其的資金流動支持,加大了中小微企業的資產融資管理難度。
(2)較低的企業信用水平。企業缺乏良好的信用管理觀念,假借各種便利、機會等手段騙取大量資金,導致其信用較低,嚴重破壞了商業銀行與中小微企業之間的相互信任,使大量銀行貸款無法及時收回,銀行放貸條件的增加導致企業無法取得授信。
(3)缺乏公開透明的財務管理信息平臺。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的財務制度不健全,企業的財務經營風險管理也不完善,企業往往無法把真實、完整的內部財務經營信息及時傳達出去,這樣就使得外部金融機構無法深入分析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能力和前景。
2.金融體系方面
(1)銀行的惜貸行為。原因主要有:銀行與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銀行不能深入了解中小微企業的資本運營、資產管理以及其他相關財務信息,給銀行造成巨大風險;中小微企業的銀行貸款數量少,但審批流程復雜,極大的增加了銀行貸款的成本。[3]
(2)擔保、抵押方面。目前,我國一些擔保中介機構的設立、擔保資金比例和經濟損失賠償等都缺乏統一的法律規范,擔保中介機構不成熟,擔保管理機制不健全;對于貸款抵押,由于中小微企業整體規模相對小,固定資產也相對較少,難以滿足商業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導致大多數企業無法通過抵押來籌資。
(三)國家及社會的宏觀因素
1.國家的支持力度不夠。政府沒有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健全、有效的扶持政策和統一、權威的法律保障,同時缺少有關民間融資、擔保機構和企業信用等方面完善的法律規范。
2.社會信用環境使民間資本難以得到很好的利用。由于目前整個經濟社會的市場信用以及金融環境不佳,民間資本市場發育不成熟,民間資本融資的流通渠道以及資金有限,較難滿足中小微企業向大規模快速擴張的市場需求。
3.社會中介服務體系不健全。社會上很少出現專門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信用評級等服務的專業金融中介機構。
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對策
1.加強企業自身建設
(1)強化內部管理,建設現代化企業制度。中小微企業應嚴格把握資金投資方向,采取合理的融資方式,最優化配置企業資金。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進一步改善企業自身經營和管理模式,優化升級產品結構,形成企業文化和經營特色,提高企業的聲譽和品牌力,提升自身條件以盡快解決融資問題。
(2)加強財務制度建設,提高信息透明度。中小微企業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財務體系,嚴格執行黨中央有關融資方面的法律法規,規范各類金融事件的處理,建立公開透明的企業財務信息平臺,讓外部的利益相關者及時知悉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商業銀行,加強信息溝通,減少了商業銀行的信貸歧視。
(3)樹立良好信用觀念,建立統一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中小微企業要建立信用資料檔案,方便信息共享。企業自身應努力做到誠實守信,提高其信用管理和自覺履約的能力,推動企業信用制度的完善,吸引未來的投資者。
2.進一步完善金融體系
(1)完善商業銀行信貸機制和信用擔保體制。商業銀行要運用各種方式和渠道對中小微企業財務資料信息的準確性和真實性進行評判,完善適合中小微企業需求的評估等級和授信體系,全面地評定企業的信用;適當減少擔保成本,成立中小微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創新高質量的擔保模式,拓寬擔保的資金來源。[4]通過減少稅收、風險賠付、增加資金投放等手段,促進信用擔保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2)拓寬籌資渠道,建立多元化、多層次的融資運作機制。建立多種融資服務平臺及金融機構,加大金融創新力度,運用多種融資手段,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進供應鏈金融,借助網貸平臺、眾籌融資等互聯網金融模式,為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保障。
3.政府搭建融資體系整體框架,發揮好引導和帶動作用。
(1)改善融資制度環境。政府要研究、制定并修訂、完善與中小微企業融資有關的法律法規,加大對其優惠政策和扶持力度,并及時做好監督調查與信息反饋。完善稅收制度,實施稅收優惠政策,通過降低稅率或直接補貼等多種形式,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
(2)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政府應該加強中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擔保機構等相關機構的溝通聯系,疏通中小微企業的投融資途徑和渠道,架設連接中小微企業與政府、市場和社會之間的橋梁,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總之,中小微企業在我們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無法取代的特殊作用。由于中小微企業自身實際情況以及我國的經濟制度等諸多方面的局限性,致使目前我國中小微企業普遍出現融資困難的情況。因此,解決我國中小微企業融資困難的現狀,應當從多方面入手,形成政策協同效應,不僅要求中小微企業自身的努力,還需要政府、社會和金融機構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馬笑容,趙博.國有投資機構項目調研體系研究,價值工程,2013.
[2]田春霞.當前我國中小微企業的劃分與特點分析,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
[3]張研.河南省中小企業融資難現狀及對策研究,商場現代化,2012.
[4]宋丹妮.D&R集團公司員工福利管理的研究,福建質量管理,2019.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河南省開封市,4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