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曉文
在跨境電商產業飛速發展的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和產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是如何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進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一直是高職院校的痛點。本文系統分了了產教融合的內涵,梳理了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成果,最后結合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實踐,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貿易”的深入推進,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推動傳統外貿轉型升級的利器,也是傳統外貿向數字貿易轉型的新動能。自2015年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之后,綜試區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達到59個,在2020年疫情期間,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又開通了46個,總數達到105個。2020年疫情期間,雖然第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2019年下降了6.4%,但跨境電商平臺進出口總值卻增長了34.7%。同時,國際支付服務商Payoneer發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數據顯示,中國跨境電商賣家在疫情期間的收入照比2019年增長了25%,穩居全球跨境電商市場榜首。隨著國家大力實施“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后疫情時代,中國的跨境電商也將延續自身獨特優勢,從“救急式”發展趨于常態化。高職院校作為職業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是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實訓條件欠缺,產教融合度低等方面的問題,普遍還沒有形成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從產教融合的角度闡述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模式,以期為高職院校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二、產教融合的內涵和概念
楊善江、陳年友等人認為,產教融合是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依托各自的資源和優勢,“以互信和合約為基礎,以服務經濟轉型和滿足需求為出發點,以協同育人為核心,以合作共贏為動力,以校企合作為主線,以項目合作、技術轉移以及共同開發為載體,以文化共融為支撐的產業、教育內部及之間各要素的優化組合和高度融合,各參與主體相互配合的一種經濟教育活動方式?!崩碚撋隙?,產教融合應具備雙主體、跨界性、互利性、動態性等鮮明特征,并應該能夠作為實現行業企業人才供應體系提質增效的組織保障和機制保障。產教融合,簡單說來就是產業與教育的融合,有產學合作、校企合作等不同的表現形式,在實踐中更有著復雜的利益關系與運作模式。因此,可以說產教融合是職業院校為提高其人才培養質量,跨越職業與教育、企業與學校、工作與學習的疆域,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
三、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實踐的研究綜述
關于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的研究并不多。劉錦峰(2019)提出“網店+創客”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了高職院??缇畴娚倘瞬排囵B的實踐路徑。杜艷紅和廖麗玲(2016)提出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的研究,指出企雙方深度合作,從確定專業崗位群、歸納典型工作任務、構建學習領域課程體系、設計學習情境等方面共同構建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高職跨境電商專業課程體系。鄭斌斌(2017)就優化課程模塊,“師帶徒”產教融合模式進行了探索。吳思樂(2016)就跨境電商背景下“深度產教融合”的校內經營性實習模式進行了研究,指出跨境電商背景下"深度產教融合"的校內經營性實習模式的有效性。鄧志新從建立跨境電商行業學院的角度探討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新途徑。王偉娜(2019)主要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缇畴娚屉p創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以上研究分別從產教融合背景下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和雙創融合方面進行了探討,豐富了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理論內涵,拓展了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途徑。
四、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實踐探索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從2016年開始,以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和外語類專業為基礎,圍繞跨境電商方向的人才培養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實踐經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8年,學校獲得外經貿行指委頒發的“全國首批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示范?!狈Q號,學校與東盟聯合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項目入選“中國-東盟職業教育特色合作項目”。學校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接行業和產業,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審定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聘請來自南京市自貿區、跨境電商行業協會、跨境電商企業的專家組建專業建設委員會,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圍繞行業和企業的需求,分析跨境電商產業鏈的崗位群,凝練崗位技能點,形成專業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針對國際貿易實務、電子商務、外語類專業分類進行了人才培養方案的論證,形成了各具特色,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標準。
