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8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OI:10.12296/j.2096-3475.2021.07.346
雜技藝術在中國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雜技在漢代稱為“百戲”,隋唐時叫“散樂”,唐宋以后為了區別于其他歌舞、雜劇,才稱為雜技。在我國古代文獻中,很早就有關于雜技的文學記載了。雜技,是包括各種體能和技巧的表演藝術,《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稱它是"一種有悠久歷史的專門藝術,包括跳、身體技巧和平衡動作,較晚時又使用長桿,獨輪自行車、球、桶、繃床及吊架等器械"。把身體技巧作為雜技藝術的核心,無疑是正確的,跳和平衡動作,實際也是身體技巧的應用。但是雜技,特別是歷史極為悠久的中華雜技,它所包括的內容遠遠不止于身體技巧,當時的雜技藝術水平之高。新中國成立之后,雜技藝術煥然一新,許多省、省級雜技之鄉。
在河南歷史上,不僅產生過中國最早的雜技表演藝術家,而且舉行過中國最大的“百戲”匯演。《列子》一書記載:“宋有蘭子,以技于宋元君,召見,以雙技長倍其身屬其徑并趨;并馳弄七劍,選而躍之”,這是見之于記載的河南省最早出現的雜技女演員。隋大業六年,又出現了我國最大的“百戲”匯演,不僅有18000人的樂隊,3萬余人的表演隊伍,而且還有綿亙八里、周圍2500丈的巨大戲場。據《隋書》記述,這次在洛陽端門外舉行的“總追四方散樂”的演出活動,“從昏達旦”,“終月而罷”,其營費鉅億萬”,民眾“三百里皆來觀”,達到了歷史上“百戲”活動的頂峰。市成立了專業雜技團,創造了許多新節目,雜技,亦作“雜伎”。指柔術(軟功)、車技、口技、頂碗、走鋼絲、變戲法、舞獅子等技藝。
現代雜技特指演員靠自己身體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難動作的表演性節目?!半s技”一詞,是1950年中國雜技團成立時,由周恩來總理定名的。
從現階段我國雜技舞臺的表演情況來看,我國的雜技逐漸朝著世界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不管是在編排技巧、燈光、音樂還是服裝方面,都從其他的藝術門類借鑒了很多有益元素,以此對自身表演形式進行拓展與改造。雜技《柔術滾杯》作為我國傳統的雜技節目,也是一項典型的柔術類雜技節目,它以人體技術動作復雜、體態造型優美多變而受到觀眾歡迎。
一、《柔術滾杯》的表演特色
柔術是我國較為古老的一類雜技節目,其以獨特的道具,如“玻璃塔”“滾燈”等作為表演依托,將人體的柔韌性和優美體態充分呈現出來?!度嵝g滾杯》一直以來都是雜技表演中的重頭節目。2004年,中國雜技藝術團表演的《柔術滾杯》登上了國際舞臺,并獲得多項榮譽?!度嵝g滾杯》的演員們不僅在表演過程中將雜技藝術的精髓表現出來,更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深受各國人民的贊揚與喜愛。
在柔術雜技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柔術滾杯》在道具、美觀性以及創新性三方面實現了很大突破。例如道具方面,《柔術滾杯》用直桶玻璃杯取代了以往的高腳塑料杯,這種玻璃杯的優點就在于方便進行疊加與盛水,其觀賞性也更高。
而在表演美觀性及藝術特色方面,整個節目表演過程給觀眾一種空靈柔美的感覺,并且充分展現了中國柔術雜技的功夫底蘊和審美特色。不僅如此,該節目對于表演者的技術與力量要求很高,而高難度的柔術動作與表演形態更容易與觀眾產生心靈共鳴,觸動觀眾的觀感神經。
二、《柔術滾杯》中的文化內涵
藝術中蘊藏的文化是全人類共通的,觀眾能夠直觀地觀賞藝術并感受其中的文化氣息。世界上眾多的雜技節目,各個國家的表演者都會將其獨特的文化融入其中。在《柔術滾杯》中,節目設計者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了音樂、造型以及服飾之中,表達了傳統的審美取向。
