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莉 高金田



[摘 要]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潛力巨大,文章基于產業內貿易理論,采用產業內貿易指數、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對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發現雙邊水產品貿易仍以產業間貿易為主,貿易平衡度(TB)和要素差異程度(DHTE)對產業內貿易發展有正向影響,人均收入差距(AGDP)、經濟規模差距(DGDP)、外國直接投資(FDI)與其發展呈負相關關系。最后,從雙邊水產品貿易現存問題出發,并從加強宏觀經濟發展、深化貿易合作、提升水產品質量、擴大規模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具體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001
1 引言
中國水產品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水產品產量在世界范圍內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活躍的水產品對外貿易為中國出口創匯和就業增長提供了重要動力。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的持續增長與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世界水產品需求量持續增加,相關水產品的生產規模逐漸擴大,貿易日趨活躍。進入21世紀,中國水產品出口總額不斷增長,已經連續多年穩居各類農產品出口額的第一位,成為我國的重點出口商品之一。
中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于2009年組成經濟聯盟,2010年,南非加入后構成金磚國家(BRICS)。作為新興的世界經濟體之一,五個國家的國土面積加起來超過全世界的27%,而人口總數占據全世界總人口數的43%,水產品的生產量、消費量正逐漸提升,成為新型水產品生產與消費市場。近40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及地區水產品進出口總額占全球水產品進出口總額的比例下降明顯,從1990年的86%降至2019的70%,而金磚國家水產品進出口量逐漸增長,特別是中國2019年水產品進出口總量1053.3萬噸,總額393.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0.3%和5.4%,在全球范圍內成為水產品生產及貿易新的增長點。
目前尚未有對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研究。文章計劃從金磚國家成立以來水產品貿易角度切入,通過對中國和其他金磚國家之間的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指數測算,分析影響其變動的因素,進一步剖析中國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存在的問題,并探索促進中國和金磚國家之間水產品貿易的改良方法和對策,為我國開展水產品貿易提供理論借鑒,豐富金磚國家水產品貿易的研究內容,促進水產品貿易的健康與快速發展,以提升中國水產品對外貿易的水平和國家影響力。
2 指數測算
文章選擇HS第3章的主要水產品和HS第16章的部分水產品來測算貿易指數,分別為:0301(活魚),0302(鮮、冷魚),0303(凍魚),0304(鮮、冷凍魚片及其他魚肉),0305(干、鹽腌或腌漬的魚、熏魚),0306(甲殼動物),0307(軟體動物),1603、1604(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或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制品)。
2.1 產業內貿易指數測算
目前國際上通用的產業內貿易水平衡量指標——G-L指數,由Grubel和Lloyd于1975 年提出[1],文章首先采用G-L指數對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進行測度,計算公式為:
GLij=1-Xij-MijXij+Mij(1)
式中,GLij表示在特定時間內HS編碼中國家i在第j章的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Xij代表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的出口額,Mij代表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的進口額,GLij的取值范圍為[0, 1]。 GLij=0時,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貿易中只存在進口或出口,不存在產業內貿易,均為產業間貿易;0 表1數據表明,中國與巴西水產品貿易中,0303章G-L指數相對較高,部分年份大于0.5,存在產業內貿易,0305章G-L指數均低于0.5,表明水產品貿易以產業間貿易為主;0302章在所有年份、0306章在2010年、2014年和2015年均無貿易往來,故G-L指數不存在。值得注意的是,0301章在所有年份、0306章在2011—2013年和2016—2017年只存在進口貿易,故G-L指數為0;0304章除2018年有少量進口外,其余年份均只存在出口貿易,故G-L指數為0;0307及1603、1604章在所有年份只存在出口貿易,故G-L指數為0。