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海峰 岑糜嘉
摘要:本文通過對穆夏的招貼畫風格與近代上海月份牌招貼畫設計作比較,研究同一時代穆夏繪畫風格對近代上海招貼畫設計的影響,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繪畫藝術風格對近代上海平面設計風格的影響,得出現代國際藝術文化交流的啟示。
關鍵詞:穆夏風格;上海月份牌;招貼畫設計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01-00-02
1 研究背景
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掀起了一場影響范圍很大的“新藝術”運動,穆夏風格是這場運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商業化招貼畫藝術風格。同一時期,隨著上海開埠,西方文明大量涌入中國,各種商業活動明顯增多,這種局面促使近代上海經濟、文化快速發展。中西方文明在上海這座城市融合碰撞,滲透近代上海發展進程的方方面面,推動了近代上海平面設計的快速發展。
1.1 穆夏風格簡要介紹
阿爾豐斯·穆夏,巴黎“新藝術”運動時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招貼畫以描繪體態豐滿的女性為主,用簇擁的鮮花植物或者幾何圖案加以裝飾形成框架。其不同于傳統的歐洲藝術風格,受到了東西方不同文化的影響,既有日本的浮世繪藝術風格及繪畫元素,又有巴黎自由隨性的音樂戲劇藝術風格,同時受到商業裝飾藝術的感染,再結合自身的想法及實踐,形成了一種特有的流行裝飾藝術風格,因此被稱為“穆夏風格”。穆夏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招貼畫、商業宣傳畫和海報等,以招貼的形式將大眾的生活與裝飾藝術緊密聯系在一起,并傳遞給大眾,展現了其成熟的追求。
1.2 上海月份牌招貼畫及其特點
近代上海是我國平面設計的發源地,當時的廣告、海報、宣傳單等有著多樣化的設計主題、絢麗復雜的設計圖案,最為突出的就是中西混合的設計風格。上海月份牌就是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起來的產物,它指民國時期流行的一種新型廣告印刷品,通常由文字和圖像兩部分構成,融合了月歷、商品廣告和水彩加擦炭素描。它的雛形是洋商為了宣傳商品,聘請中國畫師設計并繪制的中國式廣告招貼畫。
月份牌招貼畫不同于普通的招貼畫,它有其獨特的藝術設計風格及內涵。首先,它在某種程度上具有理想主義的傾向,從側面表達了普通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0世紀初期,國內軍閥混戰,西方列強入侵,導致國民生活混亂,中國社會經濟發展明顯落后。月份牌的圖案新穎時尚,描繪了富足安逸的生活場景,是一個脫離現實生活的烏托邦,遠離悲慘的生活,深得人們的喜愛。其次,月份牌招貼畫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它多以優雅女性圖像為主,色彩艷麗,張貼在大街小巷,在宣傳商品的同時,也為單調的城市增添了色彩。最后,它具有大眾化的特點,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月份牌招貼畫的目標人群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受眾的差別使它不同于滿足少數上層階級的高雅藝術,它以世俗的審美來滿足大眾的興趣愛好,符合文化水平不高的普通階級民眾的心理需求。
2 穆夏風格招貼畫對近代上海月份牌招貼畫設計的影響
穆夏風格招貼畫與近代上海月份牌招貼畫最大的相似之處,就是他們畫面的人物都以年輕貌美的時尚女性為主體,并且人物形象占據畫面絕大部分,再運用花草等裝飾性的植物紋樣為背景。穆夏筆下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多是豐滿和性感的,而月份牌繪制的對象則以時髦女性為主,身著旗袍,優雅動人。兩者的繪畫風格形式均以商業海報為主,大多用于啤酒、香煙、茶葉等的包裝及宣傳,吸引人的眼球,激發人的購買欲望。本文從兩者的描繪手段、構圖方式和色彩運用三個方面,分析穆夏風格招貼畫對近代上海月份牌招貼畫設計的影響。
2.1 兩者在描繪手段上的相互關系
穆夏非常善于利用線條元素,畫面中線條很多并且很復雜,且具有強烈的表現力,形成了獨特的裝飾美感。其畫面中的人物造型多為動態,輪廓簡潔,充滿活力。幾乎所有的女性形象都有飄逸的長發,裝飾感強烈,形態夸張,形成了其獨有的描繪手段。相比之下,月份牌招貼畫中的女性人物造型則以靜態為主,形象安靜、保守,大多運用寫實風格,缺乏人物的生動性[1]。
