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行健



摘要:為探析“美國工業設計教母”貝莉.科根與同時代男性設計師的工業設計制品差異,探究其歷史貢獻及社會影響。文章運用對比分析法,對20世紀30-70年代貝莉.科根及同時代男性工業設計師作品在樣式、色彩以及材料方面進行對比分析。貝莉.科根對設計制品進行了性別差異化的設計革新,提升了女性消費者的認知與體驗。貝莉.科根在推進工業設計師職業化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界對于女性設計師們的歷史貢獻應予以平等尊重。
關鍵詞:貝莉·科根 女性主義設計 性別差異化 工業設計制品 設計革新
中圖分類號:J5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5-0036-03
引言
被國際工業設計師網站“Core77”尊為“美國工業設計教母”的貝莉·科根(Belle Kogan,1902-2000),是一位俄羅斯裔美籍女性工業設計師,曾在美國紐約開辦了第一家由女性主導的工業設計事務所。中國著名設計史論學者王受之在《世界現代設計史》一書中贊譽貝莉·科根為“第一位美國女性注冊工業設計師,是設計行業的奠基人士之一”[1],這足見貝莉.科根在20世紀美國工業設計職業化進程中所處的重要地位。然而,翻檢學界現有的研究成果,筆者發現,對于貝莉.科根的研究成果甚少,這與其影響顯然不符。本文嘗試從性別差異化視角,對比貝莉.科根與同時代男性工業設計師作品在造型、材料以及色彩方面的異同,分析貝莉科根的設計革新及其社會影響。
一、20世紀初男性工業設計師的設計特點
英國著名設計史學者雷納·班納姆(Reyner Banham,1922-1988)在其《第一機械時代的理論與設計》一書中將20世紀初定義為“第一機器時代”,當時美國與歐洲涌現出一批“明星式”的男性工業設計師,如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y)、沃爾特·提格(Walter Dorwin Teague)以及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vander Rohe)等人。由于受
到未來主義、純粹主義、構成主義、現代主義包豪斯學派等藝術與設計流派的影響,設計師和理論家們對機械美學和大規模生產的理念從接受到認同,甚至到了崇拜的地步,以在工業設計制品上呈現如下設計特征。
(一)采用硬朗、理性、陽剛的簡潔幾何造型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左傾的社會主義思潮興起以及機器美學的廣泛傳播,一種新的設計風格一現代主義設計風格逐漸成為主流,并為設計師們所采納。正如美國藝術史家亨利·塞熱(Henry M.Sayre)所言,“在1920和1930年代,機器美學事實上主宰了一切的現代風格和現代運動”。[3]電話、電視重新定義了人類的生活,汽車、輪船與飛機改變了城市的交通規劃,機器美學滲透至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在機器美學與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影響下,工業設計中產生強調秩序化、標準化、簡潔幾何的造型風格,如同機器零部件,摒棄任何矯飾,達到“純而又純”的視覺效果。以美國工業設計師沃爾特·提格(Walter Dorwin Teague)為例,其設計制品“班騰相機”呈簡潔方正的幾何造型,黑色機身表面飾以嚴密精確的白色橫、豎線,線條工整排列,增添了相機的秩序感,使作品散發出商務氣息,如圖1。
(二)運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彩
