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昱
[摘 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現階段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方法:文章從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的現狀入手,對其當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簡要介紹相應的應對措施,以探索新的后勤社會化服務模式,保障醫院各項工作得以有效開展。結果: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的完善與優化,其服務質量與成效得到顯著改善,醫院各項工作也得以有效開展。結論: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需求的多元化、醫療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各醫療機構不斷深化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背景下,有效優化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的開展,有助于推動醫院的長久發展。
[關鍵詞]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醫療行業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00
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改革與發展,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為了在市場中獲得優勢,越來越多的醫院開始加強內涵建設,越來越重視后勤管理,積極探索并推行后勤社會化服務,以便醫院獲得穩定發展。目前,很多醫院包括福建省泉州市第一醫院保潔、保安、被服洗滌、水電維護維修等業務均已實行社會化服務,并取得一定成效。但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亦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解決,以滿足醫院后勤管理的要求,為醫院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 后勤社會化服務的基本含義
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指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將醫院后勤管理所涉及的部分工作,突破自給自足的封閉模式,引入社會上服務行業,實現市場競爭機制,將醫院后勤服務與社會服務相結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加強醫療和生活保障的工作服務,其優點在于:①提升管理質量;②降低管理成本;③提高管理效率;④管理人員專業化;⑤通過市場競爭改善服務質量。以此,發揮醫院管理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
2 存在問題
長久以來,通過政府的主導、推動及醫療機構自身的需求,后勤社會化服務已遍及全國醫院,取得一定的經驗,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 行業認知少,專業性匱乏
醫院后勤社會化后,由外包管理公司承擔相應的后勤服務工作。但是,國內從事專業醫療后勤服務的管理公司相對匱乏,某些后勤管理公司進駐醫院前,對醫院后勤了解、認知過于理想,未曾從事過與醫療行業相關的后勤服務,甚至沒有從事相關服務的資質,導致這些社會化服務公司進駐醫院后未能很好地適應醫院管理,管理模式未能很好轉變,工作交接未能順利等,最終無法達到醫院后勤服務工作的要求。
2.2 體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
體制不完善主要是監管體制不完善。目前,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缺乏符合醫院流程、細化的、可操作性強的行業及社會標準,政府行政部門難以對其服務、水準過多監管。同時,醫院自我監督力薄弱,平時均將醫療視為醫院工作的重點與核心,監管流于形式。在制度上,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涉及面廣,受眾人群大。往往醫院將后勤服務社會化后,制度并未及時跟進,導致后勤服務難以體現工作效果,加劇醫院管理者、職工對后勤工作認識的偏見。
2.3 人員流動大,隊伍素質低
社會上對后勤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普遍認為后勤服務無需技能和知識,認為后勤工作僅是對某單位內各項雜事進行處理,技術含量較低。而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在薪資、福利上未有優勢,公司內部晉升通道有限,不能吸引人才就業,即使有人才就業也很快流失,具有較高學歷、先進技術、豐富經驗的人才往往也不會選擇。導致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大量使用短期工、勞務派遣人員等,而這類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學歷不高、技能不足、流動性大,缺乏責任心和服務意識。同時,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通常也不夠注重員工教育、培訓等,導致員工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部分工作難以順利有效的開展,不足以應對現代化醫院對后勤工作的實際需求,不利于醫院整體發展。
2.4 溝通不順暢,信息化程度低
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對象除醫院行政人員、醫護人員外,還有病人及家屬等,十分廣泛,服務對象的需求又千差萬別。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多數實行直線管理,信息傳遞環節多,交流不便捷,溝通不順暢。此外,當前國內醫院信息化程度均有長足發展,而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受到傳統管理經驗的固化以及投資成本的考慮,依然沿用“粗放型”模式,未能將信息化很好地融入醫院服務中??v使搭建信息化平臺,也為被動投入、被動使用,效率低下,難以體現出科技發展的效果。
3 應對措施
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是現代醫院管理的發展趨勢,應依據醫改政策的大方針,結合醫院的實際,盡快建立適合社會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化解上述問題。
3.1 擴大了解范圍,引入專業公司