分析我國與巴西水產品貿易的統計數據也發現,巴西國內的水產品需求量與巴西經濟發展的趨勢相同[2],在2010—2013年我國出口巴西水產品數量及金額都呈現上升趨勢,在2014—2015年開始下滑,隨后緩慢上升。水產品的出口種類集中在0304、0305章和1603、1604章水產品。中國進口巴西水產品數量及金額較少,主要集中在0303章水產品。由此得出,中國與巴西水產品貿易中,0303章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其他章節水產品主要為產業間貿易。 中國與俄羅斯水產品貿易中,0307章在2010—2018年G-L指數均大于0.5,其中多數年份大于0.9,幾乎全為產業內貿易;0306章在2015年、2016年G-L指數大于0.9,其余年份在0.5及以下,表明0306章水產品貿易呈現由產業間貿易向產業內貿易轉換的趨勢,但仍以產業間貿易為主;0305章G-L指數均在0.5左右及以下波動,大部分為產業間貿易;0303章和0304章G-L指數約為0.1,基本不存在產業內貿易;0301章和1603、1604章存在大量出口貿易與少數進口貿易,故G-L指數約為0;0302章在2011—2012年和2015—2018年只存在進口貿易,故G-L指數約為0,其余年份均無貿易往來,故G-L指數不存在。隨著貿易多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除在2015年受到俄羅斯經濟波動的影響外,中俄水產品貿易整體步入穩定增長階段,由于俄羅斯加大對中國水產品的進口力度,整體水產品貿易逆差呈下降趨勢[3]。0303、0304、0306、0307和1603、1604章水產品均是中國出口俄羅斯的主要水產品,其中1603、1604章水產品出口額高達數億美元;0303、0306、0307章水產品是中國進口俄羅斯的主要水產品種類,值得注意的是,0303章水產品進口量巨大,進口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由此得出,中國與俄羅斯水產品貿易中,0307章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其他章節水產品主要為產業間貿易。 中國與印度水產品貿易中,只有0307章在2016年G-L指數大于0.5,其余年間均約為0.1,說明中印水產品貿易主要為產業間貿易。值得注意的是,各章水產品均存在進口數量遠大于出口數量的現象,其中0302章除2011年外只存在進口貿易,0303章和0306章在部分年份進口額高達數億美元。經過數據分析,中印水產品貿易以中國進口印度水產品為主,主要集中在0303、0304、0306、0307章水產品,而中國出口印度水產品整體數量及金額較低。 中國與南非水產品貿易中,0303章相對其他類水產品G-L指數較高,在2010年大于0.5,之后波動下降,表明該類水產品存在由產業內貿易向產業間貿易轉換的趨勢;0304、0306、0307及1603、1604章G-L指數約為0.1,基本不存在產業內貿易;0301章僅存在出口貿易,0302、0305章在部分年份只存在少量進口或出口貿易,故G-L指數均為0;0302、0305章在部分年份無貿易往來,因此G-L指數不存在。南非作為中國在非洲的最大貿易合作伙伴,水產品貿易仍具有很大發展潛力,出口集中在0303、0307章和1603、1604章水產品,進口集中在0303、0306、0307章水產品。 表2整理得出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0307章在所有年份G-L指數大于0.5,多次超過0.9,說明產業內貿易水平極高。0306章在除2015年、2017年、2018年外均大于0.5,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活躍。0301章在大多數年份均大于0.5,表明水產品貿易以產業內貿易為主。0303、0304章除在個別年份外,0302、0305及1603、1604章G-L指數均小于0.1,基本不存在產業內貿易。因此,除0301、0306和0307章外,產業間貿易是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水產品貿易的主要方式。 總體來看,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波動較大。政策方面,2010年南非加入后,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整體趨向活躍;貿易環境方面,由于不同時期國家需求的差異、關稅政策的不同等原因,不穩定因素同時存在;水產品種類方面,通過數據分析發現,中國與金磚國家進行水產品貿易時,大量進口和出口軟體動物、甲殼動物和活魚,而鮮、冷魚貿易量較少。分析原因在于中國水產品出口量呈上升趨勢,近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國內市場消費者對中端水產品的需求提升與消費種類的多樣化導致進口量的增加。金磚國家飲食習慣差異較大,對鮮活名貴水產品需求較低,因此幾乎沒有鮮、冷魚產業內貿易。 2.2 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測算 G-L指數測算屬于靜態分析,根據一年內進出口數據進行測算,適合在固定時點上對產業內貿易水平進行分析,但是無法準確反映因產業內貿易引起的變化。為此,文章采用動態的衡量指標——Brulhart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4],計算公式為: BIij=1-ΔXij-ΔMijΔXij+ΔMij(2) 式中,BIij表示在特定時間內HS編碼中國家i在第j章的水產品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ΔXij代表相鄰兩年水產品出口額的變化量,ΔMij代表相鄰兩年水產品進口額的變化量,BIij的取值范圍為[0, 1]。