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模式的新舊動能轉換,伴隨著應屆畢業生數量的持續增多,畢業生的就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新問題。本研究對我國交通類工科院校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尋找對策建議,具有一定程度的現實意義。同時,以山東交通學院、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5所高校為例,對其2018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分析,結合畢業生就業數據和就業滿意度、專業相關度,分析探討當前交通類工科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交通類院校;大學生就業;就業質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0.180
1 前言
近年來,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數量不斷擴大,大學生就業創業形勢面臨復雜嚴峻的挑戰。教育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預計達820萬人,比2017年多出25萬人[1]。韓丞彥對工科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研究發現,我國開設工科專業的本科院校大約有1000多所,占全國的91.5%,并且我國的工科專業招生數量和畢業生數量均排在世界首位[2]。當前,我國經濟建設正面臨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重要時期,企業經歷經濟轉型的發展陣痛,提供的崗位數量有所減少,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盵3]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積極投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盵4]
文章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山東交通學院、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等5所交通類高等院校進行本科生就業質量的比較分析,以期分析交通類特色普通院校與一流本科院校之間的就業差距,探討提升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
2 本科生生源地分析
山東交通學院本科生大部分是山東省內生源,占比高達72.17%,這也體現了山東交通學院是一所省級一流學校的定位。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生的省內生源比為27.44%。北京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等分別位于北京與上海直轄市的高校,其?。ㄖ陛犑校﹥壬凑急容^低。其中,上海交通大學本科生的省(直轄市)內生源比例為24.05%;而北京交通大學本科生的?。ㄖ陛犑校﹥壬幢壤畹?,僅為7.62%。
上述5所高校的本科生男女生比例,基本呈現2∶1的規律,北京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女生比例稍高一些,分別是37.90%和35.58%。這也與交通類工科高校男生偏多的特點相符。
3 交通類工科院校的就業特征
3.1 就業率比較
如圖1 所示,5所高校的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均在94%以上,其中,山東交通學院的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4.99%。相比而言,另外4所一流大學的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7%以上,其中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生就業率最高,為99.17%。
根據2019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統計顯示,2018屆本科生就業率為91.0%,比2017屆就業率略低。其中,工科專業是本科生就業率最高的學科門類,就業率為93.1%。
3.2 升學深造率分析
文章中將本科生的國內考研升學與出國深造的比率統一為升學深造率。山東交通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升學深造率為13.08%,遠低于另外4所國內一流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生的升學深造率為33.73%。北京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的升學深造率均高于50%,其中上海交通大學的升學深造率最高,為67.29%(見圖1)。
據麥克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統計表明,2018屆本科畢業生選擇國內外升學深造的比例為16.8%。其中,“雙一流”院校本科生選擇國內外升學深造的比例為34.0%,遠高于非“雙一流”院校本科生選擇國內外升學深造的比率,僅為13.3%[5]。
3.3 企業就業協議簽約率分析
在5所高校中,山東交通學院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企業簽約率最高,為69.36%;其次,西南交通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企業簽約率為54.15%;西安交通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企業簽約率為37.18%;北京交通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企業簽約率較低,僅為29.26%和24.99%。
3.4 就業地域分布分析
上述5所高校的本科畢業生,在高校所在省(直轄市)內就業的比例均高于去其他省市就業的比例。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在上海市內簽約就業的比例高達67.16%;山東交通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在山東省內簽約就業的比例高達58.78%;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在四川省內簽約就業的比例高達36.64%;北京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在北京市簽約就業的比例為36.35%;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在陜西省內簽約就業的比例為31.27%。
