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清 曹度 王栩燁 張長江
[摘 要]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強快遞綠色包裝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抓緊制定統一開放的數據信息、質量等級、管理規范等標準以支撐社會化快遞包裝循環共用平臺建設。文章針對我國現行快遞包裝回收方式存在的回收體系缺失、回收成本高、公眾參與率低等問題,提出了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新模式。該模式聯合相關回收主體,共享回收信息,通過連接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實現回收積分的反饋,提高了企業和公眾參與的積極性,為解決我國快遞包裝回收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信息共享; 價值共創; 快遞包裝回收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63
1 我國快遞包裝回收存在的問題
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2019年郵政行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635.2億件,但快遞包裝物總體回收率不到20%[1],巨大的包裝物使用量與回收量的不平衡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不容忽視。總體而言,我國快遞包裝回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 缺乏系統高效的回收體系
缺乏系統高效的回收體系是制約我國快遞包裝回收的主要因素。我國尚未構建起包括公眾、快遞公司和包裝物生產企業這三個獨立個體的快遞包裝回收體系,回收各環節彼此割裂,回收流程不通暢。已有的回收體系缺乏相應的信息處理系統,無法對回收流程中包裝物的數量和流向信息進行統一的采集和整理[2],也使得回收工作難以開展。
1.2 回收成本高
我國快遞包裝回收工作起步較晚,進展緩慢,針對包裝物回收缺乏強制性的法規標準和相應的激勵政策,各主體責任不明確[3]。電商和快遞公司采購包裝僅注重包裝個性化及品牌宣傳,行業內缺乏統一的包裝規范,增加了回收難度[4]。運輸過程中的暴力分揀和消費者的暴力拆解導致回收的包裝物中僅有約30%能夠被直接使用[5],直接回收實現的經濟效益較低。
相關主體獨自實行回收的成本較高。回收渠道的前期建設和后期維護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小型企業難以涉足。目前已實行快遞包裝物回收的大企業,如推出“共享快遞盒”的蘇寧、在校園內啟動“回箱計劃”的菜鳥等,也難以憑借一己之力實現大范圍內的回收,達到規模效益[6]。
1.3 公眾參與率低
回收意識的薄弱及投入與回報的不對等致使公眾缺乏參與回收的動力。快遞包裝回收行為本身的不便捷性、二次利用可能帶來的個人信息泄漏和包裝污染會削弱用戶體驗。現有的快遞包裝回收激勵措施以網上購物優惠和寄件優惠為主[6],形式較為單一、吸引力不足,參與回收的人群范圍受限。
2 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的基本框架
針對回收企業面臨的諸多問題和不同企業各自打造回收體系可能造成的社會資源浪費,政府應當履行引導和監督的職能,聯合地方企業構建統一的回收渠道,實現回收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形成系統有效、多方協同的區域快遞包裝回收體系。
公眾在驛站或回收箱點將包裝物按照是否可直接利用進行分類投放。可直接利用的包裝物除驛站用于零散的個人寄件外,由快遞公司進行統一的回收和再利用。不可直接利用的包裝物由包裝生產企業進行收集,再加工后出售。
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回收點包裝物的實時數量監控和回收積分的發放。回收網絡數據中心收集和處理各回收點上傳的包裝物數量、位置和流向信息,并傳遞給相應區域負責的快遞公司和包裝生產企業,發出收集提示,同時進行回收路線的合理設計及優化,幫助各方進行回收決策。
該模式中,回收網絡數據中心充當“大腦”的角色,各回收點充當“神經末梢”的角色。在實現數據中心與企業信息共享的同時,快遞公司減少了包裝物的采購成本,包裝生產企業降低了原料的收集分揀成本,相關激勵機制讓公眾在履行環保責任的同時也能適當受益。
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
3 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的實施
3.1 政府及相關部門
政府在快遞包裝回收模式的建立中占主導地位,是回收模式建立的引導者和維護者。針對我國目前快遞包裝回收工作發展緩慢的現狀,政府應以其巨大的社會號召力和行動力承擔起領跑的責任。通過政府的牽線搭橋將公眾、驛站、快遞公司和包裝生產企業連接起來,明確各方回收責任,鼓勵引導建立有序的區域回收網絡。其一,利用大數據分析人流和快遞量選擇合適的地點投放智能回收箱,如人口集中的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其二,建立快遞包裝回收數據中心,利用物聯網實現各回收點包裝物數量的動態監控,進行回收信息共享。其三,在政府構建的公眾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快遞包裝回收專區,通過積分反饋、綠色信用等機制提供獎勵,豐富回收積分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應用,如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社區禮品的兌換、停車位的使用等,由此調動各年齡階段居民的參與積極性,真正將快遞包裝回收融入人們的生活中。