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現代主義設計摒棄華而不實的色彩裝飾,多以簡潔中性的黑、白、灰為主色調,降低了設計成本,為平民大眾所服務,實現了建筑與工業品的批量生產。1929年德國現代主義設計師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vander Rohe)在巴塞羅那博覽會中參與設計了令世人驚奇的“巴塞羅那椅”,如圖2,充分體現“少即是多”的設計美學。該椅由皮革與鋼管制成,椅子整體以黑與銀灰色為主色,凸顯一種簡約、優雅、理性之美。黑色代表“莊重”與“沉穩”,故被應用于椅子,以迎接西班牙國王與王后。最終,該椅成為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重要標志,至今仍為工業設計的經典之作。
(三)使用各類合金、金屬與鍍鉻工業材料
美國學者布魯邁特(Barry Brummett)在《機器美學的修辭學》中將機器美學的靈感源泉定義于“齒輪,機械鐘表,割草機,左輪手槍,活塞,硬而光潔的金屬,鋼水,多紗頭的循環運動,凸輪軸令人眼花繚亂的舞蹈,以及工廠中簡單實用,飛速穿過鋼盒的軸和管?!盵4]受機器美學啟發,男性工業設計師多將合金、金屬與鍍鉻運用于設計。
美國工業設計師雷蒙德.羅維(Raymond Loewy)擅長將不同材質的金屬、鍍鉻巧妙地與產品結合,以增強產品質感。1934年,他設計了一款流線型削筆刀,如圖3,使用了鍍鉻和橡膠兩種材料,削筆刀主體部分由銀灰色的鍍鉻制成,把手則采用黃色的橡膠制成,將流線型風格與未來主義融合,彰顯了產品的速度與力量感。
二、貝莉??聘脑O計之道
1931年,貝莉·科根于紐約市開設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家由女性主導的設計公司,并招收3位女設計師為助手。至1970年,科根的設計公司在美國已聲名顯赫,其主要合作客戶包括紅翼陶器公司(Red Wing Pottery)、芝寶打火機制造公司(Zippo)和博士倫眼睛公司(Bausch and Lomb)等公司。
科根為美國工業設計的職業化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同時,她渴望突破人們對于女性設計師的刻板認知一-即工業設計被社會大眾視為男性才能勝任的職業。在紐約設計事務所的工作生涯中,科根設計了大量塑料與陶瓷制品,并在工業產品的造型、色彩與材料等方面進行革新,使其呈現如下設計特征。
(一)新穎前衛的造型:造型是產品語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信息與視覺的傳達,能給使用者帶來直觀的感受。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在“需要層次理論”中,將人類的價值追求分為5個遞增的等級,分別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與自我實現。二戰后,經濟的騰飛以及工業的快速發展使美國進入豐裕社會,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時,不再將“功能決定形式”的生理滿足視為商品購買的首選目標,而是注重產品帶給自身的身份定位與自我實現,尤為喜愛造型多樣、新穎、獨特、個性的工業產品,正如著名德裔美籍工業設計師哈特穆德.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所言,“我相信消費者購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本身,他們購買的是令人愉悅的形式、體驗和自我認同”。[5]
1962年,貝莉科根設計了名為“棱柱”的果盤陶瓷器,如圖4,陶瓷共計15種造型與5種色彩?!袄庵笔箍聘杆俪蔀橹耸挚蔁岬脑O計明星,該系列成為紅翼公司最暢銷的產品之一,持續熱銷至1967年。
在造型上,與傳統陶瓷產品多以方、圓、矩形為主體造型不同,“棱柱”打破常規造型,將多邊形、棱柱形、錐形、三角形、圓弧形、矩形與半圓形等元素加以融合,呈現出圓中有方,方中有直的視覺效果,在陶瓷的造型方面取得革新。在陶瓷的邊緣上,與男性設計師循規蹈矩地采取閉合式結構處理不同,貝莉科根有意在瓷器中融入“破”的設計元素,以不平整的半圓與三角形替代完整的邊緣,突破傳統瓷器造型的秩序性。此外,“棱柱”系列產品注重運用象征性符號,外形猶如童年時人們喜愛的“折紙”玩具,易使多數女性消費者追憶童年時光,為女性創造一種使用氛圍,喚起她們潛意識中的兒時回憶,猶如穿越“時空隧道”,帶給其喜悅、懷舊、思鄉的心理感受。
