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迪

[摘? 要]BIM技術已經成為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崗位職業技能,然而基于BIM技術的人才培養不能僅通過開設一兩門專業課程來實現,而應基于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引入BIM技術,使其與相關課程對接。文章分析了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現狀,結合學院的教育教學理念及該專業學生的特點,明確了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與BIM技術可對接的課程,并提出了實現途徑,以便更好地推廣和利用BIM技術進行專業建設。
[關鍵詞]BIM技術? 課程對接? 建設工程管理
前? 言
BIM是利用數字模型對項目進行設計、施工和運營的全過程管理。國內關于BIM技術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領域的研究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研究內容在專業建設方面,有劉陳平以BIM技術為核心創新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麻文娜對應用型高校土建類專業BIM人才培養的思考等;在課程建設方面,有孔玉琴等對“建筑構造與識圖”課程基于BIM技術的改革研究分析、李永奎等基于4D-BIM的工程進度管理教學改革探索等;在實驗實訓建設方面,有付芳等對工程管理專業“虛實結合”的BIM實踐教學研究分析等。
而在國際上,BIM教育側重于課程發展。例如,Kim等闡述了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引入BIM的教訓,Sacks等討論了如何在大一土木工程教育中引入BIM,將其作為一個組成部分替代傳統工程制圖課程,Lee等提出了工程管理專業BIM教育課程發展規劃。
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與BIM技術的對接現狀
咸陽職業技術學院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基于BIM技術的人才培養剛剛起步,具體措施有:第一,在2016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開發并引進了BIM技術課程;第二,2017年建成BIM技術實訓室1個;第三,BIM技術課程內容以Revit技術應用為主,教學內容以三維建模為主。
BIM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包括設計、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計量計價、建設工程管理等方面。BIM技術不等于BIM模型,它是針對工程項目進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工具。這樣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會誤導學生,使其認為只要掌握三維建模技術或者幾種軟件建模就可以了,而不能從宏觀和整體的角度理解BIM技術的本質。所以,基于BIM技術的人才培養,不能通過開設一兩門專業課程來解決,而要將BIM技術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知識點進行對接,通過各個學期的教學,使技術滲透在對應的專業課程建設和發展中,以實現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與BIM技術可對接課程分析
1.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在原有方案的基礎上設置與BIM技術相關的課程,將BIM技術與傳統課程相對接,并將其引入傳統實踐教學及畢業設計等形式中,形成完善的BIM課程體系,使建設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具備以下能力。
(1)了解建筑行業BIM技術的發展趨勢、熟悉與BIM技術相關軟件(如Revit、ArchiCAD、BIM5D等)的操作方法,能夠利用軟件進行中小型工程三維信息模型的建立。
(2)掌握BIM技術在施工項目管理方面的應用,如能夠利用BIM技術進行建筑工程重難點分析,可熟練運用BIM技術進行設計方案比選、施工進度計劃及進度管理的制訂、施工現場布置,能利用BIM5D技術進行工程項目管理。
(3)掌握BIM技術在工程造價全過程管理中的應用,能熟練運用BIM技術進行概算、招投標預算、施工進度變更,以及竣工結算等階段量、價的確定,可編制基于BIM技術的工程造價文件。
要實現以上人才培養目標,就需通過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專業技能證書培訓、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環節落實。
2.建設工程管理專業BIM技術可對接的課程
在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中,應先根據該專業的知識領域對專業基礎課(工程制圖與識圖、建筑構造、建筑施工技術)、專業核心課(BIM技術、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施工組織設計與進度管理)、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技術、施工組織方案設計實訓、工程管理綜合實訓、頂崗實習、畢業設計、技能大賽、資格考證)三大部分構建基于BIM技術的對接課程;其次,應從對接程度、主要對接內容、對接課程形式及組織形式等分析現設課程,將對接程度按照從低到高的級別分為I、II、III級,從植入內容、新增內容、新增課程等形式進行對接,采取理實一體、純實踐教學、企業頂崗等組織形式全面進行可對接課程分析。
(1)專業基礎課:“工程制圖與識圖”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級,采用植入BIM識圖內容的方式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建筑構造”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采用植入3D模型內容的方式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建筑施工技術”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采用植入施工技術和方法、施工工序、施工安全等仿真模擬內容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
(2)專業核心課:“BIM技術”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可對接內容有基本的計算機繪圖技巧、“BIM建模實訓”等;“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級,可基于BIM的工程造價內容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建設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級,可植入基于BIM的招投標文件編制內容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施工組織設計與進度管理”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可對接內容有基于BIM的施工方案設計、進度計劃編制、施工現場布置等。
