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全偉 嚴娟
摘要: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的核心要素是運用科學技術。通過分析現階段云南省綠色農業、農產品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機遇,提出完善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實施品牌戰略、培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經營主體、做好關鍵技術研發和儲備,完善科技計劃項目設計及經費管理等建議,為云南省區域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農產品;綠色發展;科技;云南
中圖分類號S-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21)08-0259-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8.066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SuggestionsonSupportingScienceandTechnologyforGreenDevelopmentofYunnanAgriculturalProductswithRegionalCharacteristics
ZHENGHong-mei,QUANwei,YANJuan(YunnanRuralScienceandTechnologyServiceCenter,Kunming,Yunnan650021)
AbstractThecoreofgreendevelopmentofagricultureandagriculturalproductsistheapplicationofscienceandtechnology.BasedontheanalysisoftheoutstandingproblemsandopportunitiesinthedevelopmentofgreenagricultureandagriculturalproductsinYunnanProvince,thispaperputsforwardsuggestionsonimprovingandoptimizingtheregionallayoutofagriculturalproducts,implementingthebrandstrategy,cultivatingthebusinesssubjects,developingandreservingkeytechnologies,perfectingthescienceandtechnologyprojectdesignandfundmanagement,etc.,soastoprovidesuggestionsforthegreendevelopmentofregionalc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productsinYunnanProvince.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s;Greendevelopment;Scienceandtechnology;Yunnan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農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與否直接關系著社會的穩定與發展[1]。綠色發展理念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指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基本理念之一。2019和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提出聚焦生態農業,推進農業由增產轉向提質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打造地方知名農產品品牌,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2]。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地區,陽光充沛、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區域特色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其核心要素是運用科學技術來提高生產能力、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3]。目前云南省農產品產業綠色發展基礎性科技儲備不足、綠色生產、生態環保的新技術研發不夠、很多優良品種依賴進口,先進智能機械裝備研究缺乏,循環發展所需集成技術和模式供給不足,科技支撐體系不完備。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有新的發展理念、發展重點、發展模式和新技術[4],因此探索區域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科技支撐有著重要意義。
1完善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
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是一項政府多部門共同長期參與的工作。云南省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不平衡,區域主導產業集約化程度不高,“一縣一業”的特色優勢不夠明顯,處于“零、散、小”和檔次低狀況,缺乏統一規劃和政策引導。首先,通過實地調研和專家論證,根據資源稟賦、生態條件和產業基礎,對云南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進行系統的頂層設計,規劃生產適宜區,明確區域特色農產品科技支撐目標、路徑、模式、方法以及相應的科技資源配置,引導企業建設優質
生產基地。其次,從長遠的綠色發展理念入手,強調優勢和特色的同時還要規避惡性競爭,因地制宜,適度推行“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和“一個鄉鎮一條產業鏈”等發展模式,打造區域特征鮮明的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5]。最后,在云南建立一批特色明顯、專業化和集群化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區域,覆蓋各類主產區和典型生態區,重點以茶葉、花卉、水果、蔬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等產業為主,兼顧各地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品牌集群效應,增強綠色優質中高端特色農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帶動區域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
