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征
摘 要:課程思政是高校培養大學生身心發展、人文素養和品德情操的重要路徑。本文從教學性質和定位、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探討高校美術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探索提高當代大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創造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關鍵詞:高等院校;美術學;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專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到高校教書育人全過程,提升專業與思政課程的合力育人效果。在高校推進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對培養當代大學生身心發展、人文素養、品德情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義。高校美術學專業的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學生藝術造型表現能力和思維創造能力。課程思政融入高校美術學專業,能夠培養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創造創新能力,提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意識,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一、課程思政性質和定位
美術學專業課程是通過素描、色彩、中外美術史、綜合造型等多門主干課程的理論知識系統教授,使學生充分掌握繪畫表現技巧、造型塑造方法、藝術創作語言等綜合知識。在美術學專業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是將傳統理論知識傳授與思政要素相互融合,深入挖掘專業課程的思想政治要素,激發學生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自信、藝術文化保護和傳承意識,激發學生在繪畫內容、繪畫形式和繪畫技巧中充分表達中國藝術追求卓越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創作中加強對中國文化自覺和民族自信觀念的深刻理解。
二、課程思政設計思路
美術學專業課程是以提升大學生藝術創新思維和造型表達能力為依據進行的教學設計,其各個思政教學環節應精準把握思政教育的主要元素和關鍵要點,例如中國優秀傳統民族文化、民間美術技藝傳承典型、地域民俗藝術表現等內容。在課堂中弘揚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開拓精神,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培養民族文化自信,引導學生在藝術創作中發揮思政要素和教育文化的重要作用,不斷深化美術學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
三、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通過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美術繪畫、藝術造型和創新思維表達等專業知識,了解中國傳統民族美術的制作工藝和材料,創作風格、表現技法和藝術特點,認知中國民間、民族和民俗文化,民族文化表現形式和深厚內涵;學生能夠掌握多種創作語言,用專業視角分析和解決藝術創作問題,增強美術創作表達能力和創新意識。
美術學專業課程思政主要以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等方面培養作為教學目標,全面推進大學生專業能力創新發展。其中,專業能力包括分析和判斷繪畫設計表達能力,構圖表現繪畫主體結構和造型能力,對中國傳統民族美術和繪畫造型設計相融合的知識運用能力;方法能力包括對中國民間藝術、民族美術技藝等信息收集、整理和歸納的能力,在美術創作中通過手繪設計草圖和多媒體軟件技術相結合的方法,提升綜合創作水平的應用能力;社會能力包括在美術創作中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工匠精神、社會服務責任意識、藝術素養和職業道德等。
四、課程思政教學內容
本專業課程思政包括專業能力教學模塊和思政教育教學模塊兩方面教學內容。
(一)專業能力教學模塊
專業技能教學內容包括:1、美術學概論。對接典型專業理論知識為早期美術形式、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現代美術發展概況、外國美術簡介等,要求學生掌握美術藝術概念和中外美術發展概貌等知識;2、美術工具和材料。對接典型專業理論知識為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綜合材料繪畫、雕塑、實驗藝術等美術形式、風格和特點,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材料;3、美術表現技法。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畫、綜合材料繪畫等美術工藝形式和表現技法,要求學生掌握各種美術工藝和技法表現方式,并開展專項專題創作訓練。4、傳統民間美術和現代美術。了解中國傳統民間美術、民族藝術和現代美術概況,分析其藝術風格和特色,掌握多種藝術表現形式的文化精髓,并融合個人美術創作實踐;5、綜合美術作品創作實踐。從構圖設計、綜合表現等方面開展傳統民族文化融合美術創作訓練。
(二)思政教育教學模塊
思政教育教學模塊包括:1、空間藝術造型理論。思政元素融入點:空間藝術造型的基礎理論知識。通過課堂教授和課堂討論,樹立學生專業學習自信心和藝術眼界。2、美術學和藝術學概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形式,從藝術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民族學等多學科角度系統講授中國傳統美術技藝和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專業素養,樹立中國傳統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3、美術造型原理和美術綜合表現。講授中國傳統圖形、圖案和符號融入美術創作等知識點,培養學生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引領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4、美術作品創作實踐。培養學生創作和創新思維,提升實踐操作能力、審美能力及藝術能力,通過項目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自強的團隊協作精神。
德育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點工作,藝術類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應當融入課程教學當中,積極發揮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高校美術學專業要精準把握課程思政的教學性質和定位,明確教學設計思路和目標,系統、規范地制定專業能力和思政教育模塊化教學內容,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藝術素養和審美創造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J].南云教育(視界時政版),2017(3):4-5.
[2]李艷花.新時代背景下美術學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的融合與創新[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04):13-14.
作者簡介:尹征(1983- ),男,遼寧沈陽人,廣西大學藝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美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