(二)清新柔和的色彩:色彩能引發人們的情感聯想并影響人們的審美體驗。色彩通過人的視覺系統對腦部的神經系統進行刺激,使人類根據以往的生活經歷與大腦的潛意識產生聯想,激發人的情感。因此,色彩的飽和度、明度、色相與人類的生理反應、心理活動、情緒控制息息相關,色彩對于人類的具身認知、視覺感知具有重要影響。女性的自然性別決定女性消費者普遍喜愛色彩較為溫和明亮的設計制品,以“新藝術運動”為例,該設計運動強調師法自然,從自然界的花卉、植物、昆蟲、彎月等元素中汲取靈感,并以曲線表達,采用柔和、純凈、粉嫩的色彩,因而亦被稱為“女性風格”。貝莉.科根在色彩選擇方面,傾向使用象牙白、嫩橘色、馬爾代夫綠、天藍色、淺綠色、淺棕色等“暖色”為設計制品賦色。相較“冷色”而言,暖色更能帶給女性以人性化的關懷與體貼,暖色調產品能使女性感到溫暖。
1938年,科根為紅翼陶器公司設計了“Fondoso”陶瓷制品,如圖5?!癋ondoso”瓷器并未采用黑、白、灰等中性色,而是以高明度、低純度、高飽和度的“馬爾代夫綠”作為主色,該色彩格調高雅,易使女性消費者聯想到著名珠寶設計公司蒂凡尼(Tiffany&Co.)在產品禮盒外包裝所采用的主題色“知更鳥蛋藍”(Robins Egg Blue)。蒂凡尼設計公司創辦于美國,創始之初亦生產日常用具與器皿,秉承自由、流暢、明朗的設計理念,受到美國萬千女性的青睞??聘捎谩榜R爾代夫綠”意在從一眾色彩單調的陶瓷中脫穎而出,期冀女性消費者在使用色彩明亮的“Fondoso”瓷器時,不由自主地產生愉悅感。
科根所采取的色彩清新、溫和、明亮,又不失優雅高貴,迎合女性消費者對色彩時尚感的需求,更能引起女性的心理共鳴。此外,由于該瓷器與知更鳥蛋藍色彩相似,因此,陶瓷潛移默化成為象征性符號,易使女性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產生自己正使用蒂凡尼陶瓷產品的浪漫聯想,仿佛自己化身為電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女神“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因此,瓷器代表女性消費者的價值品味與身份認同。
(三)材料的創新應用:人類通過觸覺、視覺感受不同材料表面的紋路、質地與肌理,從而產生不同的使用感。塑料具有可塑性高、生產成本低、耐腐蝕性強、重量輕等優點。貝莉.科根大膽嘗試新型塑料,率先將新型塑料“賽璐珞”應用于工業產品,并熟練運用材料,將細節的關注發揮至極致。
1934年,科根為Telechron公司設計了一款名為“Quacker”的電子鬧鐘,如圖6,該鬧鐘的外殼由名為“賽璐珞”的新塑料所制成,科根成為世界上最早一批運用該塑料于工業產品的設計師。不同于男性設計師古板的電子鬧鐘制品,科根在設計鬧鐘時匠心獨運,從女性視角出發,高度關注塑料制品的細節處理,為女性與孩童提供了全新的感受體驗。
科根充分發揮賽璐珞的易著色性,以黃、紅為主色,在鴨子肚子部位設計一副鐘表,表盤為白色,指針與數字采用藍色與紅色,由于表盤色彩純度較低,給人以輕松的感受。此外,她利用賽璐珞的可塑性,在鬧鐘輪廓中采取夸張變形的手法,將鴨子分為頭部、嘴巴、身體、腳與尾巴,這些體塊造型圓潤飽滿,給人以親近感??聘邙喿友劬Σ课贿M行了幽默化的細節處理,鴨子眼神呈斜視態,迷萌中透有狡黠,仿佛在窺探世界,令人忍俊不禁。由此可見,科根充分利用賽璐珞的材料特性,將圓潤的造型,幽默的細節和輕松和諧的色彩應用于鬧鐘,拉近了與使用者的心理距離,人們能感受到產品的詼諧、風趣與真誠??聘鶎⑿詣e差異化的考量運用至產品中,受到女性和孩童消費者們的共同歡迎。
(四)詩意的符號裝飾:加拿大著名學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1911-1980)認為“媒介即訊息”。按照麥克盧漢的定義,萬物皆為“媒介”,“媒介”自身就傳達了一種訊息,當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訊息象征著消費者所想要表達的某種隱喻、寓意。
