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英,王志杰,張霞
(1.衡水市中醫醫院口腔科,河北 衡水053000;2.衡水學院校醫院,河北 衡水053000;3.衡水市中醫醫院手術室,河北 衡水053000)
粘結固位種植義齒是牙列缺失或缺損修復的重要手段。粘結固位與螺絲固位是種植義齒的主要固定方式[1],而粘結固位又以其良好的咬合、優良的美學效果及舒適等優點受到患者青睞。臨床常用的粘結劑種類較多,但尚缺乏統一的選擇標準。本研究對110例接受種植固位修復的前磨牙缺損患者分別采用玻璃離子、聚羧酸鋅、Premier暫時性樹脂粘結固位,探討3種不同粘結材料的固位功能及可拆卸性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因前磨牙缺損而接受種植固位修復的的患者110例(共207枚種植體)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n=35,64枚種植體)、B組(n=38,71枚種植體)和C組(n=37,72枚種植體)。A組男13例,女22例;年齡24~65歲,平均(40.32±9.43)歲。B組男16例,女22例;年齡21~67歲,平均(41.23±10.14)歲。C組男14例,女23例;年齡25~63歲,平均(40.11±9.03)歲。3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全身狀況良好,無種植牙禁忌證;②局部軟組織無炎癥,微創器械能順利拔除患牙;③對頜為健康天然牙,咬合關系良好,缺牙間隙正常。排除標準:①伴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等全身系統性疾病或頭頸部有放射治療史者;②伴有顳下頜關節疾病或特殊咀嚼習慣者;③伴有侵襲新牙周炎或種植體鄰牙有根尖周病或活動期牙周病者;④吸煙每天>10根者或酗酒者;⑤有長期服用抗生素、抗凝藥物史者。
1.2 材料及器械MD20型種植機(瑞士Nouvag公司)、韓國osstem奧齒泰種植體(均為純鈦材料)、牙周探針(德國Stoma公司)、美龍剝離離子冠橋水門汀(德國VOCO公司)、聚羧酸鋅水門汀(上海齒科材料廠)、Premier暫時性種植專用樹脂粘接劑(加拿大Premier齒科公司)。
1.3 方法術前拍根尖片以了解受植區牙槽骨密度、高度及鄰牙牙周情況,根據缺牙齲牙合齦距與遠近中距制定手術計劃。嚴格按照Straumann牙種植系統外科及修復手冊指導實施手術及修復。局部麻醉滿意后,切開翻瓣,采用先鋒鉆定位定深,擴孔鉆逐級預備,植入種植體,種植體頂端平齊牙槽骨骨面,安放愈合基臺。3~6個月后行上部結構修復,3組基臺采用扭矩控制器鎖緊至35 N/cm,A組采用玻璃離子粘結,B組采用聚羧酸鋅粘結,C組采用Premier暫時性樹脂粘結。3組修復體頰側邊緣位于齦下1 mm,完全就位,固位良好,邊緣光滑、密合。
1.4 觀察指標①咀嚼功能:修復后3個月復診時測試種植義齒側與健側咀嚼功能。清潔口腔后,給患者分別用兩側咀嚼5 g炒花生米,咀嚼30 s后吐入杯中,多次漱口至口腔內及義齒上殘留的花生碎屑吐盡,將杯中物加水稀釋至1 000 mL,充分攪拌,靜置2 min,吸管吸取杯中上1/3處混懸液5 mL,置于比色皿中,采用722型分光光度儀(上海菁華科技儀器有限公司)在波長590 nm處測量其吸光度值[2]。②探診深度:修復后3、6個月復診均探診深度。取每顆種植義齒頰/唇、舌/腭的近、中、遠6個位點探診,并取最深點數值。③牙菌斑、齦溝出血指數檢測:采用Loe-Silness法[3]與Mombelli法[4]測定牙菌斑指數、齦溝出血指數。④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種植體種植7 d拆線時及修復后3、6個月復診時拍攝X線根尖片,測量近、遠、中骨水平與基線的距離(D),種植體長度(L),種植體實際長度(H),計算根尖片放大率(M),近、遠、中骨水平與基線的實際距離(d)。計算修復后3、6個月種植體邊緣骨吸收量(G3月、G6月),計算公式:M(%)=L/H;d(mm)=D/M;G3月=d3月-d7d;G6月=d6月-d3月。⑤療效評價:成功,修復后6個月復查,種植義齒功能良好,無松動、感染等,對鄰牙組織無損害,無麻木、疼痛,周圍X線無射透區,橫行骨吸收不超過1/3;咀嚼效率>70%;失敗,種植體無功能,松動或感染,對鄰牙組織有損傷;周圍X線有陰影,橫行骨吸收超過1/3。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3組咀嚼功能比較修復后,3組種植義齒側咀嚼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3組健側咀嚼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3組修復后咀嚼功能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scor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fter repair(±s,scores)