2大力實施品牌戰略
根據云南省各區域資源稟賦條件和地域經濟基礎,應積極實施農業綠色品牌戰略,培育具有區域優勢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6-7]。通過整合同區域、同類產品不同品牌,把云南典型的人文歷史和傳說融入品牌建設中,提升品牌文化價值[8]。建議全省統一申報區域特色農產品的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引入國際一流的品牌咨詢策劃公司進行全方位專業整體策劃,扭轉省內外無序競爭的局面。引導企業申報綠色、有機產品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申報知名商標、著名商標和馳名商標認定,積極推薦企業參評年度云南“十大名品”“10強企業”和“20佳創新企業”,增強品牌市場競爭力。積極引進國際國內權威認證機構,支持省內相關單位申報國家綠色有機無公害食品第三方認證機構,增強認證服務能力。完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體系,完善品牌維護與保障機制,提升品牌的市場知名度、美譽度[9]。如肉牛產業,重點打造“云嶺牛肉”標桿品牌;分層級打造“云南綠色牛肉”公用品牌,“云南文山牛肉”“云南滇中黃牛肉”“云南檳榔江水牛肉”等特色品牌,重點培育“聽牧”“三江并流”“雙友”等企業品牌和系列產品品牌。
3加大人才培養及交流力度
云南省科研院所尤其是州市級院所人才引進困難,高層次人才缺乏,年輕科研人員離職現象嚴重,影響了科研工作和人才隊伍(團隊建設)的穩定;由于機構改革,縣級農業科技系統人員不足且多為兼職。云南省自2012年開展科技特派員認定工作,科技特派員服務形式多樣化、靈活度高,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因此,建議應加大科技特派員工作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員管理服務系統,支持科技特派員開展遠程培訓與現場指導工作。結合科技特派員培養計劃,盡快納入綠色農業發展的生產技術規范、企業經營管理、綠色產品營銷等內容,形成強有力的智力支撐。建議按照區域特色農產品規劃,推動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特派員等組建綠色農產品科技創新聯盟。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或基金支持綠色農產品科技創新聯盟,進行全產業鏈技術集成與模式再造,探索不同產區、不同生態區、不同區域農業綠色生產關鍵問題的優化解決方案。建立規范、可復制、可推廣應用的農業綠色發展綜合技術生產模式,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分散、農業推廣應用體系不健全、成果“碎片化”現象嚴重等問題,促進區域農業綠色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4培育輻射帶動能力強的經營主體
農業龍頭企業是經營活動的主體,是帶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每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域至少要打造一個有實力的經營主體型企業,進而打造一個代表品類的品牌,通過主體企業帶動,實現整個產區的優質優價、良性發展。首先,積極扶持龍頭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促進生產要素向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集中,做大做強一批骨干龍頭企業,使綠色農產品加工業向“深”而“精”發展,提高綠色產品的附加值;其次,積極推廣“市場+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特派員”的發展模式,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的利益聯結機制,把分散的各種要素資源整合起來,提高集約化程度,促進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綠色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10]。最后,發揮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跨區域組建產業協會、產業聯盟和產銷集團,形成資源集中、生產集群、營銷集約的格局[11]。根據各地區產業特點,分級培育專業合作組織、中介組織、規模養殖企業及養殖大戶,采取多種服務模式,高度組織化地協調農業生產者,提高集成資源共享程度,努力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5完善科技計劃項目設計,做好關鍵技術研發和儲備
5.1完善科技計劃項目設計
綠色農業科技創新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并存,建議科技計劃項目設計應擴大對特色優勢農產品覆蓋范圍,在財政撥款、資源配置、科研攻關等方面進行一體化部署,面向全產業鏈配置科技資源,引導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形成綠色農業創新發展合力,同時,應積極引導社會企業、組織及金融機構多種投資渠道。在項目設計上,圍繞綠色農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宏觀調控,啟動重大專項研究,實現農業科研的方向性轉變;強化基礎研究,引導基礎研究更加聚焦產業需求和優勢特色農產品領域,做好技術儲備工作。目前云南省州市級科研院所財政經費支持的項目少,資金總體不足,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設計,州市科研院所無條件申報,尤其是育種類沒有專項項目,支持不穩定。由于綠色農業生產地域性強,應充分發揮州市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設計專項項目進行滾動支持,為基層人才培養、資源保存及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支撐。
5.2建立完善良種繁育與推廣體系發展區域特色農產品必須重視品種,品種是產業發展的核心。首先,加強行業形勢分析,推動區域特色種業重大問題研究和政策創設。加快推進“八大”特色產業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種資源基因原生地保護,做好特色農產品品種登記和保護,持續培育特色農產品新品種,進行品種提純、復壯,保持和改良特色農產品的優良品質特性;加大主產區新品種現場展示和觀摩推介力度,提升特色農產品種業水平。其次,推進特色農產品種質資源管理、種子價格監測、品種區試管理等板塊整合和數據融合,與各省已有數據進行對接,實現種業數據多功能查詢、智能化分析、個性化服務等功能。最后,根據特色農產品良種需求,建設和布局良種繁育基地;探索企業牽頭、科研支持、權益按比例分配的良種研發生產供應體系,總結一批種業發展的典型范例。
