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獲得良好的病理學課堂效果和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針對病理學課程的特點,通過增加病理學的生活性、使學生意識到病理學的重要性、巧用順口溜、思維導圖的應用、多媒體的應用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等多方面探討增加病理學課堂學生興趣的方法,從而提高病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病理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提高
病理學是一門研究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和機制,闡明疾病本質的一門醫學理論學科。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疾病病因、發病機制以及疾病過程中機體的功能、代謝和形態的改變與疾病的轉歸,從而認識疾病的本質。病理學為防治疾病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病理學又是診斷疾病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在醫學眾多學科當中,病理學當中既涵蓋醫學基礎內容,又囊括醫學臨床知識,是一門橋梁學科,要搭建好牢固的醫學知識大廈,學好病理學至關重要。但有部分學生對此門課程興趣度不高,病理課堂抬頭率低,主要原因:一是該門課程注重形態知識,學生基礎知識薄弱,腦海中難以搭建形態變化圖形,二是該課程當中有重點名詞解釋,且專業名詞間多相似,易混淆,難背誦。三是該課程眾多知識點直接的關系復雜,學生難以理順。以上幾點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從而缺乏興趣,降低學習的主動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唯有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突破難點,病理學的教學效果才能夠得以提升。以下就對病理學教學中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進行總結。
一、增加病理學的生活性
病理學是一門在生活中非常實用的一門學科,病理學的發展史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就早已有對疾病發生和死后剖檢的記載。隋唐時代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更是詳細描述了許多疾病病因,成為我國第一部病理學論著。到了南宋時期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宋慈,其所著的《洗冤集錄》詳細介紹了尸體剖檢、傷痕病變和中毒鑒定,其所創的人工呼吸法和洗尸法至今仍在沿用。而學生們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部電視劇——《大宋提刑官》,正是以宋慈為原型。病理學還和法醫學關系非常密切,同學們大多數比較感興趣法醫題材電視劇,類似《法醫秦明》。病理學中的尸體解剖可以通過尸體的傷口判斷尸體死亡的形式,通過尸僵、尸斑等判斷尸體死亡的時間,所以在此方面會大大增加病理學這門學科的生活性和實用性。教師們要把握住病理學的第一堂課,將病理學拉近生活,從而提升同學們對病理學這門學科的興趣。
二、使學生意識到病理學課程的重要性
病理學是臨床眾多學科中的橋梁學科,這門學科類似大樹的樹干,醫學基礎知識類似大樹的根,醫學臨床知識類似大樹的葉。想要醫學知識這棵大樹枝繁葉茂,必須要依靠病理學這個樹干,源源不斷的為大樹的葉傳輸營養。想要醫學臨床知識搭建的牢固,學好病理學至關重要。并且,在臨床中,病理診斷是疾病診斷的金標準。想要診斷一名患者有沒有腫瘤,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必須依靠病理的診斷。比如說,若有一名中年女性,乳腺觸摸到腫塊,無痛,乳腺外觀橘皮樣改變,只能懷疑是乳腺癌,想要確診,必須依靠病理檢查。所以學好病理,才能更好的為臨床服務,為病人診斷。學生們意識到了課程的重要性,學習當中會增加主動性,遇到問題會主動解決,學習興趣也自然會提高。
三、教學中巧用順口溜
病理學課程中有眾多的名詞,眾多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去記憶。醫學知識浩瀚如海,想要記住龐大的知識庫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必須要依靠方法。俗話說:黑貓白貓,能夠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不管是什么記憶方法,能夠記住的就是好方法。所以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們可以將醫學知識變成順口溜,或者鼓勵同學們自己編順口溜,這樣知識便記得又快又牢。比如說,將人體所以的細胞按照再生能力可以分類為三類細胞,分別是不穩定細胞、穩定細胞和永久性細胞。而永久性細胞是要求同學們記的,分別包括神經細胞、心肌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這三個細胞沒有方法比較難記住,可以把他們你的首字用諧音變成順口溜“省心股(一支省心的股票)”,同學們便一下記住了著三個永久性細胞,從而增加學習的效率。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多媒體教學的應用
病理學注重形態以及疾病的動態變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在腦海中比較難搭建疾病模型,難以想象疾病的變化,多媒體教學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多媒體當中的動態圖或者穿插其中的國內外醫學視頻,可以使枯燥的課本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可以使抽象問題變得具體。并且有些和疾病有關的小視頻輕松有趣又具有科普性,可以使課堂中的學生緊張的思緒得以放松,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取得更好的課堂效果。
五、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時代在不斷發展,科技在不斷進步。在三尺講臺上的教師們更應該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拓寬自己的業務能力。善用媒體,軟件,APP來增添課堂的專業性和趣味性。每位教師都應該秉承“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教風,認識到自己職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教書育人,愛崗敬業,既掌握過硬的理論知識,又具備授之以漁的教學方法,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對一門課程的態度。愛教育,愛學生,增加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全面培養學生在各方面的能力。
六、結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增強學生對病理學這門課程的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化茫然為清晰,使真正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謙、高維娟.病理學.4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3.
[2]李靜,劉志軍,程相朝等.在動物病理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討.教學與實踐,2015(07下):176-177.
作者簡介:
熊鷹(1993.8.22),女,漢族,江西,本科,南昌醫學院,助教,醫學檢驗
南昌醫學院(原江西中醫藥大學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