3.5 就業滿意度
對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滿意度調查分析,山東交通學院的本科畢業生對就業滿意的比例高達99%,其中很滿意的比例高達73.07%。北京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對就業滿意的比例為98.09%,大部分畢業生對就業較為滿意或很滿意,比例為70.78%。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對就業滿意的比例為94.46%,半數以上學生對就業較為滿意,占比61.47%。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對就業滿意的比例為94.99%,有54.25%的學生對就業較為滿意。而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對就業的滿意度僅為71.02%。
3.6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比較
山東交通學院的本科生對專業的相關度統計,認為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比例高達94.15%,其中非常相關的比例占52.53%,另外認為專業不相關的比例為5.85%。北京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認為工作與專業相關的比例為91.98%,其中非常相關的比例為38.44%,另外有8.02%的本科生認為所學專業與工作不相關。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認為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比例為92.92%,其中認為較為相關的比例為67.74%,認為不相關的比例為7.08%。西安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認為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比例為82.42%,其中非常相關的比例為31.29%,認為工作與專業不相關的比例為17.58%。上海交通大學的本科畢業生中認為工作與所學專業相關的比例最低,僅為63.98%,其中非常相關的比例為23.93%,認為工作與所學專業不相關的比例高達31.99%。
麥克思研究院2019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研究表明,“雙一流”高等院校2018屆本科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相關度(73%)高于非“雙一流”本科院校的畢業生(71%)[6]。
4 大學生存在的就業問題
4.1 就業壓力增大
應屆大學生就業的人數逐年增多,2018屆的全國高校畢業生的人數持續增長,總量達到820萬人。而我國的經濟發展在近幾年增速放緩,增長速度由高速轉為中高速,導致對勞動力的需求降低,減少了大量的新增就業崗位,大學生就業的壓力逐漸增大。同時,大學生就業還面臨農村進城的富余勞動力與企業事業單位改革導致的轉業失業人員的競爭[7]。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科技變革帶來的產業結構變化,部分工作被機器人或人工智能替代,導致勞動力密集型的崗位遭到淘汰。而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新增就業崗位數量有限,導致應屆畢業生就業面臨結構性失衡。
4.2 不正確的就業觀念
研究表明,很多學生就業工作的選擇最看重薪資待遇和工作地點兩個方面。而對于應屆畢業生來說,主要考慮的就業地點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區域和城市[2]。賈丹丹對工科女大學生的就業意愿調查發現,有74.3%的同學最希望到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相對穩定的企事業單位就業[8]。
另外,有些畢業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期望應聘到高薪水、福利待遇好、工作環境舒適的企業工作,缺乏對自身工作能力和崗位要求匹配的正確認識,無法滿足企業的崗位招聘要求,而對工作地點偏遠、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的基層工作崗位,學生往往猶豫不決或者挑肥揀瘦,最終錯過了就業時機。
4.3 對就業準備不足
在求職過程中對女大學生最大的困擾因素依次是缺少相關工作經驗,個人能力欠缺,就業指導存在不足,缺少必備的求職技巧等[8]。麥克思研究院對高職高專的就業研究發現,畢業生掌握的工作能力水平只有54%,工作能力明顯低于用人單位設定的工作崗位需要達到64%的工作能力。這說明應屆畢業生的工作能力水平達不到企業的工作崗位要求,尤其是企業看中的動手能力在高校教育中還比較欠缺[5]。
4.4 創新創業能力的欠缺
王爍在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業研究發現,學校開展的創新創業課程在指導實踐的有效性上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在大學生人才培養的階段較為缺乏創新創業課程[9]。創新創業指導課程的授課方式和部分開課教師缺乏實踐經歷與經驗,僅是按照準備的材料講述,缺少真實的案例分析,不能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并且,畢業生較為普遍的要求改進學校創新實踐活動,增加社會經驗分享和企業運營必備知識的介紹講解。
5 提升大學生就業的對策建議
劉丹陽通過統計分析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發現,影響應屆畢業生就業的因素有性別、在校期間的學習工作及實習經歷、高校的就業指導和自我的綜合素質及心態等方面,提出應當增進高校與企業的密切合作、完善就業指導工作[10]。
5.1 自身能力提升
首先,在校期間充實自己,培養能力。在校學習期間,可以選擇研修第二專業,注重多學科、多維度、跨專業的學習和提升,突破單一專業的就業瓶頸。在求職的過程中,也可以根據自身雙學位的優勢做出就業選擇,提升就業擇業的覆蓋面和競爭力。
其次,應當端正就業擇業觀。對于大學生來說,應該全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點和自身能力,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明確就業目標,找準人生方向。從選擇就業之初,就應該明確自己的就業意向,正確認識擇業的重要性,慎重選擇應聘企業,走好人生職業生涯的第一步,避免盲目跟風。
另外,通過升學深造,提高自身競爭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需要更多的高水平人才。本科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可以通過考研、出國深造等方式緩解。同時,升學深造也能提升學生的競爭力,在未來的就業過程中,能夠有更具優勢的就業選擇。