(3)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級,可植入基于BIM技術應用的相關崗位認知開展實踐性教學;“工程造價軟件應用技術”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課程對接內容有BIM鋼筋算量、BIM土建算量造價軟件及招標控制文件等,建議將原課程修訂為“BIM造價軟件應用技術”;“施工組織方案設計實訓”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對接內有“BIM場布實訓”“BIM與施工組織設計實訓”兩門實踐性教學;“工程管理綜合實訓”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I級,可植入基于BIM綜合應用的相關內容開展實踐性教學;“頂崗實習”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級,可對接BIM技術的相關崗位開展頂崗實習;“畢業設計”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I級,可開展原畢業設計+BIM應用的綜合性實踐;“技能大賽”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級,鼓勵教師及學生積極參加BIM相關技能大賽;“資格考證”課程與BIM技術的對接程度為I級,鼓勵教師及學生積極考取BIM職業資格等級證書,以提高其BIM技術應用能力。
BIM技術與建設工程管理專業可對接的課程設置如圖1所示。
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與BIM技術可對接課程的實現途徑
1.構建基于BIM技術的專業課程體系,并制(修)訂對接課程的教學文件
通過重新構建基于BIM技術的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對BIM技術對接課程進行教學目標與要求的重設,以BIM技術為引導,設置交叉的知識單元和知識點,確立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即制(修)訂與BIM技術對接課程的相關教學文件,以培養滿足建筑業市場崗位需求的人才;將BIM技術引入傳統實踐教學中,以實際項目為載體,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加強學生BIM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將BIM技術引入畢業設計中,提高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2.鼓勵學生考取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2019年4月,教育部、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要求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工作,(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BIM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首批試點改革項目。學校應鼓勵學生積極考取BIM職業資格等級證書,為其畢業后從事基于BIM的建設工程管理工作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
3.加強BIM師資培訓
在咸陽職業技術學院中,BIM作為一項新技術,對于本專業的大部分教師來說是全新的挑戰。當前,既精通BIM軟件,又具有BIM項目實戰經驗的教師較少。BIM知識體系龐大而復雜,學習BIM知識和BIM軟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BIM教學強調各專業知識體系之間的銜接,需要不同專業課程教師之間的協作和配合,這就要求專業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課程的BIM知識,還要對專業群中的相關課程知識也有所熟悉。因此,學院要多途徑、多元化地提升本專業BIM教學師資團隊的教學能力、專業素養及實際項目操作能力。
4.鼓勵學生參加各種BIM技能大賽
目前,行業類的BIM技能大賽比較多,如“全國高校BIM畢業設計大賽”“全國高等院校BIM應用技能比賽”“全國中高等院校BIM招投標大賽”“裝配式建筑BIM應用技術大賽”等。學校可以鼓勵師生多參與這類技能大賽,在大賽的備賽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以鍛煉教師和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結? 語
建設工程管理專業課程與BIM技術對接,要緊緊依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加強BIM技術在素質、知識、能力等方面的融合,緊貼1+X證書制度要求,從理論教學到實踐教學再到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環節,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有效對接。同時,還要鼓勵師生積極參加各類技能大賽,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鼓勵學生考取BIM職業資格等級證書,使其能快速適應BIM技術在建設工程管理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靜曉,李慧,翟穎,李洪濤.工程管理BIM教育課程建設與融合分析[J].工程管理學報,2016,6(30):153-158.
[2]劉紅霞,趙峰.基于BIM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建筑經濟,2017,6(38):102-104.
[3]劉哲旭,馮璐瑤,等.基于BIM的建設項目全過程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研究[J].科技咨詢,2017(22).
[4]閆積剛.基于BIM技術高職院校課程的開發研究[J].山西建筑,2015(22).
[5]代紅濤,孫洪碩.高職建筑工程專業BIM技術人才培養的相關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7(18).
[6]KIm K,Teizer J.Automatic design and planning of scaffolding systems using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J].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2014,28(3).
[7]Sacks R,Pikas 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Education for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13,139(11).
[8]LEE N,Dossick C S,Foley S P .Guideline for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Education[J].Jou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 Practice,2013,139(4).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