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孟
悠長而深厚的“冰糖葫蘆”叫賣聲穿過整個街道,又偶爾會從某個熱氣騰騰的大鍋邊散發出肉包子的香氣,也會有人吆喝著要不要來一碗豆漿油條,或是偶然碰見扎堆的人們玩著套圈游戲,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這條熱熱鬧鬧的街道,算命的先生和她說你家的孩子日后會有大出息。她只是笑笑,拽拽孩子的手帶著她飛快地離開了。
李婷算是個乖巧的孩子,雖然會因為貪玩忘記回家,但是只要女人一叫便會立馬從另一個小胡同跑回家。在冬天的時候冷風吹得狂勁,李婷的臉頰總是紅彤彤的,笑起來的時候會有一顆小虎牙,可愛又靈動。李婷管女人叫姨,她不明白為什么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甚至家里連個男人也沒有,她也不愿意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為什么,畢竟她和姨兩個人也過得很幸福。
在李婷的印象中,姨的背影總是忙碌的。每次天還黑著的時候女人就在田間地頭除荒,間秧,點豆。每天從地里回來,她又會到廚房一邊做著早飯,一邊叫李婷起床。
李婷上學從來不走學校正對面的路,因為那條路上有一個大牛圈,她并不怕他們,但是覺得他們的叫聲很吵。從她開始有了些力氣,女人便教她怎么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李婷回到家便開始做飯,然后寫作業,等待在外面做工的女人回家吃飯。
在李婷要升入中學的這一年暑假里,家門口突然停下一輛小轎車,轟轟響的車和這矮小而發悶的土房子、咩咩叫的大灰羊、那么的違和。“婷婷,別看書了,快出來!”女人著急地叫她出來。“你爸媽來了!”李婷心里一怔,她向來知道他們的存在,但也從未期待他們的到來。
“婷婷,我和爸爸來接你回家,你也大了,該去城里上學了。”面前這個媽媽甚至連句寒暄也沒有的開門見山的表明來意,李婷故作平淡的說:“這不就是家嗎,還去哪啊?”女人拉過婷婷:“你這孩子!”然后又恢復了爽朗的聲調,“那什么婷婷來,跟我一塊去外面裝一包花生帶走。”到了外面,女人一面和李婷裝著花生一面對她說:“這是你的家,那也是你的家,去了那邊要聽他們的話,好好學習,知道嗎?一會兒我再給你裝上點剛腌好的咸雞蛋,到了那邊想吃啥就給村長家里打電話,我托人給你捎過去......”李婷努力控制著眼里的淚水,但是沒能成功,一滴一滴地滴在手背上。
李婷永遠也忘不了離開的那條路,她坐在車里,一直望著窗外,也一直留著眼淚。她害怕忘記這條路,忘記怎么回來,更害怕離開她。
李婷不喜歡在城里的日子,這里沒有她熟悉的土坡,沒有散發著青草香的牛糞,沒有那個熟悉的碎碎嘮叨聲,沒有人在冬天和她睡一個被窩。上學時,她被同學笑話她的口音,她覺得尷尬,她很費力地改正,也默默提醒自己不要忘記。她的學習成績并不差,但爸爸媽媽總對她有更高的要求,他們也會找她談話,談心,但永遠脫離不開學習和成績這兩個話題。她無數次地因為他們的責備一個人流淚,但沒有人去安慰她,她只能每次吃一顆花生,來感受到她在身邊時的溫暖。
李婷迫切地期望自己學業有成,希望自己經濟獨立,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以一個平等的姿態,和父母對話,可以擁有自由回“家”的能力。
李婷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天,她鼓起勇氣和媽媽要了手機,給姨打了電話。女人帶著咸雞蛋和豆干,轉了好幾次公交車,來為李婷祝賀。她們都沒有流淚,用最平淡的語氣交代著最動人的話。
大學畢業的這一年,她放棄了分配到省城工作的機會,回到了那個她長大的村子,做了駐村干部。落葉也歸根,女人將幾乎整個青春付出在她身上,她不愿離開她,更不愿頭也不回地離開這片孕育她的土地。以前常在街口閑聊的嬸子們都變了模樣,拄著拐杖頭發花白的老太太走近看她:“呦,婷婷啊,好久沒回來了,都這么大了”。那一刻她眼睛一酸,原來,大家都還記得她啊,哪怕那些人已經很老了,還記得從前那個蹦蹦跳跳的小姑娘啊。她終于又找回了這個熟悉的口音,也不用再被人笑話。她覺得,這里的空氣都是那么的溫暖而自然。
李婷努力尋找更加先進的農作技術,發展第二產業,重整學校,發展教育,培育人才。她的每一步改變都走得艱難,可能一個簡單的灌溉工具的改變她要來回走訪很多次,但她熱愛這片土地,所以樂在其中。她帶領著這片土地上勤勞而可愛的人們,走向更好的生活。
李婷很高興能和她愛的人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共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也可以對她姨說,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歲月在這片黃土地上流走,但人世間的溫暖卻永遠存在。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