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偉
摘 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分工不斷細化,新興產業得到迅猛發展,逐漸形成了新興產業群體。面對社會需求不斷增大的今天,新興產業群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需要通過各種手段與技術促進新興產業群健康蓬勃發展,這是保障我國家產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诖耍疚难刂a業經濟學的視角對新型產業群的發展進行深入研究。
關鍵詞:產業經濟學;新型產業群;產業經濟發展
前言:自1990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隨之而來的新型產業經濟群不斷在市場經濟體系中衍生出來。到了新世紀之后,我國的新型產業發展更加快速而穩定,并且形成了產業群體。對于新型產業群的發展研究必須提上日程,才能切實地保障我國市場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產業經濟學與新興產業群相關概況
(一)產業經濟學與新興產業群的基本概念
產業經濟學是實踐性強的一門經濟學科,該學科的建立時間不長其體系還尚不完整,但其應用的思想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春秋戰國時期。例如,戰國初期的著名政治家李悝在當時就提出“重農抑商”的政治策略,荀子也曾提出“農本工商末”的思想,兩大思想反映了思想家對于農業與商業兩大經濟組織間關系的思考,產業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沿用至今日,并隨著經濟市場走向,不斷深入研究并改進,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重要的作用,也為未來產業經濟方面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
對于新興產業群,沒有官方對其作出全面正確的定義。從狹義上來講,是指在第三次工業革命后興起的高科技產業。而廣義來說,其泛指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電動汽車產業、新材料產業以及信息技術產業等等。
(二)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意義
產業經濟學是以產業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發展等等,從大局中深入分析經濟發展中各個產業之間的結構關系、企業內部組織結構變化的規律等等。作為一門應用型的學科,通過研究與深入,為國家制定國民經濟發展的戰略,對于我國經濟市場的發展作用具有領導作用,是影響新型產業群發展的關鍵因素。
(三)建設新興產業群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后,隨著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很多新興企業應運而生,同時社會需求不斷變化、技術不斷革新、分工流程不斷細化,產業群的形成是市場經濟發展必然趨勢。由于人類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社會市場的需求不再是簡單的溫飽問題,更加追求品質與體驗,人類需求的變化給予新興技術的行業發展提供了空間,比如,房地產業與汽車業。人類需求的變化促使國家大力研發技術,也得到了優越的技術成果,同時,技術的創新與產業的興起關系特別緊密,回顧新型產業群的發展歷程,在三次產業革命中分別興起了三次新興產業群的潮流。再回顧現在,信息納米技術與生物技術的研究成果,使相關領域的新興產業不斷涌現。隨著技術越來越成熟,對技術流程的分工更加注重細節,由于分工的深入與細化,給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與空間,促使新興產業的數量不斷增多,最終相互碰撞形成了產業集群。各個新興產業中相互獨立又相互依賴,為了共同目標而聚集在一起,并且擁有較高的管理效率、業務效率,通過吸收資金,使整個產業群相互流通,強化產業集群的優勢并不斷放大,使內部自然地形成一種增長機制,從而成為國家重要的產業經濟板塊之一。
二、產業經濟學與新興產業群的未來發展探索
(一)產業經濟學的學科范式方向
在新型產業群的不斷推進下,我國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向與學科范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學科內容日益豐富完善且系統性強,其基礎體系框架不斷夯實堅固,與其他學科的關系越來越緊密,而新興產業是產業經濟學理論得到實踐的一種途徑,在產業經濟學的不斷發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方面是產業結構問題,另一方面是產業組織問題。兩種不同的問題形成不同的產業發展路徑。在過去,我國的主要產業經濟學的學科范式的學習源頭是日本,更加側重產業結構方面的運用,導致我國新型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于產業政策,但就目前新型產業發展狀況來看,這種側重方向顯然不適用于當前的經濟體系,還需在產業組織方面多下功夫。在近些年,許多大學的管理或工程專業,開始做產業組織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研究方向不清晰,產業經濟的范疇出現了自然壟斷和競爭規制等問題,還有部分大學在開展產業經濟學科的招生時,將企業管理學、會計學、電子商務等專業的研究排除在外,這顯然是存在問題,很容易對產業經濟學的專業在學科設計上造成誤導。以自然壟斷為例,自然壟斷作為產業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常常被提出,但對該詞匯的內涵并沒有完全領悟,其對壟斷的界定還存在片面,在這種情形下,自然壟斷向自由市場競爭過渡的指導意義是很匱乏的。基于此,我國應重點研究新型產業體制上面的阻礙因素,產業經濟學的研究發展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做好經濟理論的創新與發展,是為我國新型產業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的根本途徑[1]。