BIij=0時,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貿易中貿易增量均由產業間貿易引起;BIij=1時,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貿易中貿易增量均由產業內貿易引起,且BIij越接近1,表明國家i在第j章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 整體來看,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在2010—2018年間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波動較大。其中,0301、0306、0307章均波動較大,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從不足0.1波動到大于0.95,表明產業內貿易與產業間貿易交替影響貿易量的變化,以產業內貿易為主。除個別年份外,0303、0304章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均在0.5以下,因此該兩類水產品貿易量變化主要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0302、0305及1603、1604章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相對穩定,均小于0.5,產業間貿易對水產品貿易量的影響占主導作用,其中0302章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為0,表明該類水產品貿易量變化是由產業間貿易引起的。 3 實證分析 3.1 變量選擇 上述結果顯示,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大多數產業內貿易發生在0301、0306和0307三章,因此選擇被解釋變量:0301、0306和0307章無權重整體產業內貿易指數(GL)。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學者的實證研究經驗[5]和影響程度大小[6],選擇解釋變量:人均收入差距(AGDP)、經濟規模差距(DGDP)、貿易平衡度(TB)、外國直接投資(FDI)和要素差異程度(DHTE)。 3.1.1 人均收入差距(AGDP) 文章選用人均收入差距(AGDP)代表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差距。一般而言,消費水平隨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提高,人均收入差距越小,表明國家之間的消費需求越相似,貿易需求也就越相似,同類產品的貿易量增加,因此產業內貿易水平更高。反之,人均收入差距越大,產業內貿易水平越低。 文章假設人均收入差距與產業內貿易指數呈負相關。人均收入差距(AGDP)=中國人均GDP-其他金磚四國人 均GDP,結果如表4所示。 3.1.2 經濟規模差距(DGDP) 文章選用經濟規模差距(DGDP)代表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差異。隨著一國經濟規模的增大,規模經濟的優勢就會愈加明顯,推動生產差異化產品,進而貿易量增加;同時,市場規模越大,潛在的市場就越大,貿易的潛力也越大。因此,越可能為了實現生產規模與利潤的擴大進行產業內貿易。一般認為,國家間經濟規模越接近,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國家間經濟規模差距越大,產業內貿易水平越低。 文章假設經濟規模差距與產業內貿易指數呈負相關。經濟規模差距(DGDP)=中國GDP-其他金磚四國平均 GDP, 結果如表5所示。 3.1.3 貿易平衡度(TB) 文章選用貿易平衡度(TB)代表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貿易差額與貿易總額的比重[7]。國家之間的貿易模式往往會受到國家間商品進出口量變化的影響,貿易的不平衡會導致產業內貿易水平被低估,國家間的貿易平衡有利于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提高。 文章假設貿易平衡度與產業內貿易指數呈正相關。貿易平衡度(TB)=中國與其他金磚四國的進出口貿易差額/中國與其他金磚四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結果如表6所示。 3.1.4 外國直接投資(FDI) 文章選用外國直接投資(FDI)代表其他金磚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效率尋求型投資將擴大規模經濟的優勢,促進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市場導向型投資將通過專業化分工,產生貿易替代,阻礙產業內貿易的發展[8]。金磚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水產品所屬類別產品附加值低,因此金磚國家間水產品貿易受市場導向型投資影響較大。 文章假設外國直接投資與產業內貿易指數呈負相關。外國直接投資(FDI)=其他金磚四國對中國直接投資金額之和,結果如表7所示。 3.1.5 要素差異程度(DHTE) 文章選用要素差異程度(DHTE),采用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水產品出口比重的差異來衡量。要素稟賦理論認為要素差異是產生國際貿易的主要原因。