快遞包裝回收模式建成后,除對回收箱點數量和位置的持續優化,政府還應鼓勵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優化回收流程。集思廣益,聽取各方意見,制定行業標準。加強對相關企業的監督和考察,加大對參與企業的扶持力度,根據企業的回收實施情況給予不同等級的財政補貼或減免。
3.2 快遞公司
快遞公司是包裝物的直接使用者和主要回收者之一,在快遞包裝回收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回收模式的建立過程中,快遞公司應用統一的包裝紙箱逐步代替流通的印有各公司品牌商標的紙箱,從而實現快遞包裝紙箱的標準化,減少因包裝差異帶來的回收不便。在驛站的加盟點和公司自營網點,快遞公司應做好回收的區域劃分和人員安排,通過前期的流程說明和宣傳工作引導公眾正確地回投,提供積分抵扣寄件費等服務。
回收過程中,快遞公司應根據各驛站及自營網點包裝物的回收數量和需求量進行二者間的調劑,結合自身技術條件實現車輛的合理調派,降低運輸成本。發貨回程中視實際情況帶回包裝紙箱,充分利用富余運力實現包裝物的逆向物流,提高回收效率。
通過參與快遞包裝回收,在降低快遞企業包裝物采購費用的同時,降低了正向配送車輛返程的空駛率,使運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7],緩解快遞包裝物逆向物流的壓力。
3.3 包裝生產企業
包裝生產企業是廢舊紙箱價值的重新創造者,是社會資源再利用的實踐者。專業的包裝生產企業能夠結合包裝物生產流程,準確地運用相關技術設備根據包裝物所處生命周期的不同對其進行系統的再加工處理。在收到回收網絡數據中心發出的提示后,包裝生產企業安排車輛前往各回收點進行回收。對于破損程度較高、不可直接利用的包裝物經過修復和加工再出售,無法修復的紙箱可當作再生原料,經過再次加工回爐再生。通過與快遞公司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包裝生產企業可將破損較少、經過簡單修正即可復用的包裝物以合適的價格出售給快遞公司,提高二次修復后的包裝物利用率。
相較傳統的由流動收購者、閑散人員等進行回收的廢舊包裝收集方式,設置固定的回收點有利于減少破損程度較高的包裝紙箱的流散現象。包裝生產企業能夠進行集中回收以降低原料及加工成本。同時,針對快遞包裝的單獨回收有助于減少垃圾分類中廢舊快遞包裝物與其他可回收類垃圾混合處理可能造成的資源浪費。
3.4 公眾
公眾作為回收的執行者,是快遞包裝回收模式的關鍵一環。考慮到我國公眾快遞包裝回收意識薄弱的情況,社會應動員多方力量進行快遞包裝回收的環保教育,讓公眾認識到快遞包裝物回收背后隱藏的經濟價值和環保價值。通過媒體宣傳引導公眾正確地拆解快遞,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減少對包裝物的二次破壞,減輕后續回收工作量。
4 結語
基于信息共享與價值共創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應以城市為單位進行區域性的試點,通過相應回收機制的不斷完善達到各環節的科學化銜接。以制定詳細的行業回收標準為保障,加之社會性的宣傳教育以減少包裝物錯亂分類帶來的額外回收成本,協調企業的回收范圍及利益,為行業環保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李錦薇,林炎洪,王文娟.綠色物流模式下快遞包裝物回收利用的現狀分析及對策[J].全國流通經濟,2019(19):9-10.
[2]汪梓懿,張雪斌,姜大立,等.基于智慧物流的高校快遞包裝回收流程再造與優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8(23):20-24.
[3]王泊亭,王立君.我國快遞包裝回收:現狀、困境及系統構建[J].經濟師,2018(8):12-14.
[4]陳青云.快遞包裝回收循環再利用現狀及對策研究[J].綠色包裝,2020(4):53-58.
[5]王曉然,何倩.回收快遞包裝還有哪些瓶頸[N].北京商報,2020-07-03(5).
[6]鄭克俊,遲青梅.快遞包裝回收再利用的現狀與問題[J].物流科技,2019(12):50-53,77.
[7]李英,王文強.低碳經濟下的電子商務回收物流體系構建[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51-53.
[8]朱子龍,陽程,鄒浩.物聯網環境下物流包裝回收利用模式的創新與研究[J].中國市場,2020(21):179-181.
[9]李正軍,李恒.政府管理下網絡眾包的快遞包裝回收模式創新[J].包裝工程,2018(21):133-138.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快遞包裝物回收及利用模式探索——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項目編號:202010291161Y)。
[作者簡介]姚雨清(200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曹度(1999—),女,漢族,江蘇蘇州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王栩燁(2000—),女,漢族,浙江溫州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通訊作者:張長江(1976—),男,湖北蘄春人,南京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管理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