(二)跨境電商“雙師”團隊打造和教學資源建設
首先,通過與跨境電商企業的深入合作,共建實訓、實踐基地,每年派遣教師赴跨境電商企業進行半年期的跟崗實踐,通過“實戰”,系統掌握跨境電商平臺的實操和運營技能,教師返校后反哺教學。其次,通過聘請企業教師,尤其是聘請從事跨境電商行業的校友作為企業兼職教師,配合專業課教師進行“雙元”教學,形成了專業教師主講理論課程,企業兼職教師主講實訓課程的“雙元”模式。企業教師和專業教師還發揮相互之間的特長,編輯出版系列跨境電商教材及實訓講義,建設跨境電商網上教學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共建的機制,推動跨境電商教育教學資源的建設。
(三)校地、校企共建,產教融合,聯盟發展,發揮輻射作用
通過與沙集鎮的深入合作,承接沙集鎮家具跨境電商運營橫向項目,師生共同組建運營團隊,以沙集家具產品出口作為真實業務,融入課堂教學和實踐,以創業為導向,實現專創深度融合,校地深入產教融合。通過沙集跨境電商運營項目,實現了“三個一”:即打造了一批“實戰型”師資,錘煉了一批優秀學生團隊,凝練了一套產教融合培養模式。通過與縣域產業鏈集中區的企業深入合作,通過代運營模式,組建學生運營團隊和校內師生共創工作室,以真實的產業項目為依托,以“實戰”為主線,實現產教深度融合;以模塊化教學為抓手,將理論教學與“實戰”運營有機結合,將“實戰”與雙創大賽相結合。2019年,學校選送的跨境電商創業項目獲得“2019年全國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真正實現了“課、賽、創”一體化育人模式。學校與江蘇省10多所本、專科院校成立了“江蘇省高??缇畴娚搪撁恕保蚕砉步缇畴娚探逃虒W資源,推動聯盟各高??缇畴娚倘瞬诺呐囵B。2020年8月,學校還承辦了“江蘇省高職職業院校教師國家級培訓項目-德國跨境電商師資理論與實踐培訓”項目,來自全國30多所高校的40名教師參與了為期14天的培訓,培訓取得了預定的目標,得到了受訓老師的一致好評。
(四)以科研為中心,成立“跨境電商產業研究院”,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政府部門深入合作,發揮博士團隊、青藍工程、“333高層次”人才等智力優勢,聚焦縣域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的痛點,開展產業規劃、技術研發與實戰運營,引領地方產業發展規劃和技術研發。通過與睢寧縣沙集鎮和東海經濟開發區共建“跨境電商產業研究院”,以家具和水晶產業為依托,開展課題研究,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每年研究的課題達到20多項,同時聯合跨境電商企業、科研機構合作開發跨境電商實訓軟件和實訓平臺,夯實人才培養根基,反哺人才培養。
(五)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培養國際化人才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通過開設全英文國際貿易留學生專業,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3年來培養了近百名來自于“一帶一路”沿線3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通過與東盟、韓國、日本、英國等10多所院校的校際交流項目派遣學生赴海外交流學習,提升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專業能力,從2017年至今,學校派遣了近百名學生赴馬來西亞、泰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進行國際商務、國際貿易和跨境電商專題的研修、實習和工作,培養了一大批服務于“一帶一路”倡議的國際化人才。學校與泰國陜迪拉工商管理學院建立了“電子商務人才聯合培訓項目”,培養了近百名泰國企業及大學生,該項目入選2018年國際教育交流中心授予的“中國-東盟特色合作項目”。2020年1月,學校主辦了“2019中國(南京)絲路電商產教融合與跨域發展高峰論壇”,對接合作項目10多項。學校充分發揮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資源優勢,先后與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外機構合作,推廣跨境電商線上教學資源,得到了所在國教學機構的認可,推動了東盟的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2020年6月,學校與柬埔寨高棉大學共商共建孔子學院,電子商務專業成為首批合作的專業之一,2020年11月,學校承接了教育部“中文+職業技能”國際推廣基地的任務,電子商務專業承接了師資培訓、語料庫建設、教材開發等多項工作,將極大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電商人才的培養。
五、結語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也是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到了重要路徑。高職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必須緊抓人才培養鏈的重要環節包括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實訓、實習和教育資源建設等,這些都離不開產教融合。本文在梳理產教融合內涵和概念的基礎上,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為例,系統總結了產教融合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包括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打造“雙師”教學團隊,建設教育教學資源,校地、校企共建,成立“跨境電商產業研究院”以及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等。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本文為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職業技術教育分會 2020 年立項課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實踐研究——以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為例,課題編號:GZYYB2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