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 劉榮增 張道慶
[摘 要]現代服務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由于現代服務業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創新特征,再加上其市場規模巨大,逐漸成為大學畢業生創業的重要產業領域。在現代服務業領域中創業一定要遵從價值創新的原則,即一切創新的著眼點在于價值的創造。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現代服務業;價值創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72
1 前言
2019年,中國服務業占GDP比重達53.9%,高于第二產業14.9個百分點,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大產業部門,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更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當前,隨著我國社會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創業逐漸成為畢業大學生的一種就業方式。由于現代服務業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創新特征,再加上其市場規模巨大,逐漸成為大學畢業生創業的重要領域。在現代服務業領域中創業一定要遵從價值創新的原則,即一切創業的著眼點在于價值的創造。下面從價值創新的視角談談大學生在現代服務業領域的創業路徑。
2 節省人們時間耗費
自人類社會進入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時代以來,時間的稀缺性日趨加劇。大規模生產必然要伴隨著人們大規模的消費活動,沒有大規模消費活動配合,大規模生產就無法持續下去。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活動可由技術推動,而人類的消費活動卻需要人們實打實花費時間才能進行,這樣,時間就變得越來越稀缺。在時間越來越金貴的情況下,現代服務創新只要能為人們節省時間,這項服務創新的顧客價值就會凸顯出來。
1988年,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喬治·斯托克(Jeorge Stalk)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題為《時間:競爭優勢的下一個來源》的文章。文中指出:伴隨著時間的稀缺,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時基消費者(Time-based consumer)。[1]企業在時基戰略的指導下,推出了越來越多的類似聯邦快遞這種時基服務。服務業的競爭從傳統的價格更廉(Cheaper)到后來的質量更好(Better)再到當今現代服務業強調的速度更快(Faster)。[2]
目前,我國現代服務業中基于時間價值的服務創新越來越多,比如,提高客運速度的高鐵服務,提高貨運速度的快遞服務,提高信息傳輸速度的5G網絡,節省服務時間的互聯網金融等。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基于時間價值的創新將成為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最主要的路徑。當絕對的客觀時間消耗不可避免或節省程度很有限時,未來服務創新的路徑在于改變人們對時間的主觀認知,即讓人們感覺時間耗費更短。
3 降低個人精力消耗
降低精力消耗和節省時間耗費是兩種不同的服務價值創新路徑,盡管這兩種路徑在有些時候存在著某種程度的交叉。某個老人可能有充足的時間但卻沒有充沛的精力,該老人現場監督一名家政人員上門擦門窗,老人節省的是自己的精力而不是自己的時間。即使是一個正常人,其精力往往也是有限的,他不會也沒有必要使用自己的精力去干所有想干的事情。
早在1974年,弗羅伊登伯格(Freudenberger)就在其《員工的過度疲勞》一書中明確指出:精力枯竭是組織員工過勞最核心的度量指標。[3]當人的精力消耗超過極限或持續時間過長時,人體的免疫力就會大大下降,最終可能導致器官老化、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正因如此,人類社會中就存在一個“借力”和“賣力”的市場,更何況還存在大量的懶人即“惜力”者存在,他們寧愿拿錢來省勁。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服務創新就是基于為懶人服務這一想法。
目前,我國現代服務業中基于減少精力消耗的服務創新也越來越多,比如家政服務、代駕服務、代購服務、送餐服務等。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時代的臨近,一個明確的趨勢是基于精力消耗的現代服務創新將會越來越多。同上述時間耗費相類似,當必要的精力消耗不可避免或精力消耗降低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時,未來基于精力消耗的服務創新路徑在于改變人們對精力消耗的心理感受,提高人們服務消費的爽值,即力氣不省、精神更爽、痛并快樂著的心理。
4 解決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
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經常要做出大量的決策,決策質量的好壞影響著組織或個人收益,而決策好壞與組織或個人掌握的信息密切相關。信息就是財富,當一條信息使你能做出更好的決策或避免更壞的決策,這條信息的價值就呈現出來。在現實工作和生活中,有些時候之所以沒能做出一個好的決策往往是因為沒有擁有充分的信息,即信息的不完全或信息不對稱造成的。
1970年,美國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Stiglitz)等人指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買賣主體不可能完全占有對方的信息,這種信息不對稱必定導致信息擁有方為謀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即所謂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現象。因此,只要市場上的信息服務中介能解決組織或個人決策時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對稱,使組織或個人決策更科學合理或避免欺騙行為的發生,這種服務創新的價值就會呈現出來。
目前,我國現代服務業中基于解決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服務創新也越來越多,比如房地產中介、二手車買賣中介、搜索網站、位置信息App等。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將從IT時代向DT時代過渡(萬物數字化,萬物相連),大數據將成為個人和組織決策的最主要依據。因此,未來解決信息不完全或不對稱的服務創新路徑是如何更有效地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數據,從而實現“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的潛在價值。
5 構建知識學習平臺