醫院后勤工作具有醫療背景的特殊性,比社會上類似工作要求高得多,必須引入專業、可靠的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而要引入專業、可靠的公司,則應該擴大了解的范圍,通過國內同類醫院、同行業介紹、新聞、網絡等多方面了解,擇優備選相應的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并進行實地查看、考察,待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招標時,邀請其參與投標,加強競爭。同時,在公開招標時,從企業實力、資質及業績中提高一定的標準,以社會征信、企業誠信度進行約束,嚴厲打擊借用資質行為,防止在招標過程中弄虛作假的行為,以此來確保后勤社會化服務的質量和安全,以滿足醫院的需求。
3.2 完善體制機制,健全管理制度
完善體制機制,就是完善監管機制。監督成效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醫院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而醫院應該按照市場規律和客觀需求,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監管模式,建立考核辦法,完善后勤監管體系。從而保證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按照市場規律、規則、需求辦事,促使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提升服務質量,增強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務于醫院。對此,醫院需重視對完善、多層次監管體系的構建。以往醫院因物業工作的監督主體為后勤部門,但是因領導不重視、體系不完善,使得后勤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效果不明顯,進而影響到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成效。對此,需結合醫院后勤服務現狀,構建多層次內部監管體系,轉變以往監督管理過程中部門獨立工作的情況,將護理部、門急診、紀監審等部門相繼納入其中,其中財務部門、紀監審部門主要負責物業公司招投標等事項的把控,以及相關費用的控制;門急診、護理部、感染科部門則主要負責物業服務的監督、落實等,確保其物業服務的實施可以做到規范化、標準化。另外,醫院后勤部門需視情況下設物業部,主要負責命令的執行,以此構建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
通過對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的監管,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找出不足,形成符合實際的后勤管理制度,并根據發展進程,不斷優化制度,通過制度不斷完善后勤服務工作。
3.3 建設人才隊伍,提升管理水平
人才是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以往后勤隊伍普遍存在理念滯后、老齡化嚴重等問題,若醫院仍對后勤隊伍的建設報以漠視的態度,會對社會化后勤的開展存在嚴重限制。因此,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首先,提高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完善晉升體制,從而吸納更多學歷高、具有先進技術及豐富經驗的人才;其次,加大對人才吸納力度,針對相應的工種引入相應的人才,從而提升醫院后勤工作的服務水平;最后,加強學習培訓,合理應用激勵機制,激發員工工作積極性,提升其崗位責任意識,凸顯醫院后勤服務工作的創造性與主動性,提升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與社會工作之間的競爭力。此外,醫院文化的建設同樣至關重要。雖然外包公司人員不屬于醫院內部工作者,但是其言行舉止在患者眼中同樣會代表醫院整體。所以,醫院管理者需要將外包企業人員同樣視為“自己人”,引導從業人員樹立“我是這個醫院中的一分子”理念,端正自身態度。通過為全部后勤服務人員樹立共同愿景,引導員工樹立正確價值理念,以集體榮譽感來鼓勵、激勵員工。此外,外包物業公司同樣需要重視對企業文化的樹立,做到在實際物業服務過程中全面落實品控原則和標準,在充分遵循合同條款的前提下,全面規范企業行為、員工行為,從而達到持續改進的目的,為最大化發揮出社會化后勤的價值打下良好基礎。
3.4 改進溝通機制,推進信息化工作
充分利用醫院信息管理平臺,整合后勤社會化服務管理模塊,借助信息、智能化及互聯網+醫療等技術,對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的信息交流進行扁平化管理,建立適應內部管理與控制需要的信息交流和溝通系統,通過信息化開展后勤社會化服務工作,使后勤社會化服務公司管理模式從“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約型管理”模式轉變,使定性工作轉化為定量工作。此外,應加強與服務對象的溝通交流,通過微信、QQ等線上模式與意見箱、座談會等線下模式,構建溝通網絡,提高后勤社會化服務的工作效率及服務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醫院后勤社會化服務意味著后勤服務從后勤管理中剝離出來,構建相對獨立的服務體系。醫院后勤服務在引進市場機制的同時,要實現科學化,就要遵循市場運行規律、規則、需求。此外,醫院還需建立高效的后勤管理隊伍,將醫院的人財物管理向醫療研究方向轉變,促進醫院由效益型向質量型發展,在降低醫院運行成本的基礎上,引導醫院后勤服務向趨于產業化的方向發展,為患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并提高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葉炯賢,王永劍,劉顏,等.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的危機與風險管理[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5):345-346.
[2]毛炳飛.新醫改形式下推進公立醫院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的分析與探討[J].人力資源管理,2018(7):153-154.
[3]翟曉玲.淺析醫院后勤管理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26(1):137-138.
[4]李常生.醫院后勤管理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7):17-18.
[5]陸辰銘,吳錦華,夏培勇,等.醫院后勤信息化管理的現狀與發展[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14):154-155.
[6]唐凱.醫院后勤服務管理社會化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J].科技視界,2017(19):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