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晨
古生物學的魅力由兩部分組成,一端是遠古世界令人驚異的奇特樣貌,另一端則是現代人好奇自己作為生物的歷史源流。連接著這兩者的橋梁是解讀化石的各種方法。
科學家一直在面對各種來自化石的挑戰。19世紀古生物學萌芽的時候,即使權威的生物學泰斗菲爾紹也缺乏基礎知識,把尼安德特人的化石當成了穴熊;20 世紀初最有名的是“辟而唐人”化石造假案,科學界經過了40 年才證明它是用人跟猩猩的骨頭拼成的。然而,也正是在持續不斷的增強“偵探功力”后,今天的古生物學家終非吳下阿蒙,開始越來越精準地辨認化石。
假化石也已經不再是只有科學家才關心的問題,因為近幾十年來全世界的化石愛好者越來越多,化石市場也變得十分興旺。從摩洛哥、玻利維亞、俄羅斯再到國內的小作坊,都有技藝純熟的“化石工匠”,兢兢業業打造假化石??戳恕顿_紀公園》后想擁有一塊化石的淘寶買家,或者在原產地逛市集的觀光客,要如何分辨以假亂真的贗品呢?
這就涉及這些假化石是怎么制造的。以頗受歡迎的三葉蟲化石為例,贗品往往是由幾塊不同的三葉蟲化石拼在一起,身軀各部不是同一品種,或者有的是用塑料跟真化石粘合而成。專業的識別方式是用紫外輻射燈照射化石,通常假化石會顯出一塊塊色澤不一的補丁,或進一步用顯微鏡審視,塑料成型時的氣孔或膩子的痕跡就可能現出原形。
北非摩洛哥的小作坊工匠,很可能是全球最厲害的假化石制造者。其制造的贗品,有時候連行家也無法輕易辨認出,但這種情況畢竟還是少見。很多小型化石供應充足,所以花成本仿制也沒有利潤可言,有些粗制濫造的產物在當地市集攤位瞅上幾眼就能發現不對勁,全都是同個模子灌出來的。
有句話說“偽善是惡對善所表達的敬意”,那么假化石也好似是對真化石的一種致意。三葉蟲是化石市場上最大宗的種類之一,它們吸引人之處在于奇特、豐富、多樣化的造型。在目前所知的兩萬多種三葉蟲里面,頭上有的長有尖戟,有的鼓起大球,有的眼睛暴突,有的像仙人掌一樣滿身刺,有的頭上好像長了翅膀,這些稀奇古怪的造型展現了演化的力量,也使三葉蟲化石被大量偽造。
摩洛哥被稱為全球“化石經濟”“化石資本主義”最大的重鎮,雖然國家對化石出口設有法令規范,但是從來不曾有效執行。在古生物學研究已經高度成熟的今天,其實假化石已經不容易再造成科學上的錯誤,但是“化石經濟”是否只能任其野蠻生長呢?無節制的商業開采對當地的化石資源是破壞性的,哄抬市場價格使得學術機構的財力競爭遠不如私人收藏家,處于最底端的貧窮工人則只能獲得化石產業利潤的極小部分。
塑料假化石是它們億萬年前同類的古怪近親,造就它們的不再只是生態環境的變化,也不是漫長地質歲月的磨礪,而是第三世界鄉村的貧困壓力,以及全球市場經濟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