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教育之根在于立德樹人。“立德樹人,以師為范”,故教師應成為不忘仰望星空的群體。
立德非空談,樹人非虛幻,正面激勵為要,傳道解惑,啟迪思維,更不忘鑄愛國之魂,立民族之根,正思辨之質,而這一切依托于教師的職業素養。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對教育的理解決定教育的形態。教育是科學,科學須敬畏,須探尋。教育是一種喚醒與點燃,喚醒每個人內在生長的力量,讓個體稟賦得到充分的發展:人生去往羅馬的最佳之路,系天賦之路。
“我思故我在。”沒有思想的教育是奴化的,有獨立之思考才有自由之靈魂。迷信和盲目崇拜是思想的缺位,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思想的啟蒙。秉承仁愛之心,撐起自尊之骨。尊重自己微小的權利,發揮自己微弱的力量。因為有了精神的風骨,所以你總能平視一切。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們不追星,但我們尊敬為信仰而終身求索之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即使這個世界陷入瘋狂,仍然有我們必須堅守的事物。熱愛自己的學科,以嚴謹的教學去捍衛學科的尊嚴,探索學科的育人價值。非考試不教,那是忘卻了教育的本義。我們應努力創造一個相對理想的小環境,做有大情懷的小人物,活成一束光,心懷大愛,做好小事,做點有價值的事。
教育必須與時代同行,“兩全教育”意在做有質量的公平教育。基礎教育應該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打下一個亮麗的底色。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和學生共同成長。成長不是青年教師的專利,你我之間的代溝不是年齡,而是觀念。教育必須以教師自我教育為龍頭,不忘自己與學生同為學習者,養成一種對信息的開放態度,總以好奇、學習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去品味每一名學生的個性特質。
教育要求學校、家庭同心同向,父母任何成功都無法彌補對子女教育的失敗。孩子不一定要繼承父志,而要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要把孩子的一生當作一生來看,而不只是某幾次考試;多一點溝通和陪伴,盡力提供健康成長的環境;遇到疑問,以平視的眼光鼓勵探究,坦然討論,不必以謊言遮掩。
血脈之愛,有他(她)就好。在教育的田野中,我們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如此,社稷復興,未來可期!
(作者單位:江西省鄱陽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