5.3加強農業、農產品綠色發展技術研發瞄準世界農業科技前沿,以云南省“八大”產業為主,同時兼顧地方特色優質產業,按照全產業鏈綠色發展的目標,根據實際生產中的重大技術需求和技術瓶頸,做好關鍵技術的創新、研發和儲備。搭建高校院所與生產經營主體技術創新平臺,加強共性技術、關鍵技術攻關。加強如綠色高優技術、專用農資、專用機械、先進設施應用、產品加工提質等共性關鍵瓶頸技術研發;又要加強實用的環境友好型技術的研發推廣,如維護良好生態、環境污染修復、土壤質量保育、農牧有機結合、廢物循環利用等;尤其在綠色食品原料資源具有開發營養健康類功能產品明顯優勢的情況下,支持蔬菜、茶葉、菌類、道地藥材等營養功能成分提取技術研究,開發營養均衡、養生保健的功能食品[12]。注重農業科技通用成果的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研究提出適應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綠色發展技術集成創新方案,著力突破一批綠色發展關鍵技術和重大產品,實現從傳統要素驅動為主向科技創新驅動為主的轉變,加快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加快制定與優勢區域特色農產品相關的標準,鼓勵企業制定和完善企業標準,并進行特色農產品的綠色生產、加工、倉儲、流通等環節標準化管理,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保障。
6加強農業對外合作
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農業技術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相對較低,云南省科技的運用和推廣方面領先東南亞國家10~15年,云南和南亞東南亞國家產業技術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巨大[13]。應充分發揮云南在全面開放新格局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位優勢,立足云南高原豐富多樣的資源優勢,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重點區域的農業合作,開展甘蔗、水果、茶葉等“八大”特色產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聚焦核心生物資源和產業關鍵技術,謀劃一批農業科技國際合作項目,共建一批國際聯合實驗室、示范基地、園區,集聚國際智慧和資源,協同研究解決農業綠色發展面臨的關鍵科學技術問題[14]。開展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和生態化養殖,在與云南省接壤周邊國家開展跨境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試點。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為載體,打造花卉、蔬菜、水果、咖啡、茶葉等綠色生態農產品出口基地,積極支持優勢農產品出口,形成外向型經濟體系。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農業標準的對接與協同,加強雙邊地理標志和農產品互認工作,積極參加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國際展會,搭建國際農業交流、合作和共同發展平臺。通過培訓和外派專家儲備和培育一批專業強、有國際視野的農業復合型人才。持續推進培訓交流計劃項目,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農業培訓品牌。
7結語
目前,云南省區域特色農產品綠色發展優勢明顯,但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尤其在科技支撐綠色產業發展方面,要實現區域農產品綠色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注重統籌協調,科技創新,要強化綠色引領,重點進行品牌建設,只有充分發揮云南高原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特點與區域特色優質產品的重要引領作用,充分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云南省區域特色農產品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敦平,王昱斐,孫晶晶.安徽農業綠色發展水平綜合評價[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1(4):7-13.
[2]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就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答記者問[J].農民科技培訓,2020(4):4-8.
[3]楊陽.綠色農業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及機理研究:以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為例[D].開封:河南大學,2018.
[4]張春梅.綠色農業發展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5]趙丹桂.我國農業綠色發展的轉型升級研究[J].農業經濟,2018(11):23-24.
[6]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EB/OL].(2017-09-30)[2020-04-25].(http://www.gov.cn/xinwen/2017-09/30/content_5228960.htm.
[7]魏國強.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建設現代農業強省[J].種業導刊,2020(1):3-6.
[8]牛惠,蔣永寧,崔凱元.新時代云南省農產品品牌建設淺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9(9):75-76.
[9]魯昊.元謀縣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財稅政策支持分析[D].昆明:云南財經大學,2018.
[10]周紅民.加快綠色農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7(3):86-90.
[11]余欣榮.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為指導,推進我國果茶綠色發展和種植業轉型升級[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12):1-6.
[12]翁伯琦.如何推進農業產業綠色振興[N].中國科學報,2019-10-08(5).
[13]楊蕙銘,李輝,亢霞,等.“一帶一路”背景下云南糧食產業走出去的現狀、制約與對策研究[J].糧油食品科技,2019,27(3):97-100.
[14]農業綠色發展技術導則(2018~2030年)[J].農技服務,2019,3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