然而兩者內在仍有很多相似的元素,如招貼畫畫面的主要部分是優雅嫵媚的女性形象,花卉和植物的元素環繞在周圍予以裝飾;對自然花草和幾何圖形進行組合,達到裝飾效果;用粗的輪廓線勾勒主體形象,將主體物與畫面中裝飾的元素和小部件區分開來,顯得畫面整體主次分明不雜亂,可以在公共商業場合吸引人的眼球。這些相似之處也使得上海的月份牌設計師們更為主動地借鑒穆夏的繪畫風格,并運用到月份牌招貼畫設計的創作之中。例如,在“華菲牌”女士香煙的包裝設計中,主體部分是一位時尚的摩登女郎,呈現較為放松的姿態,眼神和穿著中又帶著一絲魅惑的神情。周圍環繞著一個由貝殼和珍珠組成的圓形裝飾邊框,邊框外面是許多抽象化的植物線條,從中可以看出對穆夏風格的參考與借鑒。再如,張獲寒為中國華成煙公司創作的月份牌(圖1),居于畫面中心的依舊是一個時髦女性,上方的兩只鶴在造型上運用了夸張的處理方式,配以曲線的動態,采用了線描平涂的方式。流線纏繞的植物紋樣圍繞在畫面四周,花卉與枝條交疊,這種抽象的線條風格和幾何圖形的運用正是受了穆夏風格招貼畫的影響。
2.2 兩者在構圖方式上的相互關系
穆夏風格的招貼畫經常采用兩種構圖方式:左右對稱的構圖和長構圖。這兩種構圖方式在上海月份牌招貼畫設計中都有所體現。
首先,穆夏風格招貼畫中的主體人物形象往往位于畫面正中央,背景被分割成若干個幾何形狀,填充以對稱的植物,使構圖飽滿。畫面中沒有大量留白之處,在烘托主體的同時,增強畫面的層次感,使畫面透氣。畫面正上方是一個長方形的框,經常用作寫商業廣告語或者其他宣傳性的文字,同時畫面最下方也有文字布局,以達到構圖上的對稱,形成濃厚的商業海報風格。同樣作為商業宣傳品的上海月份牌招貼畫,在構圖方式上借鑒了穆夏風格,常用左右對稱的形式使畫面呈現出穩定感和莊嚴感,再以時尚女性的曲線以及相互纏繞的花草藤蔓,打破了對稱結構的呆板,使畫面充滿流動感。例如,在“福隆牌”月份牌招貼畫(圖2)的設計中,畫師采用了“穆夏風格”中“精致描繪的美女放置在人物背后的正圓圖形”上這樣的經典搭配[2],構圖是左右對稱的形式,并且以植物曲線加以裝飾。但是他將主體人物從原本的圓形背景前方移至圖形之中,并在周圍畫上不同大小漸變、富有光澤度的白色珍珠,仿佛主體女性走進珍珠鑲嵌的白色畫框,具有強烈的裝飾感,并且十分有層次感。
其次,穆夏的招貼畫經常采用一些長構圖的方式,如他的老式招貼四屏條《春夏秋冬》(圖3),連續起來整體更具有震撼的效果,構圖的視覺表現效果比單體和群體人物逐一刻畫更佳。杭稚英的香煙月份牌招貼畫《啟東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圖4)受穆夏四屏條構圖風格的影響,兩者都將四個美麗的女性作為畫面的主體,人的身材比例修長,給人一種上下距離的延伸感[3],符合四屏條的長寬比例。畫面背景也選用了植物等元素襯托主體人物,整體畫面更具美感。
2.3 兩者在色彩運用上的相互關系
穆夏的招貼畫大多使用平涂的色彩,以純度較低的棕色作為畫面的主色調,色彩搭配和諧,多以同色系的不同明度來表現,沒有強烈的對比色。他喜歡用暖黃、紅棕等暖色調,其他色彩給予輔助。這種色調不僅能給人一種高貴典雅的氣質,并且有著強烈的層次感和空間感。
月份牌招貼畫開創并推廣了“擦筆水彩技法”[1],它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工筆畫的暈染方法,同時也融合了西方素描和水彩畫寫實的特點,增強了畫面的明暗關系,突出了畫面的層次,使人物形象的表達更為細膩。例如,鄭曼陀繪制的《美女鋼琴》(圖5)的枝葉圖案底紋,就運用了“勾線平涂”的處理方式,使其輕而易舉就能得到裝飾效果的整體感。再如,在杭稚英繪制的月份牌招貼畫中,女子服裝上的圖案用兩色塊相接的部分,為前面色塊的外輪廓留白,從而區分同種色塊,這就是“無線平涂”的方式。這些平涂方式都受穆夏平涂色彩風格的影響。
3 結語
20世紀初期,中西方文明交融,在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下,上海月份牌招貼畫的設計在描繪手段、構圖方式、色彩運用這幾個方面體現出了對本土文化的繼承和對外來文化的接納,尤其是對同時代穆夏風格的借鑒,表現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時代特征,這種文化交流對現在的繪畫風格研究仍有很強的借鑒意義。正所謂“藝術沒有國界”,只有深入了解本土藝術及其他國家的藝術,分析比較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的因素及方式,才能更好地適應當今信息化的時代,促進各國之間的藝術文化交流,對現代的藝術創作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程誠.穆夏廣告畫與杭稚英月份牌廣告畫裝飾風格的比較探究[J].大眾文藝,2013(05):68-69.
[2] 張若帆.老上海月份牌中裝飾圖案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3] 代麗霞.中西老式招貼的圖式比較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陶海峰(1978—),男,江蘇南通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出版物設計、藝術傳播。
岑糜嘉(1996—),女,浙江慈溪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