“圓滿”是我國傳統美學中非常重要的思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認為“圓形”是天地萬物存在發展的規律。在不同類型的藝術中,藝術家也都將“圓”通過自身的方式以及手段進行構建,其崇拜和追求“圓”,并且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要求表演者具備圓潤的聲腔以及圓熟的動作。雜技《柔術滾杯》將圓潤之美通過獨特的方式體現出來,其相較于其他柔術,更是將“滾”的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追求“圓”的情趣、彰顯“圓”的文化。
起伏跌宕的意境與特點是中國傳統藝術特別強調的,這種一波三折的美學觀念體現在了《柔術滾杯》節目中。疊杯技巧同樣也會出現在國外的雜技節目之中,其為了表現驚險的效果,會在節目中疊加杯子。然而這些雜技節目在表演和編排上的單調性難以掩蓋,除此之外還導致其缺乏藝術性。
而在《柔術滾杯》中,表演者需要在身體不同部位放置杯子,并按照水晶塔的方式排列杯子。在多重制約下,表演者不僅需要保持自身平衡,避免杯子落下,還需要將翻滾轉體的動作表演出來?!度嵝g滾杯》節目在曲折離奇的表演中充分展現了人體之美。
三、柔術滾杯
《滾杯》是中國傳統雜技節目,深受觀眾喜愛。表演滾杯的演員一般都是少女,她們躺在一個小圓臺上,用手、腳、額頭、嘴等較平坦的部位,托舉起多座疊摞成塔形的玻璃杯子做全身連續側翻的動作,而杯摞始終不會傾倒。表演開始時,演員多做一些展體折腰、下叉滾翻等動作將身體活動開。隨后即仰臥于圓臺上,在身體各部放上玻璃杯塔,在四肢、頭臉向上托舉著物品的情況下翻轉身體,要求演員無論在什么狀態下,頭、手、腳都要全部向上直立,使托杯的身體部位始終朝上,才能穩穩托舉著杯塔,這就形成一系列奇異的身體狀態。與《滾杯》類似的還有《滾燈》,其區別是道具的不同。《滾杯》類節目來源古老的祭祀典儀,隨著祭祀活動更多地由娛神轉向娛人,一些好看的形式和動作就演變成了供人觀賞的雜技。中國雜技的每一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動作要求,《滾杯》突出的動作就是“滾”。而“滾動中的圓”又象征著一種德行,一種哲理。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以圓為美的觀念,傳說中,天地原本是“混沌”的“圓”狀物,后來的天與地是人類始祖盤古將“混沌”劈開后形成的,因此“圓”又象征著天地萬物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永恒規律,追求“圓滿”、“圓熟”是中國人人生的至高境界。中國的建筑、工藝、書畫、戲曲等藝術門類中都可以發現體現“圓”的作品。雜技《滾杯》體現的是兩重含義的圓。一是演員本身在表演時始終以身體為圓心做出的各種帶有“圓”含義的滾翻動作,比如“左翻右旋”、“別圓寶”等人體運動軌跡;二是經過艱苦的努力后,節目獲得的圓熟完美的表演境界。
柔術滾杯這樣的節目由于柔軟嫵媚的形象,文藝的典型,把它作為有黃色傾向的毒草加以批判。在巨大的壓力下,別說是《柔術滾杯》,所有的柔術節目都一律被逐出舞臺。這個瀕于失傳的節目后來又是怎樣起死回生的呢?當然首先應歸功于改革開放這個解除思想上的禁錮的大環境,同時也要感謝雜技界的老藝術家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與執著追求。早在1986年,“文革”之中,就悄悄盯住了有著深厚傳統、大有潛力可挖的《滾杯》,給它描繪了革新的藍圖。珍惜祖國文化遺產的這份苦心和發展中國氣派的新雜技的理想,殫精竭慮共同克服身體和意志的重重難關,終于在1976年的全國雜技調演中,拿出一個讓人驚喜的《滾杯》節目。戴文霞演出時額頭上頂起3層高腳杯,一只腳上也托起3個疊摞在一起,為這個節目的發展打開了一條新的思路。1979年,國慶30周年的文藝調演晚會上,他們又推出了全身托舉四摞魚缸的高新技巧,額、手腳共托起4摞魚缸表演翻身穿越月亮門的技巧,這在《滾杯》表演史上是第一次。這次表演在文藝界特別是雜技界引起轟動,認為是柔術藝術的一個重大突破。文化部授予這個節目創作一等獎和表演一等獎。1981年,戴文霞又以托舉5摞玻璃缸翻滾鉆月亮門的精彩表演,在法國第五屆“明日”國際雜技節中榮獲金獎——巴黎市長獎。這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雜技藝術第一次獲得國際金獎,給整個雜技界以很大的鼓舞。1982年,中南區雜技匯演時,戴文霞又以四肢、額、嘴同時舉起6座高腳杯疊塔翻滾的新成績榮獲一等獎。自此帶動了整個雜技界,各地雜技團爭相排練《柔術滾杯》節目。