對于水產品貿易而言,水產品資源數量差異即為要素稟賦的差異,國家間水產品資源數量的差異也是促進產業內貿易的因素之一。 文章假設要素差異程度與產業內貿易指數呈正相關。要素差異程度(DHTE)=中國水產品出口額/中國總出口額- 其他金磚四國水產品出口額/其他金磚四國總出口額,結果如表8所示。 3.2 模型構建 文章根據前文選擇的被解釋變量:0301、0306、0307章無權重整體產業內貿易指數(GL),根據相關實證研究[3]、數據的可獲得性、影響程度確定解釋變量:人均收入差距(AGDP)、經濟規模差距(DGDP)、貿易平衡度(TB)、外國直接投資(FDI)和要素差異程度(DHTE),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如下: GLit=β0+β1AGDPit+β2DGDPit+β3TBit+β4FDIit+β5DHTEit+μit(3) 式中,i代表年份,t代表國家,μ為隨機誤差項。 3.3 回歸結果分析 文章利用Eviews軟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將所得的G-L指數、AGDP、DGDP、TB、FDI、DHTE等數據依據上述模型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如表9所示。 3.3.1 人均收入差距(AGDP) 根據回歸結果,人均收入差距在模型中系數為負,表明產業內貿易水平與人均收入差距呈負相關關系,與預期假設相符。 通過測算結果發現,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人均收入差距較小,表明金磚國家間對同類水產品的需求差距較小,在國家間進口同類水產品時,同時出口以進行國家間同類水產品需求的補充,產業內貿易水平得到提升。這表明縮小金磚國家間的人均收入差距,對促進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3.2 經濟規模差距(DGDP) 根據回歸結果,經濟規模差距在模型中系數為負,表明產業內貿易水平與經濟規模差距呈負相關關系,與預期假設相符。 通過測算結果發現,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經濟規模差距在逐步擴大,這與中國經濟迅猛發展相關,由此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推動生產差異化水產品,進而導致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降低。這也意味著我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發展還存在較大潛力。 3.3.3 貿易平衡度(TB) 根據回歸結果,貿易平衡度在模型中系數為正,表明產業內貿易水平與貿易平衡度呈負相關關系,與預期假設相符。 通過測算結果發現,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的貿易差額呈波動下降的趨勢,雙邊貿易平衡對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長期而言,我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隨著雙邊貿易的平衡發展具有廣闊發展前景。 3.3.4 外國直接投資(FDI) 根據回歸結果,外國直接投資在模型中系數為負,表明產業內貿易水平與外國直接投資呈負相關關系,與預期假設相符。 通過測算結果發現,其他金磚國家對中國的直接投資呈上升趨勢,對于水產品貿易,隨著資本與技術的投入,集中生產與消費的水產品種類發生變化,進而導致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降低。 3.3.5 要素差異程度(DHTE) 根據回歸結果,要素差異程度在模型中系數為正,表明產業內貿易水平與要素差異程度呈負相關關系,與預期假設相符。 通過測算結果發現,中國與其他金磚國家要素差異程度在逐步擴大,但其P值較大,說明要素差異程度相對于其他影響因素對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較小。 4 問題與建議 4.1 存在問題 文章基于上述實證分析結果,結合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發展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問題。 4.1.1 水產品貿易仍以產業間貿易為主,產業內貿易存在較大發展空間 通過指數測算,靜態方面,就產業內貿易指數而言,除0301、0306、0307章外,其余章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較低,產業間貿易為主要貿易方式;動態方面,就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而言,0303、0304章水產品也在部分年份邊際產業內貿易指數相對較高,但就整體而言,產業間貿易仍是導致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貿易量變化的主要原因。 