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丹

摘 要:以2008—2017年中國30個省份數據為樣本,運用Malmquist指數測度各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結合Tobit模型,探析各因素對地方財政支出效率的影響。研究發現: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與人均GDP、市場化指數、財政自主度呈顯著正相關關系;與政府規模、人口密度、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化水平呈負相關關系。
關鍵詞:財政支出效率;DEA-Malmquist指數;Tobit模型;影響因素分析
一、文獻回顧
財政支出效率是指財政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在既定技術水平和投入水平下可以獲得的最大產出能力,常使用傳統DEA模型進行測度。學者陳詩一、張軍[1]利用DEA模型,測量出1978—2005年中國30省份的財政支出總效率,結論顯示:我國大部分省份的財政支出效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上。
傳統的DEA模型僅能計算出各個截面的財政支出效率,該效率無法反映財政支出效率的動態變化,而Malmquist彌補了傳統DEA模型的缺陷。陳仲常、張崢[2]測算了28個省份財政支出效率的M值,研究發現我國財政支出效率在時間趨勢上變化較小,但是各地區之間的差異顯著。
進一步,不少學者基于DEA—Tobit模型 ,分析了影響財政支出效率的因素,王銀梅、朱耘嬋[3]發現文化制度政策、經濟水平對文化支出效率都有正向激勵作用,但財政分權會給公共文化支出效率帶來負向的影響.周子超[4]研究發現影響醫療衛生效率的核心因素為財政支出分權,此外,合理的醫療政策促進醫療衛生支出效率,但是戶籍制度等因素會削弱該效率。
綜上分析,雖然近年來對財政支出效率的研究日益完善,但是鮮有文獻利用Malmquist指數綜合分析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鑒于此,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本文將Malmquist指數與Tobit模型結合,探討影響財政支出效率變動的主要因素。
二、財政支出效率影響因素分析
(一)財政支出效率測度
本文采用Malmquist指數測度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該方法能夠衡量不同時期支出效率的動態變化,廣泛應用于面板數據的分析。若M<1,代表該時期的支出效率在降低;若M>1,代表該時期的支出效率在提升。
(二)模型構建
鑒于地方財政支出效率存在截尾特征,采用Tobit模型進行因素分析,模型如下:
Yi,t=β0+β1Govi,t+β2Popdensi,t+β3PerInvesti,t+β4PerGDPi,t+β5Urbi,t+β6Marketi,t+β7Fdi,t+εi,t
上式中的被解釋變量Y為上文測度出來的2008—2017年的財政支出效率。解釋變量:Gov表示政府規模;Popdens表示人口密度;PerInvest表示人均固定資產投資;PerGDP表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Urb表示城鎮化水平;Market表示市場化指數;Fd表示財政自主度。
(三)實證分析
使用stata16軟件進行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從中得出以下結論:
(1)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市場化指數、財政自主度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之所以能夠提升財政支出效率,其原因可能在于一個地區的居民越富裕,對地方政府支出服務的需求越高,帶給地方政府的壓力越大,所以形成了一個地區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則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越高的情形。市場化指數能提高財政支出效率在于市場化指數越高,地區政府的制度環境將更好,政府支出的財政透明度也越高,居民對政府監督力度越大、監督途徑也更加豐富,從而抑制政府的機會主義行為,提高財政支出效率。財政自主度與支出效率正向相關,可能是因為財政自主度越高,地方政府越能夠根據地區的具體情況提供適合當地生活環境、居民需求的公共服務,從而提升地方財政支出效率。
(2)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與政府規模、人口密度、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化水平存在顯著負相關關系。政府規模之所以與財政支出效率負相關,是因為如果政府規模越大,該地政府的公共服務成本與公共設施成本將越高,進而在增加地方政府的支出同時,降低了地方財政支出效率。人口密度與財政支出效率負相關,可能在于人口越多的地區交通、污染等公共問題愈發嚴重,政府治理支出增加,財政支出效率降低。人均固定資產投資與支出效率負相關,可能在于固定資產投資率越高,地方政府用于建設及維護的成本就會越高,在加大維護費用的同時,導致財政支出效率的降低。城鎮化水平與財政支出效率呈現負相關關系,是由于地方政府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易于出現過度投資的情況,如在基礎建設方面大力投入資金,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從而降低財政支出效率。
四、結論和政策建議
通過對中國30個省份2008—2017年財政支出效率的測度與分析,得到如下結論:基于Tobit模型分析,地方財政支出效率與國民生產總值、市場化指數、財政自主度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系;與政府規模、人口密度、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城鎮化水平存在負相關關系。
通過上述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議:(1)提升市場化指數,為地方政府創建良好的制度環境,統一公開信息的內容與格式,增強公開化信息的可比性與完整性,便于公民監督,同時促進各地政府規范管理,完善績效考核體系,綜合評價財政支出的效果,提高地方政府支出效率。(2)增強各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度,使地方政府、官員與居民三方目標一致,完成政府支出效率最大化與公民利益最大化的統一。
參考文獻:
[1]陳詩一,張軍.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支出效率研究:1978-2005[J].中國社會科學,2008(04):65-78+206.
[2]陳仲常,張崢.我國公共財政支出效率及地區差異性分析——基于1995~
2008年省際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1(08):89-94.
[3]王銀梅,朱耘嬋.基于面板數據的地方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效率研究[J].經濟問題,2015(06):35-40.
[4]周子超.中國省級政府醫療衛生支出效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反思[J].經濟問題探索,2021(02):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