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英霞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給我國的旅游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對旅游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優秀的旅游英語教材的開發能夠促進地方文化的對外傳播。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ESP)課程,高職地方旅游英語教材應以學生需求為基礎,將真實性和適用性原則貫穿于教材編寫理念中。
關鍵詞:一帶一路? ? 高職? ? 地方旅游英語? ? 教材開發
“一帶一路”倡議規劃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經貿合作,另一方面是人文交流。旅游業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方式。“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提出的重要合作方向之一是“加強旅游合作,擴大旅游規模,互辦旅游推廣周、宣傳月等活動,聯合打造具有絲綢之路特色的國際精品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提高沿線各國游客簽證便利化水平”。旅游英語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對“文化走出去”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大部分高職旅游英語專業畢業生在當地從事旅游工作,開發一本優秀的高職地方旅游英語教材,不僅能有效滿足課堂教學需要,提高學生專業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為地方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與保障,而且對向世界展示獨特的中國地方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一、高職旅游英語教材存在的問題
(一)缺少體現地方旅游文化的內容
目前,高職旅游專業可選的旅游英語教材版本較多,但大部分是全國通用的旅游教材,偏重于選材的通用性,其主要介紹我國著名景點及中國文化,缺乏對地方旅游景點及文化內涵的介紹。大多數內蒙古高職旅游英語教材中沒有涉及內蒙古旅游文化方面的內容。缺乏針對地方旅游資源的教材,很多情況下教師所選教材不符合學生學習需求,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二)缺少體現文化差異的內容
“一帶一路”沿線涉及眾多國家,各國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禮儀禁忌等各有不同。新時代旅游從業人員除需要熟練掌握旅游專業崗位技能、精通當地文化外,還需要熟悉各國文化差異,避免因文化誤解和沖突而造成的麻煩。目前,大部分旅游英語教材缺少體現文化差異的內容。
二、旅游英語教材的開發原則
旅游英語具有專門用途英語的特點,因此,旅游英語教材的開發應遵循 ESP 教材開發原則。 ESP 教材編寫應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習者的需求分析為依據, 應遵循需求分析原則、相關性原則、真實性原則、實用性原則、適應性原則、系統性原則、難度控制階段性原則以及立體化原則。根據高職旅游英語的特征,筆者認為,高職地方旅游英語教材應以學生需求為基礎, 將真實性和適用性原則貫穿于教材編寫理念中。
(一)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編寫 ESP 教材的基礎,是ESP課程成敗的關鍵。筆者通過訪談,了解到內蒙古高職旅游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內蒙古本地旅游行業領域就業,具體崗位包括導游員、計調員、酒店前臺和客房服務員等。高職旅游專業學生主要需求是掌握各崗位涉外交際活動所需的語言。筆者認為,未來旅游行業從業者對旅游英語的核心需求應是用英語介紹地方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這是開展情景對話的素材和基礎。如果忽略地方歷史、地理、習俗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識,也會導致跨文化交際的失敗。
(二)真實性
教材的真實性體現在目標的真實性、材料的真實性和任務的真實性方面。筆者認為,就地方旅游英語而言,目標的真實性體現在學生未來從事的旅游相關崗位對英語涉外交際能力的要求;材料的真實性是如何使地方旅游文化在英語中表達到位,這是地方旅游英語教材編寫中的核心問題。為實現這一目標,編寫者最好選用英文原版資料或參考權威官方媒體的相關內容。任務的真實性是指教材要提供基于真實的職場活動場景任務形式,讓學生用所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在體驗中掌握語言,提高學生交際能力。教材中可圍繞話題設計課后拓展項目,鼓勵學生查閱英文資料,并在課堂上用英語進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
(三)適用性
教材適用性原則的一個重要方面是適應學生。教材的難易程度、練習數量、編排形式等會影響教材的適用性。地方旅游英語教材內容豐富,涉及大量的文化詞匯,這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編寫高職地方旅游英語教材時,教材內容和練習的編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循序漸進。比如,每單元選取內容淺顯、語言簡單的文章作為課內閱讀,文化詞匯較多、語言較難的文章作為補充閱讀,從易到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練習安排方面,從淺到深,從閱讀理解到詞匯鞏固再到拓展練習,逐步完成學習任務,實現學習目標。
三、內蒙古旅游英語教材的編寫體例設計
內蒙古旅游英語教材體例設計主要包括確定教材單元主題和內容以及考慮教材組織結構和編排形式。為了突出內蒙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對旅游英語的核心需求,即用英語介紹內蒙古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促進內蒙古地方文化的傳播,整體構架以內蒙古旅游文化為主線,同時兼顧涉外旅游工作流程,按具體工作崗位展開情景對話,培養學生旅游常規英語口語能力。內蒙古旅游英語教材分為6章,共19個單元,每單元包含課內閱讀、補充閱讀、情景對話和跨文化交際。
(一)課內閱讀與補充閱讀
內蒙古旅游英語課內閱讀部分精選相對簡單的內蒙古概況、旅游景區景點和蒙古族文化習俗等主題文章,讓學生熟悉地方文化,樹立熱愛家鄉的思想,同時使學生容易上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補充閱讀部分較全面地介紹內蒙古文化,力求使教材不單單成為學生在校學習的教材,為學生參加內蒙古英文導游考試提供幫助,還將成為內蒙古旅游從業人員日常使用的案頭資料。
(二)情景對話
內蒙古旅游英語教材所設計的情景對話圍繞旅游活動主題情景展開,內容互相銜接,形成完整的旅游工作過程,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完成職業交際任務。每個單元設計一個情景對話,并設計課后相關的模擬練習,希望通過大量的實操訓練,提高學生在旅游活動中的英語表達能力。在內容方面,情景對話體現地方特殊性。把通用場景本土化,如在商討旅游行程安排的情景對話中,選取內蒙古的景區景點作為語言素材。
(三)跨文化交際
內蒙古旅游英語教材設計了跨文化交際部分,使學生熟悉各國文化差異,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通過學習使高職旅游英語畢業生在未來工作中游刃有余。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能夠促進文化的對外傳播。體現地方文化的旅游英語教材可以幫助地方旅游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豐富多彩的地方文化,也為中國的對外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羅選民,熊俊鈞,羅立勝,等.大學英語專業閱讀階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語界,2001(2).
[2]王艷.對我國 ESP 教材編寫原則的探討[J].中國外語,2010(2).
[3]徐層珍.高職英語專業 ESP 教材建設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3).
[4]嚴玲.專門用途英語課程構建[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