4.1.2 水產品貿易結構不盡合理,水產品國際競爭力有待提升 通過測算發現,中國水產品在生產與貿易方面在金磚國家中存在一定的優勢,但貿易結構不盡合理,活魚等初級產品仍為主要貿易產品,具有精深加工、高技術含量、髙附加值特點的水產品貿易量仍然較低,進行水產品貿易的國家與地區相對集中,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 4.1.3 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復雜,有效計量難度較大 文章選取人均收入差距(AGDP)、經濟規模差距(DGDP)、貿易平衡度(TB)、外國直接投資(FDI)和要素差異程度(DHTE)五個因素進行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但仍有很多影響因素沒有納入其中,如市場開放程度、國家間地理位置等,這些因素也會一定程度上對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4.2 對策建議 文章結合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指數測算、實證分析結果及主要問題,提出以下促進中國與金磚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具體措施。 4.2.1 加強國家宏觀經濟發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金磚國家均為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與市場規模潛力巨大,同時,國家間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一定程度阻礙了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因此,金磚國家需要提高宏觀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機制,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進而縮小人均收入差距,形成與其他金磚國家相似的消費需求結構,進一步促進金磚國家間的水產品貿易并深化各國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合作。 4.2.2 深化雙邊與多邊貿易合作 目前金磚國家均處于WTO多邊協議框架下,結合《金磚國家農業合作行動計劃(2017—2020)》,中國應抓住契機,與其他金磚國家形成穩定的水產品貿易合作關系,充分利用金磚國家平臺,促進本國水產品貿易的健康發展。利用雙邊與多邊貿易合作,落實合作機制,減少或消除金磚國家間的水產品貿易壁壘,進一步提升水產品產業內貿易水平。 4.2.3 提升水產品質量,優化水產品產業發展結構 我國應調整優化水產品產業發展結構,加強與發達國家、水產強國間的交流合作,引進并推廣先進的水產品加工技術,提升高附加值水產品的貿易比重,實現水產品貿易由粗放型發展向精細化發展的轉換。 4.2.4 擴大規模打造品牌,提升水產品國際競爭優勢 水產品企業注重打造品牌特色,整合沿海漁村家庭式作坊,發揮規模經濟效應,注重規范化經營,提升水產品產業附加值,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大力發展水產品加工產業,尋求水產品貿易的新增長點,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實現出口市場的多樣化,促進水產品貿易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GRUBELl H G,LLOYD P J.Intra-industry trade:th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differentiated products[J].The Economic Journal,1975,85(339):312-314. [2]胡煒,胡東青,程果,等.從巴西官方檢查談水產品出口貿易壁壘的應對策略[J].檢驗檢疫學刊,2017,27(4):63-67. [3]查涵愷.中俄水產品貿易特征及增長因素的實證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9. [4]BALASSA.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in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The Economic Journal,1987(97):923-939. [5]高金田,武琳.中國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水產品產業內貿易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海洋經濟,2018(2):3-22. [6]于戈,李哲敏,張超,等.金磚國家水產品生產及貿易的比較分析[J].中國漁業經濟,2013,31(4):103-108. [7]AQUINO A.Intra-industry trade and 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s concurrent sour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manufactures[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78,114(2):275-296. [8]劉雪嬌.中國與金磚國家農產品產業內貿易及影響因素[J].國際貿易問題,2013(12):87-95. [作者簡介]劉曉莉(1995—),女,漢族,山東煙臺人,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碩士,研究方向:水產品貿易;高金田(1962—),男,漢族,山東青島人,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研究方向:水產品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