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剛
摘? 要:在如今互聯網的時代,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正在蓬勃發展,遙感技術作為其中之一,雖然起步較晚,但進步顯著,逐漸成為我國對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主要方式。在地質環境調查中,遙感技術利用其操作便捷、大比例尺成像等特點,大幅度的提高了地質調查的效率和調查監測的準確度。本文將從我國礦山地質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出發,主要闡述遙感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中的應用。
關鍵詞:遙感技術;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應用
遙感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電子信息技術,在我國獲得了較大程度的發展,已經應用在眾多不同領域之中,其中就包括礦山地質環境調查。我國礦產資源豐富,利用遙感技術不僅可以減少環境調查人員的外業工作時間,減輕其工作壓力,還可以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員的出錯率,從而提高礦山地質環境調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一、我國礦山地質環境的現狀
1資源遭到嚴重損毀
(1)耕地、林地和草地資源損毀嚴重。經過大量的數據統計[1],發現許多礦石周圍的耕地資源、林地資源或者草地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尤其是露天礦石。損毀資源的主要禍首就是開采礦產時遺留下來的固體廢棄物。雖然我國在固體排放方面有著詳細的明文規定,但是還是有許多承包開采的企業不嚴格按照要求安置廢棄物,導致了大量有毒固體廢棄物占領田地、草地和林地,不僅造成了土壤被嚴重污染,影響植物的生長,還威脅到了周圍居民的身體健康。
(2)地質遺跡受到損毀。我國眾多地區的自然景觀和遺跡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失去了很多自然文化遺產。這些地質遺跡和景觀都是經歷了上千年,甚至數億年的時間才形成的,一旦遭到破壞,即使是程度微小,花費巨額資金修復,也很難回答最初容貌[2]。因此,需要地質環境調查人員根據調查情況,尋找到有效的對策,從而減少這類事情的發生。
(3)煤炭資源損失嚴重。由于開采單位不系統、科學的開采,以及技術方面的不過關,導致了在對礦山地質的開發中開采效率低下,開采不充分、不完全,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給國家帶來了嚴重的損失。
2地質災害頻繁
地質災害是我國礦山地質環境中的另一大問題,其種類眾多,且發生頻繁,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并且給當地政府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礦山開發帶來的地質災害主要為山體滑坡、泥石流和地表變形,其發生原因主要是開采過程中固體廢棄物的胡亂堆積和開采的不科學、不合理[3]。例如固體廢棄物堆積成斜坡,在雷雨天氣下產生的滑坡;在開發中因為無計劃而長時間的過度開采,破壞了地質的平衡,導致了地面沉降等地表的變形。
二、遙感技術在礦山地質環境調查中的應用
1對資源損毀情況的遙感監測
近年來,因為礦山開發而造成資源損毀的現象較為嚴重。為了掌握資源損毀的詳情,方便對損毀程度的控制,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對其進行實時監測。遙感技術作為新興技術,與傳統的調查方式相比,其優勢明顯。利用遙感技術的大比例尺(大監測范圍)、高分辨率、高準確度等功能,可以快速、準確的獲取資源損毀地區的分布數據[4]。
2進行遙測定位
礦山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是一項大問題。遙感技術的EDM功能強大,其測量精確度遠遠高于人工測量,降低人工測量誤差帶來的影響。因此,利用遙感技術能夠準確、快速的獲取所有廢棄物的堆放位置,從而判斷是否安置妥善。除此之外,遙感技術還能夠分析固體廢棄物的主要構成成分,利用所得數據制作數據圖形,從而大幅度的減少調查人員的工作量,間接降低人工測量誤差。
現階段,由于遙感數據源較豐富,因此調查人員在利用遙感技術時,需要根據實際調查目的,選擇正確的分辨率和光譜,充分發揮出遙感技術的優勢。必要時,可以采取遙感技術和實地勘測的兩組結合,畢竟遙測還不能完全替代人工測量,充分發揮兩種調查方式的優勢,可以再次提高監測結果的精準度。
3對地質災害的遙感監測
地質災害是我國現階段礦山地質環境的主要問題之一。利用遙感技術,可以實時的對地質災害進行監測,掌握災害的類型和其具體的信息。自遙感技術在我國發展起來,其已然廣泛應用在地質災害的監測中了,其中所涉及的信息化技術包括影像光譜技術、地形地貌覆蓋技術等。以遙感技術為基礎開發出的監測系統可以自動識別災害類型、獲取災害信息。例如在地震后,利用遙感技術對該地區的地質災害監測,獲取大量的實時數據,包括災區受損公路、倒塌房屋等,以及災區的地形地貌變化情況,從而為災后具體救援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
4評估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傳統的監測方式必須安排監測人員深入災害地區,這種方式不僅無法保障人員的人身安全,且監測范圍狹小、效率低下,根據無法完成災害全范圍的監測工作,更不能進行監測預警了。而遙感技術解決了這一問題,其具備的高空間、大范圍的優勢完全的發揮了出來。利用遙感技術獲取災區的遙感圖像,與災害發生前的影像進行對此,獲取災害的破壞力等信息,從而對其危險性進行評估,并且分析某些類型災害的走向,例如泥石流災害。
三、結語
我國國土遼闊,礦山資源豐富,為了更好的開發利用這些資源,必須加強對遙感技術的應用。而面對現階段我國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出現的問題,除了積極利用遙感技術解決問題外,還需要努力培養相關的技術開發、技術應用等人才,從而更好的把技術應用在實際礦山地質環境的監測中,以及全面推進遙感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杜蕾,謝婉麗.城市地質環境承載力研究進展及展望[J].防災科技學院學報,2018,20(02):15-20.
[2]張永雙,孫璐,殷秀蘭,孟暉.中國環境地質研究主要進展與展望[J].中國地質,2017,44(05):901-912.
[3]馬傳明,匡恒,張晶晶,和澤康.論城鎮地質環境綜合評價問題[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6,43(05):1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