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玉花
【摘? 要】幼兒園作為幼兒膳食的主要提供者,主要負責研究營養搭配是否合理、營養素是否全面均衡、膳食質量是否優質等問題。面對越來越多的營養失衡幼兒,實施營養配餐刻不容緩,而只有平衡膳食才是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真正落實到幼兒餐盤內的唯一途徑,這對缺乏專業人士指導科學配餐的農村幼兒園尤為重要。
【關鍵詞】平衡膳食;膳食管理;食育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166-03
The Effective Strategy Of balanced Diet In Rural Kinder Gartens
(Nanyuan Kindergarten, Gaotai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CHAI Yuhua
【Abstract】As the main provider of childrens diet, kindergartens a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researching whether the nutritional mix is reasonable, whether the nutrients are comprehensively balanced, and whether the quality of the diet is high-quality. Faced with more and more children with nutritional imbalances, it is urgent to implement nutritional catering, and only a balanced diet is the only way to truly implement the "Chinese Residents Dietary Guidelines" into the childrens plates. This is a problem for rural areas that lack professional guidance for scientific catering. Kindergarten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words】Balanced diet; Diet management; Diet education
一、農村幼兒園平衡膳食實施的必要性
3~6歲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需要足夠的營養素來滿足身體發育的需要,而這些營養素只能來源于食物。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如何滿足幼兒各類營養元素的需求呢?營養專家指出,均衡膳食是唯一的途徑。城鄉幼兒園發展不均衡的主要一個方面是衛生保健的不均衡,而對農村幼兒園來說對幼兒實施平衡膳食一直是一個盲點,這也嚴重制約了農村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因此,改善農村幼兒園幼兒膳食營養水平勢在必行。
(一)從社會層面來看
2001年衛計委、教育部聯合將每年的“5月20日”正式定位“中國學生營養日”,旨在讓人們重視學生營養配餐的重要性,倡議在每年的5月20日向學生普及營養健康知識。但物質豐富了,面對琳瑯滿目的食材大家卻不知道如何吃、怎么吃健康,飲食不當造成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逐年上升,要改善這一現狀必須從娃娃開始就要實施平衡膳食。
(二)從家庭層面來看
農村幼兒園留守幼兒居多,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現狀促使農村家庭的大部分年輕家長奔赴城市打工,而將正處于飲食習慣養成關鍵期的幼兒交付祖父母監護。一方面祖父母文化素養不高,沒接受過膳食營養配餐的知識培訓,認為大魚大肉就是孩子吃好的標志,加上物資相對匱乏的農村飲食結構單一,幼兒攝入的營養素并不全面;另一方面由于老人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在孩子飲食安排上一貫地順著孩子味蕾的需求,而忽略了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教育,挑食、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的幼兒居多。農村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有給幼兒提供平衡的膳食和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的責任。
(三)從幼兒園層面來看
由于農村幼兒園缺乏保健醫生、專業營養師,對幼兒的膳食安排只考慮了當地飲食習慣,而忽略了膳食的均衡性、三餐的熱量比例、黃綠色蔬菜和優質蛋白的科學配比。所以大多數農村幼兒園都是用“嘴巴”吃飯解溫飽,而不是用“大腦”吃飯保健康。尤其是對于物質資源相對比較匱乏的大西北,不論是家長對均衡膳食的認識,還是學校營養師的配備上都遠遠落后于南方地區。對日托制幼兒來說,幼兒75%的營養素來源于幼兒在園的膳食,因此調整食物結構,優化膳食模式,應該成為幼兒園科學膳食管理的根本宗旨。
二、農村幼兒園幼兒平衡膳食實施的意義
第一,3~6歲幼兒生長發育速度減慢,腦及神經系統發育持續并逐漸成熟。而與成人相比,此期兒童仍處于迅速生長發育之中,加上活潑好動,需要更多的營養素滿足需求。由于學齡前兒童具有極大的可塑性,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時期。挑食、不吃正餐而亂吃零食、飲食結構單一、膳食模式不合理等因素都可影響幼兒良好營養素的攝取。合理的膳食習慣能夠供給幼兒生長發育所需的足夠營養,幫助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將為幼兒一生建立健康膳食模式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飲食結構上存在的隱患,一方面幼兒園通過給幼兒提供平衡的膳食、多元化的食育,可以有效促進幼兒全面均衡的發展、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另一方面通過邀請家長陪餐、召開會議、講座等形式,逐步影響家長飲食理念,使其改變自家餐桌飲食結構、優化膳食模式,降低慢病的發生率。
