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侯震
摘? ? ? 要: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光輝奮斗歷程當中,面對危機和風險從容應對,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其中,堅持黨的領導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根本保障,堅定理想信念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關鍵要素,實事求是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基本原則,理論聯系實際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方法,人民群眾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堅強后盾,偉大斗爭精神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力量支撐。這些寶貴經驗對于我國在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過程中有效應對各種危機和化解各種風險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關? 鍵? 詞:中國共產黨;應對危機;化解風險;百年經驗
中圖分類號:D26?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7-8207(2021)04-0012-09
收稿日期:2021-02-21
作者簡介:陳曦,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侯震,中共吉林省委黨校(吉林省行政學院)黨史教研部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中共黨史。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18年度“黨性教育”專項課題“新時期加強黨內監督制度建設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18JC01;中共吉林省委黨校2020年度決策咨詢專項基金項目“深入推進我省黨員干部‘四史教育對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020JCZ21。
中國共產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過程中,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堅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采取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厘清危機和風險的根源,把握解決問題的要點,成功化解危機,成為黨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取得改革開放偉大成就、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風險挑戰中破浪前行的重要保障。中國共產黨從容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寶貴經驗,對于黨在新時代踐行歷史使命,鞏固新時代黨的執政地位,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現實啟示。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根本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帶領中國革命和建設贏得勝利、取得成就的堅強領導核心。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發展充分表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完成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的歷史重任。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歷經“血與火”的革命考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選擇。從容應對危機和有效化解風險,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行之有效地度過危機和化解風險,除此之外的任何階級階層或政治力量都難以領導和幫助中國人民應對危機,化解風險。
縱觀近代中國遇到的各類危機和風險,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夠轉危為安,否則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國共合作的大革命后期,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將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拱手相讓,最終被國民黨右派竊取了大革命以來取得的成果;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作出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重要決定,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扛起革命大旗,體現了領導中國革命的責任擔當。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正確領導總是在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勇于自我革命中得到加強,先后歷經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的三次“左”傾錯誤,尤其是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全盤復制照抄蘇聯革命的經驗,革命路線上的“城市中心論”、第五次反圍剿中的“堡壘對堡壘”、長征初期退卻中的“逃跑主義”,給中國共產黨、工農紅軍乃至整個中國革命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黨領導的紅軍及時作出轉兵貴州的決定,并在遵義會議上及時糾錯,獨立自主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路線問題,“毛澤東成為黨的領導核心,正是在長征的危機中被選擇和接受的,他的思想智慧和領導能力,更是在長征途中經歷千難萬險的實踐考驗后被全黨認識和推崇的。長征促成中國共產黨的組織成熟,從根本上就是領導者和領導群體的成熟”。[1]遵義會議以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毛澤東思想開始走向成熟并在延安整風中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極大推動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新中國成立后,美國粗暴地干涉朝鮮半島內政,并武裝入侵臺灣海峽,中華民族再次遇到強敵壓境的風險和危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堅持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事件中的領導地位,毅然決然作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炮擊金門等重大決策部署,有力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從而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隨著新政權的鞏固和發展,黨和國家在開展建設過程中取得了輝煌成就,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形成和發展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各項事業的發展中矢志不渝地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歷史性變革起了決定性作用,中華民族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特別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正是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在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上都走在世界前列。
縱觀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中的堅強領導,可以總結出如下經驗:首先,注重增強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實施大戰略、推進大事業,必須保持高度清醒,決不能在已取得的輝煌成就中自我陶醉,決不能被各種溢美之詞迷惑,決不能滿足于暫時的勝利而停步不前。只有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才能正確應對挑戰、化解危機,永遠立于不敗之地”,[2]黨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都能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和風險的隨之到來,時刻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保持一招制敵的敏銳力和洞察力,在重大危機和風險時頂得住、扛過去、能夠贏。其次,注重發揮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面對各項危機和風險中強化底線思維,“黨員干部樹立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這對于準確判斷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及時采取應對之策,化挑戰為機遇,具有重要意義”,[3]把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能力作為黨員干部履職盡責的重要檢驗標尺,把“我是黨員我先上,我是黨員我帶頭”作為自覺追求。再次,注重提高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處置能力,著力培養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意識素養,努力提升危機和化解風險的政策水平,并將理論和實戰能力提升到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位置。例如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共產黨全面、系統地論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黨必須提升的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反修防修、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國際事務的應對處置能力以及黨在執政過程中必須處理好的各種關系,及時有效地鞏固了新中國政權。最后,注重做好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后的善后工作。例如遵義會議后的延安整風、新中國政權鞏固后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和應對各種的突發性緊急事件,“將被動的事后打擊反射性的應急,轉向事前的有效預防,并重視危機事后的善后重建和評估機制。對公共危機管理不斷建立起立體化,多層次的治理模式”,[4]都能體現作出重大決定并付諸實施后的善后智慧。