5.2 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服務國家戰略
交通類院校的畢業生可以結合國家建設交通強國、科技強國的戰略,到高技術產業和新興制造業等領域就業創業。在2018年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畢業生要將個人的前途與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系,置身于國家發展戰略中顯身手,鼓勵廣大畢業生到一線基層發揮作用,到人民軍隊這個大熔爐中錘煉成長,在創新創業中實現夢想[11]。
根據教育部做好2018屆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通知要求,高校應當積極引導畢業生圍繞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主動投身“一帶一路”倡議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等;并積極引導畢業生到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和邊遠艱苦地區就業,落實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11]。鼓勵畢業生積極參與中央有關部門實施的基層就業項目,比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村官”“特崗教師計劃”等。同時,根據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的要求,積極發揮校園招聘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增加就業信息投放和提升職業指導效果,為畢業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服務,幫助困難家庭畢業生和未就業學生的就業創業。
5.3 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
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就業指導,把就業指導教育貫穿于大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使其了解當前的社會現狀,樹立正確的就業擇業觀,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合理調整自身的就業預期,科學制定人生的職業生涯[6]。同時,加強畢業生的創新創業指導教育,落實創業指導工作,保證全部在校生都接受創業指導教育,培養創業理念。另外,多層次開展校企合作項目,增加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同時,高校應當加強對畢業生的心理輔導,開展就業的心理咨詢與輔導幫助,緩解因就業壓力帶來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認知,克服就業受挫帶來的恐懼心理,引導其端正就業擇業觀念[12]。
5.4 建立實習實訓平臺
交通類工科專業對大學生的實踐要求較高,高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與相關企業開展訂單班式的聯合培養,為大學生開拓滿足其實習實踐需求的實習實訓基地,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企業的實習鍛煉[8]。學校和企業合作打造的實踐平臺,將降低學生獨自尋找實習機會的難度,提高了大學生實習的有效性和精準性,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自身專業上的實踐能力,提升擇業的競爭力,增加后期就業的機會。
參考文獻:
[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召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7(23):32.
[2]韓丞彥,金雨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工科類大學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以中國計量大學為例[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0):152-153.
[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4]習近平.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教育科學論壇,2018(30):7-9.
[5]麥可思研究院.2018年中國高職高專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183- 188.
[6]王伯慶,陳永紅.2019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26.
[7]宋長春.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中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5(2):109-111.
[8]賈丹丹.工科女大學生就業心理分析及對策研究——以河南部分工科院校為例[J].高教學刊,2016(9):40-43.
[9]王爍.高職院校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與對策研究——基于麥克思2018年中國高職高專生就業報告[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8):8-11.
[10]劉丹陽.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統計分析[J].中國市場,2019(5):184-187.
[11]李克強對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出重要批示[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1):32.
[12]何水,譚清方.“最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J].中國統計,2018(10):24-26.
[基金項目]青年工作重要思想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BS201902019);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研究及對策分析(項目編號:Z201925)。
[作者簡介]劉湘慶(1989—),男,山東青島人,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