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態”是我國新時期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標志。新常態下我們企業應當以做強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轉變增長方式,改變從過去簡單粗放的外延式發展轉變為精雕細琢的內涵式發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產品做精做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能力,提高全要素生產效率。
一、企業轉型升級的內涵
企業轉型升級是伴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企業為更好的適應這些變化而做出的轉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不斷調整企業的內部結構,對企業組織形式進行變革,改變原有企業形式對于企業的桎梏。轉型和升級都是企業尋求新的增長方式的嘗試。企業的轉型需要企業分析外部環境變化趨勢和自身優勢,完成跨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升級需要企業重塑產業鏈和產品價值鏈,提升產品和服務的附加值,從而提升行業內的競爭力。
我國政府給予國內企業技術、資金、服務和品牌等多方面的支持,原有傳統企業在獲得政府的補貼后,提高生成規模獲取規模優勢,逐漸出現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和國內需求飽和的現象。要參與到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去,企業必須放棄原有的粗放式的生產經營形式,實現企業的轉型升級,這是企業持續可發展的本質要求。
二、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問題
經濟“新常態”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發展策略的調整,企業面臨著國內外競爭也不斷加劇。改變原有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已經成為企業的共識。
我國企業原來依靠投資和要素驅動的方式,已不能滿足企業在新常態下競爭力提升的需求。原有的中國企業很多依賴于國外市場需求和技術外溢,配合發達國家完成產業專業實現盈利,大部分企業還處在國際分工的低端,沒有自身的核心技術、產品品質和品牌意識都十分薄弱。隨著經濟發展對于質量的要求不斷的提高,創新驅動成為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新常態下許多企業難以適應新的變化,對企業的定位和未來愿景的建設存在滯后性。雖然新常態在2014年就已經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倡導企業使用新技術和新理念,創新驅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實現企業競爭力的提升。政府和行業也在大力促進各行業的創新,傳統制造型企業由于盈利能力下降,對于技術的研發和投入也隨之減少,企業的升級轉型的進程減緩。部分企業依賴從國外獲取技術和精密耗材,雖然也需要付出不少的成不,但是當前依舊比自主研發和生產成本低,企業缺乏勇氣和動力完成轉型升級。
我國勞動力素質難以支撐企業轉型升級,勞動力素質提升緩慢也制約了快速轉型升級的企業發展。積極尋求企業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技術創新能力和高端人才也存在結構性的失衡,難以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我國在新常態下,政府、行業和社會對企業生產經營也提出了新的規范,也是企業轉型的的重要因素。生態文明建設等規制迫使企業尋求更加節能環保的生產經營方式,企業在面對政府和行業的不斷提高的規制和規范壓力下,改變企業發展戰略,在遵守市場運作的同時,需要維持企業生產經營的合法性和經濟效益也成為企業必須考慮的重點問題。
三、企業轉型升級對策
1.明確企業在行業和未來發展中的定位
明晰企業定位和當前發展現狀,建立企業愿景。轉型升級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對自身的企業和產業定位、行業前景和未來發展趨勢要能夠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及準確的判斷,要對國家社會發展脈搏、產業政策傾向要能有一個精準的把握和研判。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不能停留在承接國外中低端產業的階段,技術創新和信息化成為未來的主旋律。企業需要改變原來引進,消化和吸收階段,開始再創新和初創的方面更多的投入。
2.圍繞轉型升級的核心和本質
企業作為市場的主體,需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為中心。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企業不僅僅需要面對國內企業的競爭,更需要面對國外企業帶來的沖擊。在中國原來引進來的政策下,大量的企業承擔全球產業鏈的中低端產業,快速實現了經濟的增長和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但是大而不強是當前最大的問題。未來是走出去的階段,掌握核心競爭力成為企業面對國際競爭的關鍵。企業實現轉型升級,開發和采用新的技術和管理,提升企業發展的質量,將提升企業效益和降低成本同步,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轉型與升級同步實施
企業轉型和升級需要同伴實施,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升級,升級依賴于轉型并起始于轉型。企業轉型是生產經營跨行業領域進行轉型;升級是完成產品鏈和產業價值鏈的重塑,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轉型升級是企業為提高生產競爭力,滿足顧客不斷提升需求的條件下,尋求新的經營方向的變革。轉型與升級是個相輔相成、互為依靠的過程,沒有互為獨立存在的轉型與升級。不論是管控轉型還是業務轉型,其本質上還是要實現管理模式、生產運營模式、營銷采購模式等方面的創新與升級,最終向公司管理與工業生產運營模式集約化、精細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等方向發展,努力實現管理上的高效能、成本效益上的最大化。
4.完善制度與政策環境
完善制度和政策為企業有序的生產經營保駕護航,也能規范企業運作,敦促企業完成轉型和升級。制度對于企業的規制和規范作用是十分顯著的,制度和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的企業的市場邏輯和政府邏輯,積極發揮政府的指導作用的同時,需要考慮市場的現狀。企業在生產經營需要準守市場邏輯實現效率的提升的經濟效益的獲取,需要遵守政府規制獲得合法性,企業在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確實能夠有效的促進企業完成轉型升級,這也提升了企業的異質性和能動性,另一方面二者也存在沖突,企業需要在這兩種邏輯下需求發展,當二者不能兼容互補是,企業的轉型升級就難以為繼。
【參考文獻】
[1]何鵬.經濟新常態與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J].知識經濟,2019(24):15-16.
[2]石清華.略論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產業的轉型升級[J].商業經濟研究,2020(02):179-181.
作者簡介:胡義飛(1991.9-),漢族,安徽安慶人,碩士,研究方向:政治經濟學。
合肥信息技術職業學院? 安徽,合肥 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