第三,優化的平衡膳食模式,使幼兒挑食、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得以矯治,平衡膳食的攝入使幼兒肥胖、營養不良的發生大幅度下降,促使農村幼兒園衛生保健水平、辦園品味會逐步提升。
三、農村幼兒園平衡膳食實施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平衡膳食的原則是關鍵
1.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沒有一種食物會涵蓋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所以幼兒每日的膳食應有適宜數量的谷類、乳類、肉類(或蛋或魚)蔬菜和水果四大類食物組成,在各類食物數量相對恒定的前提下,同類中的各類食物可輪流選用,做到膳食多樣化,從而發揮出各類食物在營養上的互補作用,使其營養全面平衡,如北方的傳統飲食餃子、包子就是很好的代表。一周內菜式、點心盡可能不重復,食物宜粗細搭配、粗糧細作、細糧巧做,葷素搭配、色彩搭配。黃綠色蔬菜應占蔬菜總量的三分之二,動物性食品所提供的蛋白質占到全日蛋白質總量的50%。針對農村幼兒園海產品、肉制品品種的不足,可以通過巧妙的搭配用豆制品、雞蛋等農村優質資源代替動物性食物的不足。如豆制品富含賴氨酸而蛋氨酸不足,而谷物所含氨基酸的種類正好和豆制品相反,如果在雜糧粥或米飯內加點豆制品正好可以取長補短,提高食物的生物效價,達到“米加豆”勝過肉的功效。
2.專門烹調,易于消化
學齡前兒童咀嚼和消化能力仍低于成人,他們不能進食一般家庭膳食和成人膳食。因此,食物要專門制作,蔬菜切碎、瘦肉加工成肉末,盡量減少調味品的食用,烹調成質地細軟、容易消化的膳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過渡到成人膳食。為保證食材營養不流失,應該對食堂從業人員進行膳食營養培訓,在加工操作時提倡蔬菜先洗后切、面食不加堿、肉類烹炒時上漿掛糊等科學烹飪方式。
3.制度合理,易于操作
學齡前兒童胃容量小,肝糖原儲備少,又活潑好動、容易饑餓。適當增加餐次以適應學齡前兒童的消化能力。因此,學齡前兒童以一日“三餐兩點”制為宜。各餐營養素和能量適宜分配,早、中、晚正餐之間加適量點心、水果。重視各餐次營養素密度,“早餐吃得像皇帝精而細、中餐吃的像大臣豐盛熱量高、晚餐吃的像貧民清淡易消化”,保證幼兒營養需要,又不增加胃腸過多的負擔。
4.培養幼兒健康的飲食習慣
針對農村幼兒園幼兒家庭屬性,形成幼兒園-教師-幼兒-家長梯次化食育教育模式:
一是邀請縣內外營養師對食堂從業人員、教師實施食育,使教師熟悉食材營養價值,打好開展幼兒食育的理論基礎。
二是對幼兒實施多元化的食育,將“食育”進課堂內容、形式不斷拓展,在實踐中探索、完善、創新“食育”課堂教學模式,借助餐前教育、健康課、戶外實踐、寶貝餐廳游戲等形式讓幼兒認識食材、簡單的知曉食材營養價值,讓幼兒一邊積極思考、動手操作,一邊感受濃濃的飲食氣息。使其對科學的膳食營養教育從被動灌輸延伸到主動索取,潛移默化的感受飲食元素,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三是針對農村家長文化素養低的現狀,選擇直觀易懂的方式對家長實施食育,改變家長飲食觀念,調整家庭膳食結構,優化膳食模式,家園合力,共促幼兒健康發展。
(二)實踐操作規范,管理模式健全
1.膳食管理制度化
一是形成操作性極強的膳食管理相關制度;二是保障措施到位,定期與不定期地對膳食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抽查;三是定期開展“廚藝大賽”,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養;四是成立伙委會,廣泛征求意見,規范幼兒膳食的精細化管理。
2.膳食管理流程化
一是把好衛生消毒關,確保安全實效;二是把好食材驗收關,確保食材質優色鮮;三是把好食材營養關,確??茖W加工。
3.制定膳食計劃、按周編制食譜
伙食管理員要通過不同的渠道汲取營養知識,提升自己的配餐水平,邀請城區幼兒園保健醫生協助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確定幼兒營養需要目標、制定膳食計劃。確定幼兒主副食、蔬菜品種、數量,同時注意黃綠色蔬菜、優質蛋白、早中晚餐點熱量的科學配比。
4.定期進行膳食營養檢測,優化膳食模式
詳細登記所購食物的種類和數量,建立出入庫登記制度,每月采用記賬法評價本周食譜“膳食熱量要求、宏量營養素所占比例、DRIS正負10%、三餐熱量比、優質蛋白所占比例”等要素評價食譜優劣。有條件的幼兒園可以購買膳食營養軟件高智能評價。
5.餐點管理程序化
一是注重餐前氛圍的營造,調動幼兒良好的進餐情緒;二是餐前向幼兒進行“食育”,激發幼兒食欲;三是明確幼兒進餐常規,嚴格按照要求執行。教師還應注重體弱兒、肥胖兒的個案管理。
6.膳食管理常態化
不定時開展調查研究,優化食物結構。一是常深入班級,實地觀察幼兒的進餐情況,直接感受幼兒進餐狀況;二是專人檢查幼兒的生活常規和飲食情況,督促保教人員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三是定期向保教人員、家長征求伙食意見,及時調整膳食結構。
四、結語
3~6歲幼兒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期,平衡膳食關系到幼兒一生的健康,作為每一位幼教工作者,我們有責任重視幼兒膳食營養實施工程,讓每一個農村幼兒都在飲食方面能受到全面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麗珍.幼兒園膳食的合理搭配與營養均衡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08).
[2]王淑榮.青少年及幼兒膳食管理初探[J].天津科技,2010(03).
[3]魏中杰.論幼兒的營養配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3).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