1940年,貝莉·科根設計了“木蘭花瓷器”,如圖7,創新地將淺浮雕技術運用于瓷器中,深受女消費者的青睞。木蘭花作為裝飾元素,具有特定的寓意。在中國古代,人們將木蘭花視為女性美麗、溫柔和完美的象征。英國維多利亞時期,情侶贈送木蘭花則象征著對彼此的尊重。在美國,木蘭花被認為能襯托出新娘的純潔與高貴,常出現于婚禮中。因此,木蘭花對于女性形象具有高貴、純潔、美麗等象征,成為女性身份的一種隱喻,其溫潤柔和的象牙色不僅能帶給女性“詩意感”,亦彰顯了女性消費者精致的生活品味與優雅純潔的身份形象。
三、性別差異化設計制品的對比
(一)男性設計師多缺乏對性別差異化的考慮:男性設計師的工業制品在市場上雖占據主導地位,但男性普遍在設計制品中采用嚴謹理性的造型及中性單調的色彩,易使設計制品產生嚴肅、冷漠的使用體驗。對于女性消費者而言,多數男性設計師們缺乏對女性的考慮,在設計過程中多依據自身感受為標準。例如,汽車內部空間的尺寸與大小,以及座位與方向盤之間的距離,多依據成年男性身材進行設計,而缺乏對女性身材的考量。此外,汽車的色彩存在同質化問題,美國PPG工業公司負責生產汽車涂漆的副總裁丹尼斯科瓦斯科曾在接受新聞媒體采訪時表示,女性在家庭購買汽車時更具發言權,因為女性們普遍喜愛絢麗多彩的,而非顏色雷同的汽車。
(二)貝莉.科根切實關注女性消費者的需求: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缺乏性別差異化考慮的現象在多數男性設計師們的設計制品中已司空見慣。然而,貝莉.科根的設計作品充分考慮女性對色彩與造型的心理需求。她將女性獨特的思維方式與情感體驗應用于工業產品設計中,使工業制品綻放出充滿魅力的女性色彩,深受女性消費者們的喜愛。
科根依據女性的生理與心理機能,為女性量身打造更為適宜的設計制品。她深知美國中產階級女性已成為社會主要的消費群體,女性更喜愛樣式華麗、富有吸引力、體驗感新鮮的產品,男性設計師的作品無法完全滿足她們的需求,因此,科根摒棄使用嚴肅的顏色與形式,轉向關注產品細節,最終為女性消費者帶來具有“人性化”的作品,通過關懷與關愛讓女性更加自信,并用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社會生活,讓女性擁有更多滿足感與成就感。[6]既優化了女性消費者的生活環境與質量,亦使她們感到身心愉悅。
(三)貝莉科根注重實用與創意相統一:科根曾深入研究斯堪的納維亞設計,將其與現代主義設計、裝飾藝術風格有機結合。其設計制品將實用性與創意相統一,以優雅細致著稱。她以幽默化的處理手法消弭了男性設計制品冷漠的審美體驗。在制品的色彩、造型與材料等方面,與女性產生對話與交流,希冀引發使用者的情感共鳴,為女性創造了更加理想化、詩意化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其設計理念與清華大學李硯祖教授所論述的非物質設計的特質不謀而合:“它通過物質產品的詩意化、人性化設計,在產品的功能、形式和使用方式、程序等方面得以物化和實現,其目的,除實用之外,在于激發消費者和使用者的情感和創造潛能,形成生動、活潑、有趣、詩意化的生活乃至工作氛圍,從而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發展。”[7]
四、貝莉??聘晒Φ纳鐣尘凹坝绊?/p>
(一)貝莉·科根成功的社會背景:貝莉.科根的成功與女性主義思潮的涌起密切相關,馬克思曾經指出:“婦女的解放,只有在婦女可以大量地、社會規模地參加生產,而家務勞動只占她們極少工夫的時候,才有可能。”81920年,在美國著名民權運動領袖蘇珊.B.安東尼(Susan B.Anthony)等人的努力下,第十九條修正案通過,使美國婦女贏得了選舉權,女性的權利得到合法化的保障。女性就業人口從1870年的171萬猛增至1920年的827萬,翻了兩番多,女性就業率也從14.8%攀升至24.2%,增幅高達63.5%。9眾多美國女性逐漸擺脫家庭生活的束縛,尋
求角色與身份的轉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美國男性投入戰場,眾多美國女性得到就業機會,在過去只屬于男性的工作行業中找到工作,這一時期,鉚釘女工羅茜(Rosiethe Riveter)成為了美國女權主義者崇拜的偶像,她象征著女性的進步、自信、獨立與自強,如圖8。