漯河市雜技團的《柔術滾杯》正是在這一基礎上起步的,并敢于在高起點上求發展。漯河市雜技團的吳梅芬老師慧眼識真金,從雜技團的眾多學員中一眼看中了素質好,體格天生柔軟的張婷,自從1996年以來,師徒倆緊緊抓住雜技藝術最本質的特點,在“新”、“難”、“美”的結合上下工夫,她們將托舉的道具,由高腳塑料杯改為盛水更多、疊摞起來更高更險的直筒式玻璃杯。玻璃杯的數量從常規的56個增至108個,杯塔從6座增加到8座,道具的更換不單使杯子的數量增多和重量加大,而且也使重心增高,給滾杯技巧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此多的玻璃杯擺在33塊平滑玻璃板上,只要稍有傾斜,杯子就會毫不留情地掉下來,對平衡技巧的精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承托8座水晶塔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彼此照應,穩穩矗立而又身體滾翻自如,對人體機能的協調、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不但腰腿要柔韌有力,而且要使全身的每一塊肌肉,每一根神經都準確地知道自己的位置。這些動作,張婷在吳梅芬的精心指導下一點一點地練出來了,使得《柔術滾杯》的造型美、體態美、韻律美,以及它的氣勢、力度、規模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1999年,張婷在河南省第四屆雜技比賽中本人擔當主演的高空滾杯榮獲金獎;2000年在金獅獎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中南大區預選中,張婷擔當主演的高空滾杯榮獲銀獎。2013年在荷蘭恩斯科德國際雜技大賽中榮獲金小丑金獎以及銀獎 。2017河南省第五屆百戲獎暨河南省第十屆雜技大賽中榮獲金獎。雜技舞臺上不斷出現更多精彩的“滾杯”與“滾燈”,滾杯節目在20世紀90年代可謂群星燦爛,異彩紛呈。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福建、天津、安徽、等等、不同技巧,不同形式的“滾杯”和“滾燈”,體現了“滾杯”在技巧和綜合藝術上的進一步發展。這些節目多次在國內外雜技大賽中獲得金獎。
參考文獻:
[1]張瑞卓,周磊,王琦.吳橋雜技服飾圖案的民俗文化內涵研究[J].滄州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4):97-100.
[2]董迎春,覃才.當代雜技與中國形象——以七十年廣西雜技對外傳播為中心[J].南方文壇,2020(06):187-192.
[3]王妍,本刊.文化創意產業視角下我國雜技藝術創新思路的幾點思考[J].雜技與魔術,2020(05):47-49.
作者簡介:張婷,女,(1990. 9—),大專,研究方向:從事雜技事業。1996年3月進入漯河市雜技藝術中心學藝至今25年。1997年開始演出,演過滾杯、鉆銅、溜冰、柔術、吊環 花盤、空竹。獲得獎項:1999年在河南省第四屆雜技比賽中本人擔當主演的(高空滾杯)榮獲金獎;2000年在金獅獎第五屆全國雜技比賽中南大區預選中本人擔當主演的(高空滾杯)榮獲銀獎;2002年在河南省第五屆雜技比賽中本人擔當主演(溜冰)榮獲銅獎;2013年在荷蘭恩斯科德國際雜技大賽中(柔術)榮獲金小丑金獎以及銀獎;2017河南省第五屆百戲獎暨河南省第十屆雜技大賽中花盤(小城.雨巷)榮獲金獎。
(漯河市雜技藝術中心? 河南漯河? 4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