知識不同于信息,是提供者運用大腦對獲取或積累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提煉、分析和研究的結果。知識包括三方面:知道是什么(Know what)、知道為什么(Know why)和知道怎么做(Know how),這三方面的有機結合構成一個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比如,醫院的大夫對于某個特定的患者,他知道你患的是什么病,知道你患病的原因并且知道怎么醫治你的病。人常說:知識就是財富,別人不知道你知道、別人不明白你明白、別人不會做你會做,這些知識就是價值的源泉。
早在1958年,匈牙裔英國人邁克爾·波蘭尼(Michael Polanyi)在《個人知識:邁向后批判哲學》一書中,根據知識的特性把人類知識分成明晰知識和默會知識。[4]明晰知識是指被文字或其他符號進行編碼后的知識,默會知識則是類似經驗這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靠“干中學”的知識,即上面提到的知道怎么做(Know how),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這種知識傳播的主要途徑。如果一項服務創新能夠有助于人們盡快學會明晰知識或有助于人們盡快領悟默會知識,那么,這項服務創新的價值就會呈現出來。
目前,我國現代服務業中基于提供知識學習的服務創新蓬勃發展,比如咨詢服務、培訓服務、社交媒體平臺、在線教育服務等。已有的服務創新絕大多數是明晰知識的傳授,但“明晰知識只是整個知識冰山的一角,人們知道的比能講述的要多得多”。未來構建知識學習平臺的服務創新路徑是如何有效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構建知識創造的虛擬“巴”(Ba),讓人們在這個虛擬平臺上進行頻繁的互動,以便有效地實現個人默會知識的傳播和感悟。
6 保持身體和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這是人們普遍接受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為重要的是健康價值的雙向性,即不健康的損害性和健康的裨益性。人們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的健康觀則是一種整體健康。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強調的“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這就是說,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滿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的肌體狀態。
2006年,迪波·夏皮羅(Deb Shapiro)在《你的身體表明了你的思想》(Your Body Speaks Your Mind)一書中指出:所有思想和情感最終會轉化成你整個生理運轉的化學物質。[5]人常說“相由心生”就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互連接的。因此,心理健康服務即開展心理矯治服務以恢復心理健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識,提高心理素質以預防心理問題,優化社會心理環境以減少不良心理刺激,是現代健康服務工作的首要方面。
由于我國國民收入的不斷增長,人們生活水平隨之不斷提高,人們用于保持身體健康的傳統醫療和保健服務支出不斷增加,而用于心理健康的現代醫療消費支出少之又少。隨著社會競爭日趨激烈,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節奏將會越來越快,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也將隨之越來越重,未來保持心理健康的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等現代醫療服務將是一條非常重要的創新路徑。
7 帶給生活歡娛快樂
娛樂是一種通過表現喜、怒、哀、樂而使他人喜悅、放松,并帶有一定啟發意義的服務活動。人們傳統的娛樂形式主要有音樂、游戲、喜劇、評書、電影、舞蹈、馬戲、魔術、體育、街頭表演等。娛樂是人類生活必要的組成部分而不是可有可無的,它與人們的收入高低和閑暇時間有關,但收入和閑暇并不是人類娛樂活動的決定性條件。原始部落的人圍著篝火跳舞,農民工隨地找幾塊小石頭席地而坐就可以當棋下。
1967年,美國學者孟德爾松(Mendelsohn)的研究表明:娛樂不是日常繁重勞動或其他困境的避風港(在困境中人們尋求的往往是精神支柱而非娛樂),是人們了解、感受、體驗和領悟不同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娛樂不是教育但有教育功效,是道德、思想、情操培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德國大都市的人最新潮的娛樂度假方式反而是到鄉村去參加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充當義務的農場工人,感受和體驗幾天真正的農家生活。
伴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網絡用戶規模急劇上升,新生代互聯網娛樂習慣形成,對現代娛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在當前移動設備日益普及、網絡傳輸速度日趨加快、網絡成本不斷下降的情況下,類似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劇、網絡音樂、網絡直播這些現代娛樂服務創新將成為主流。從當前發展存在的問題看,現代網絡娛樂服務創新的出路在于題材的時代性和原創性、內容的健康性和教育性、形式的互動性和體驗性。
8 結論
總之,大學生在現代服務業中的創業一定要遵從價值創新規則,在新服務的開發中一定要進行顧客感知價值測試。[6]只是借助一些新技術實施沒有價值的創業,實際上是擺花架子、博眼球,最終在市場上只是曇花一現。科學合理的現代服務業創業必須要以顧客價值為目標,運營技術和營銷策略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而已。
參考文獻:
[1]STALK G.Time- the next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88,66(7):41-51.
[2]馬勇.新經濟時代速度經濟將代替規模經濟[J].經濟縱橫,2000,11(6):26-28.
[3]FREUDENBERGER.Staff burnout[J].Social Issue,1974,30(1):1-208.
[4]POLANYI M.Personal knowledge: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M].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02-103.
[5]SHAPIRO D.Your body speaks your mind:decoding the emotional,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messages that underlie illness[J].Emotional Expression,2006(7):121-129.
[6] 錢·金,勒妮·莫博涅.藍海戰略[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4-15.
[作者簡介]馬勇(1967—),男,河南信陽人,教授,研究方向:市場營銷理論與實踐、教育管理;張道慶(1964—),男,河南南陽人,教授,研究方向:經濟法、教育管理;劉榮增(1968—),男,河南社旗人,教授,研究方向:區域經濟發展、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