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亞妮
【摘? 要】部編版教材每個單元都圍繞著一個單元主題來組織閱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閱讀力至關重要。“閱讀力”是指學生在閱讀中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教師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依靠“單元主題”這株“藤”,培育“文本閱讀、課外閱讀”這些“瓜”,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關鍵詞】厚植文本閱讀;嫁接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1-0183-02
Cultivating "Fruits" Through "Vines" To Make Reading Ability "Blossom"
——Take the textbooks for students of the second and third grades edit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Primary School as examples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Tongan District, Xiame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 JI Yani
【Abstract】In every unit of the textbooks edited by the Chinese Department of Primary School,the reading instruction is organized based on a unit theme, therefor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Reading ability" refers to students'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in reading. Teachers should rely on the "vine" of the "theme" in the teaching to cultivate the "fruit" of "text read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Keywords】Intensifying text reading; Increasing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一、緊扣單元主題,厚植文本閱讀之“瓜”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有閱讀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輕松愉快地進行閱讀,才能體驗到閱讀的樂趣。為此,在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愛上閱讀。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閱讀力。
例如,在學習《聽聽,秋的聲音》這篇課文時,教師便可通過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秋天的風景視頻,通過圖像、聲音來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過來。然后,教師再借助課件讓學生講講有關秋天的美景。在美景的熏陶下,學生就會更有閱讀這篇課文的欲望了。這樣,能讓學生在觀看老師播放的視頻中感受到秋天的美麗景色以及豐收的景象。
(二)立足文本,品讀主題文章
1.品重點詞句,做好賞讀
部編版教材從三年級上冊開始,安排了“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精讀課文是從朗讀理解、積累運用、拓展實踐等維度進行課后習題的設計,重點在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所以,在教學精讀課文時,要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做好賞讀。賞讀是在精讀課文中重要的自然段的基礎上,再進行欣賞性的閱讀,在閱讀中讓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賞讀課文的內容,確定好賞讀的段落,品讀重點的詞句,讓學生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展開賞讀。
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的《秋天的雨》一課時,教師這樣引領學生賞讀課文:“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請把表示顏色的詞語圈出來,再用橫線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出來,讀完后再想一想:這些詞語、句子為什么讀起來那么美?”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的學生圍繞“五彩繽紛”一詞進行欣賞性閱讀,有的學生邊讀邊想象秋天的雨的樣子……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思考:“課文描寫秋天的雨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的?讀著這么美的段落你的感受是什么?請你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把這種美傳遞給同學們好嗎?”這樣欣賞性的閱讀教學,教師就是從課文內容的特點來設計重點段落的閱讀任務,學生在這樣的讀——悟——讀的過程中,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2.抓相同特征,展開研讀
在單元主題課文的教學時,教師想要充分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就可以利用同一主題或者寫法相同的多篇文章來展開研讀。這樣,對學生的語言能力以及學法的遷移運用都能有所促進,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得到深化,獨立閱讀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如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主要是按照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順序描寫了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小興安嶺的喜愛與贊美之情。課堂上,教師以作者對美麗大自然的喜愛與贊美為抓手,將《富饒的西沙群島》《海底世界》等文本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展開群文閱讀。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這些課文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經過對比閱讀,學生發現這幾篇文章都運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在語言表達上都具有語言優美、形象生動等特點,都能夠抓住不同季節的景物的特征來描寫……這樣的研讀,使學生的閱讀量從一篇文章延伸到一類文章,習得了語言表達的妙處,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二、緊扣單元主題,嫁接課外閱讀之“瓜”
圍繞“單元主題”這條“藤”要嫁接培育的“瓜”還有“拓展課外閱讀”。三年級的學生要學會積累優美詞語、精彩句段,并從課外閱讀中獲得語言材料,并且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萬字,因此,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拓展課外閱讀。
(一)文本篇目的拓展
要提升學生的閱讀力,必須要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符合現階段認知水平和閱讀興趣的閱讀資源。閱讀資源的拓展主要依托于文本素材,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閱讀的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
如部編版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中國美食》這篇課文,課文主要對部分美食做了簡單的描述。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有關美食的課外閱讀,比如《舌尖上的中國》以及學校的校本課程讀本《同安傳統飲食》等進行閱讀拓展,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美食,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熱愛美食、熱愛生活的情感。
(二)單元主題的拓展
在提升閱讀的教學中,要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和變革,重視閱讀方法的傳授。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掌握方法至關重要,教師要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式”的閱讀方法。
如三年級上冊學習了安徒生寫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后,筆者組織學生重新再閱讀《安徒生童話》這本書。在指導閱讀中,首先讓學生做好摘抄,再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仔細閱讀其中的一個經典童話。對于小組內的成員進行分工并布置不同的閱讀任務,如:A同學負責尋找難理解的詞語并注解;B同學負責查找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并記錄在筆記本上;C同學負責概括每個小故事講什么,你有什么收獲等等。小組內通過“共同閱讀 ——尋找問題——探究答案”的方式來進行閱讀,不但彰顯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升閱讀力。
三、結語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充分發揮文本的魅力,創新閱讀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發展,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力,讓閱讀力在教學中開花。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07).
[3]沙沙心語.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力[M].蘇州:古吳軒出版社,2017(09).
[4]柳文霞.插上閱讀的翅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策略[J].華夏教師,2020(20).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