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江南 吳雙純 張玥
[摘 要]文章在總結思考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方法的基礎上,構建了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指標體系,測算了四川省21市州2014—2018年的普惠金融指數。測度結果顯示,四川省21市州普惠金融的發展持續增長,但發展不平衡地區差異大。
[關鍵詞]四川省;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指數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032
1 引言
中國發展普惠金融旨在解決“三農”、中小企業等弱勢領域的金融支持問題。2015年年初中國銀保監會專門成立普惠金融部。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同年G20峰會上普惠金融被列為重要議題。普惠金融是聯合國在2005年發起“國際小額信貸年”時提出的,其含義是“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是其重點服務對象”。2016年國務院《規劃》中將普惠金融含義總結為:按照各主體滿足平等性要求以及堅持商業可持續性向前發展的原則,以能擔負的成本向具有金融方面需求的各個階層提供恰當的、有效的金融服務。
為精確測度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國內外專家學者構建了很多相關指標體系。目前對普惠金融測度的研究已經較為成熟。有代表性的是國際金融公司(IFC)從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構建了普惠金融跨國調查的8個指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可接觸性和使用效應性兩個緯度構建了金融可接觸性調查數據庫8個指標。國外學者Sarma(2008)根據UNDP的人類發展指數(HDI)計算方法,提出了多維綜合普惠金融指數來衡量各國普惠金融的發展水平,該學者選取了銀行滲透率、銀行服務的可利用性和利用狀況三個維度。國內學者王婧和胡國暉(2013)從供給和需求兩個維度,從服務范圍和服務使用兩個方面,選取了每萬平方千米和每萬人擁有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數和從業人員數,金融機構人均各項存款及各項貸款占人均GDP的比重這六個指標,對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焦瑾璞、黃亭亭(2015)等在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使用情況及服務質量三個維度下,建立了一共有 19 個細分指標的普惠金融指標體系,使用成分分析確定相關權重,對各省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進行了定量測度加實證分析。
2 四川省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
文章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研究選取了10個指標,對四川省 2014—2018 年21個市州的原始數據進行收集。原始數據來自《統計年鑒(2015—2019)》《金融運行報告》《金融年鑒》等。指標體系構建如下:
先分別計算各指標的變異系數Vi=σixi,再對各指標變異系數求和,則第i個指標的權重為wi=Vi∑10i=1Vi。由于各指標存在量綱上的差異,為了消除量綱的影響,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di=wi×xi-minimaxi-mini。最后用歐式距離公式計算:IFI=1- (w1-d1)2+(w2-d2)2+…+(w10-d10)2 w21+w22+…+w210。普惠金融測度結果如下:
3 建議
文章提出以下建議。第一,持續提高普惠金融服務的滲透度。普惠金融機構和基層金融網點是城鄉居民接觸普惠金融業務的主要途徑,加強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空白鄉鎮增加線上或線下網點,提高普惠金融網點覆蓋水平,以提高普惠金融需求者對普惠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第二,強化區域協調,加強區域合作互助。要充分發揮成都市普惠金融發展的“帶動效應”,將先進的普惠金融理念和措施引入其他州市,特別是普惠金融發展較弱的地區,通過“一帶多”的形式推動其他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同時,在制定相關普惠金融政策時應注重區域間的協調,對普惠金融不發達的地區進行適當的傾斜。第三,強化金融宣傳教育與金融需求意識,充分考慮農民的知識結構,加強對農民的普惠金融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如今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可以采取電視、智能手機、網絡宣傳等新媒體方式進行宣傳。
參考文獻:
[1]龍云飛.普惠金融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四川省為例[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10):82-85.
[2]龍云飛,李晶.基于普惠金融視角的精準扶貧研究——以四川省21市州為樣本[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9(6):123-128.
[3]王修華,邱兆祥.農村金融發展對城鄉收入差距的影響機理與實證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1(2):71-75.
[4]王婧,胡國暉.中國普惠金融的發展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J].金融論壇,2013,18(6):31-36.
[5]焦瑾璞,黃亭亭,汪天都,等.中國普惠金融發展進程及實證研究[J].上海金融,2015(4):12-22.
[項目基金]四川農業大學2020年本科生科研興趣培養計劃項目“農村普惠金融測度及減貧效應”(項目編號:2020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