表1 3組修復后咀嚼功能評分比較(±s,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masticatory function scor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after repair(±s,scores)
?
2.2 3組探診深度與邊緣骨吸收量比較修復后3個月,3組探診深度與邊緣骨吸收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修復后6個月,3組邊緣骨吸收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A組、C組探診深度大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組修復后探診深度與邊緣骨吸收量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bing depth and marginal bone absorption after repair among the three groups(±s,mm)

表2 3組修復后探診深度與邊緣骨吸收量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bing depth and marginal bone absorption after repair among the three groups(±s,mm)
注:與B組比較,aP<0.05
?
2.3 3組牙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比較修復后3個月,3組齦溝出血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C組牙菌斑指數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6個月,C組牙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均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3組治療效果比較種植后,A組、B組、C組分別有2枚、1枚、2枚種植體未骨結合,松動后取出,3個月后重新種植;C組3枚種植義齒周圍出現感染,其他種植體軟組織愈合良好。A組種植成功52枚,成功率為96.88%;B組種植成功70枚,成功率為98.59%;C組 種植成功67枚,成功率 為93.06%,3組種植成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3 3組修復后牙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laque index and 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 among three groups after restoration(±s)

表3 3組修復后牙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laque index and gingival crevicular bleeding index among three groups after restoration(±s)
注:與C組比較,aP<0.05
?
健康的種植體周圍牙齦組織類似天然牙,齦溝深度不超過4 mm。Mickenautsch等[5]研究認為,成功的種植體與機體能形成良好的牙齦上皮袖口結合,這是種植體能獲得成功骨結合的關鍵因素。粘結固位常用的粘結劑大致分為永久粘結劑、半永久粘結劑及暫時性粘結劑3類,臨床對于不同粘結劑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固位力及可拆卸性,關于不同粘結劑對種植義齒咀嚼功能及周圍軟組織和牙周狀況影響的研究較少。
種植義齒修復的目標之一是咀嚼功能的重建。Fueki等[6]研究報道,對于牙列缺失且牙槽骨量不足的種植義齒修復,與螺絲固位相比,粘結固位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咀嚼功能。鄭闈穎等[7]研究認為,種植義齒咀嚼功能的重建與粘結劑的粘結強度具有相關性。本研究中,修復后3個月,3組種植義齒側與健側咀嚼功能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3組種植義齒側咀嚼功能評分比較差異也無統計學意義。提示,3種粘結劑粘結固位可有效恢復種植義齒咀嚼功能,且3種粘結劑粘結固位對咀嚼功能的影響無明顯差異。
種植體周圍炎致骨吸收是影響種植體長期穩定性的重要因素[8]。而良好的被動就位降低周圍炎發生率,是減少邊緣骨吸收的重要環節[9-12]。種植體在加工、取模及上部結構制作中不可避免的出現誤差,使得被動就位不可能真正獲得。相比螺絲固位,粘結固位不易在種植體-骨界面上產生應力,這為獲得良好的被動就位奠定基礎。本研究中,修復后3、6個月3組邊緣骨吸收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3種粘結劑均可使種植體獲得良好的被動就位,進而減少周圍炎對邊緣骨吸收的影響。但修復后6個月,A組、C組探診深度大于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研究發現,修復后3個月,3組齦溝出血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C組牙菌斑指數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修復后6個月,C組牙菌斑指數與齦溝出血指數均高于A組、B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周程遠等[10]研究報道,聚羧酸鋅水門汀與其他臨時性粘結劑相比,聚羧酸鋅水門汀與種植義齒牙冠的粘結強度較大,軟組織炎癥發生率和牙菌斑指數均較低,且探診深度也較小。張蕾等[11]研究報道,與玻璃離子粘結劑相比,聚羧酸鋅粘結劑組牙菌斑指數顯著降低,變形鏈球菌相對定量較小。與玻璃離子、Premier暫時性樹脂相比,聚羧酸鋅屬于永久粘結劑,其粘結強度較大,溶解度較小,可極大減少邊緣微滲漏所致的粘結劑溶解而形成死腔,菌斑不易附著,進而避免軟組織炎癥的發生,縮短探診深度。
綜上所述,3種材料粘結固位對種植義齒咀嚼功能及邊緣骨吸收的影響無明顯差異,但聚羧酸鋅粘結固位對周圍軟組織的影響優于玻璃離子與Premier暫時性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