(二)產業經濟學的未來發展路線
我國產業經濟學的發展離不開各個階段的經濟基礎,在過去我國經濟體制處于改革時期,很多時候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研發過程中實踐,實踐中尋找問題,沒有現成的經驗讓我們借鑒,對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離不開市場經濟走向,而隨著經濟體制的變遷,產業經濟的科研必須加快步伐。在企業發展研究中,保證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成功能對社會經濟體制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從產業結構、產業組織、治理結構、業務結構、管理結構等方面深入研究,保障其研究成果能給市場經濟的體制提供正確的理論支持。在研究過程中,為了防范畸形發展走向,對于“數字崇拜”的現象采取改觀措施,因為大部分人還存在對經濟學的主觀誤區,認為經濟學是數學的派生,但也會被數學埋葬起來,這是產業經濟學有識之士的憂心所在。因此,在未來產業經濟學的發展研究中,應重視的是選題的重要性、可行性、適應性,方法是否得當,形式是否規范,而用這些問題推動經濟發展,在夯實研究的理論基礎之上,更多地發展世界化、規范化、本土化的產業經濟學,使產業經濟學的學科特征與優勢最大程度發揮出來。
從另一個層面講,產業經濟學所研究的現實問題必須得到國家層面的關注。因其研究的內容直接影響市場經濟的走向,但長期處于冷落狀態,很容易限制研究本身的發展,或者使研究只停留在表層。例如,在研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產業結構與產業組織變化規律時。目前。我國的產業經濟學的理論直接拿來其他國家成熟的體系,并沒有完全考慮到是否適合本土的發展,也沒有形成鮮明、特色的產業結構與組織理論,其規律性的研究具有片面性,在未來對產業經濟學的研究還應加大力度,在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理論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升級,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持[2]。
(三)基于產業經濟學視角的新型產業群發展路徑
伴隨著產業經濟學的不斷成熟,國家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基于產業經濟學的視角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群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重要經濟支柱之一。與傳統產業對比,新興產業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與體制性的特征。新型產業在形式與技術上具有梯度代表,是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所導致的,同時信息化程度也加快了新型產業的發展進程。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會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響,打破資源平衡,這一點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興產業的發展速度。在未來,我國應更加重視市場經濟的走向,根據市場的變化合理的分析所受到影響的制約因素,找到突破口與解決辦法,進一步為實現新興產業發展目標而不斷進步。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發揮其職能與引導作用,將改善的新型產業進行合理布局,保證其發展觀突破局限性,從大局著想,統籌并調控發展一個全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工業園,并對產業流程進行細化,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保證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有效地落實。隨著新興產業數量的增加,市場應把握好對新型產業的發展趨勢,提高其競爭力與服務意識,避免出現混亂市場的現象,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發揮企業最大的內在潛力,從外部環境實現新興產業發展的控制并全方位提供支持,從而促使新興產業發展保持活力[3]。
結論:綜上所述,產業經濟學是為新興產業群提供的重要理論支持,新興產業群是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還有很多的未知與難題,需要政府給予鼓勵與支持,提高對新興產業群的合理布局與運用,促使產業經濟學與新興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志雨.產業經濟學及新興產業群發展的思考探討[J].營銷界,2020(50):17-18.
[2]熊超.產業經濟學和新興產業群發展概述[J].經濟研究導刊,2020(34):28-29.
[3]林江. 培育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 為保鏈穩鏈提供有力支撐[N]. 佛山日報,2020-07-20(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