隨著女性傳統社會身份逐漸得到解構,女性逐漸成為社會消費的重要階層,追求經濟獨立與平等的社會地位成為女性的共識。在此背景下,工業設計也愈發強調迎合女性消費者的品味,這與貝莉·科根的設計觀念不謀而合,時間上亦與其設計生涯相重合。
(二)貝莉.科根成功的社會影響
1.提升所在公司的經濟效益:作為20世紀最多產的女性工業設計師之一,科根為紅翼陶器公司設計了400多件陶瓷。1938年,科根首次與紅翼陶器公司合作,為公司設計了150個不同造型的陶瓷,其中100件設計方案被投入生產。正是這一系列陶瓷制品使紅翼陶器公司的市值在幾年內由10萬美金迅速擴張至50萬美金,該公司在行業中迅速崛起,貝莉.科根可謂功不可沒。
2.推進工業設計師職業化:在貝莉.科根的設計生涯中,她利用各類廣播媒介擴大個人知名度。同時,科根常為美國民眾宣傳工業設計對于市場及消費的重要性,有效推動工業設計師職業化進程。在貝莉.科根及其他設計師的努力下,美國設計師協會(American Designers Institute)于1938年正式成立。作為協會的創始人之一,貝莉.科根成為美國設計師協會中的第一位女設計師,如圖9。
由于貝莉·科根對美國工業設計職業化發展作出突出貢獻,1994年,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Industrial Designers Society of America)授予她個人表彰獎,該獎自創辦以來,僅有4位女設計師獲獎,科根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二位獲此殊榮的女性設計師。最終,科根以其優異的設計表現,在得到社會認可與贊譽的同時,為女性設計師正名,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社會與大眾對于女性的刻板認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父權制環境對于女性職業者的束縛。
結論與思考
貝莉·科根提升了女性消費者對工業產品的認知與體驗,在工業設計的職業化發展等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產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追溯歷史,不難看到,盡管“設計歷史”中不乏如貝莉.科根一樣優秀的女性設計師,但“設計史”中女性設計師的身份與形象多模糊不清,現有“設計史”的結構與內容是碎片化的、亟待補充的,設計寫作仍需摒棄偏見。正如李硯祖教授所言,“現有的設計史及其結構、設計理論及其構成、設計實踐的操作方式等都并非理所當然的、中性的、客觀的知識系統,而是帶有性別偏見的、人為建構的產物?!盵10]因此,本文對于貝莉.科根的研究,旨在將“設計歷史”中的隱性片段重新發掘和整理,便于“設計史”的框架與內容得以進一步完整建構,以期為學界同仁進一步研究提供某種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本社,2015:209.
[2]王玥然.現代主義設計的起興——機械美學之力[J].設計,2014(9):169.
[3][4]轉引自陳岸瑛.未來主義和純粹主義——歐洲機器美學的緣起[J].裝飾,2010(4):26.
[5]喬麗.產品造型設計與女性消費愉悅性探索[D].華北電力大學,2011:26.
[6]唐宗.淺析女性主義文化下的產品設計[J].設計,2015(5):69.
[7]李硯祖.從功利到倫理——設計藝術的境界與哲學之道[J].文藝研究,2005(10):105.
[8]張立.為女性設計[D].湖南大學,2004:26.
[9]楊靜社會轉型時期美國女性就業特征與影響(1870-1920)[J].史學集刊,2012(4):115.
[10]李硯祖,張黎.設計史的身份之爭——性別話語的修補與重塑[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