二、堅定理想信念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關鍵要素
中國革命和建設面臨的困難和阻力是巨大的,前進的道路上遍布荊棘。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的“三座大山”,還是鞏固新中國政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面臨的各類困境,抑或改革開放以來的機遇與挑戰,堅定的理想信念毫無疑問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攻堅克難的經驗之一。當風險和危機來臨的時候,只有堅定理想信念,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分析問題,在研判形勢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才能在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的征程中,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通向共產主義的征途中書寫一首首壯麗的奮斗篇章。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各種危機和化解一系列風險,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矢志不渝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能夠始終以黨和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切身利益為己任,能夠站在全局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而在對危機和風險有清晰認知的基礎上,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進而轉敗為功、化險為夷、乘風破浪。例如黨在建黨初期領導工人運動受挫后,并未忘記建黨時的初心,積極尋求與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將中國革命推向高潮;大革命失敗后,黨開始獨立領導中國革命,面對國民黨新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屠刀,中國共產黨人在困境中奮發圖強,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蘇區,再到舉世矚目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南方紅軍游擊隊的浴血堅持、東北抗聯艱難困苦的斗爭,都是依靠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作為支撐。“中國共產黨在戰爭年代創造的精神高地有很多,比如長征前的井岡山精神,長征后的延安精神。它們豐富延展,構成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精神峰脈,每一座精神高地都有其獨特的風景”。[5]在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全民族的立場上捐棄前嫌,與包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內的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最終取得偉大的勝利;解放戰爭中的“宜將剩勇追窮寇”更是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信仰信念;新中國成立后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面對舉步維艱的國內形勢和復雜惡劣的國際環境,以“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的執著信念鞏固了新中國政權,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使中華民族重回世界民族之林;“文革”結束后,面對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該向何處去的選擇上,中國共產黨人立足于國內國際的發展實際,繼續堅定實現共產主義的信念,開創、堅持、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依靠的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信仰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定信念。
中國共產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歷史經驗昭示著,在困難和風險挑戰面前,必須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做到真信、真懂、真用。可以總結出如下經驗:首先,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學習,堅定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強化共產黨人的精神修養。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黨在面對危機和風險挑戰時,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立足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其次,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因其特殊的國情而面臨諸多復雜的環境和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共產黨人以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探索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大革命時期的統一戰線、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農村包圍城市道路”、抗日戰爭時期的“論持久戰”、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等等。“在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進行全方位的改革,需要付出的不僅是艱辛的努力,更多的是需要高超的戰略思維能力、敢為天下先的開拓創新精神、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責任擔當、勇于直面風險的鮮明問題意識、為實現國家民族利益的堅定理想信念”,[6]體現出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成功化解了重大危機和風險挑戰,在解決中國自身問題的同時,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諸多可復制的經驗。最后,虛懷如谷的品格風范,心底無私的道德情操。中國共產黨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既能做到迎難而上、愈挫愈勇,又能懷著“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絲毫不計較個人利益和名譽得失,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整風、從“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再從“撥亂反正”到改革開放,乃至新世紀新時代的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利益、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前途為重,成功地克服各種危機和化解各類風險。
三、堅持實事求是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基本原則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其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方法,必須學習和掌握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實事求是,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的、辯證的認識論,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思想方法”。[7]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各時期各階段面臨的歷史任務和時代使命各異,所面臨的危機和風險也存在著各自的特點。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過程中始終把堅持實事求是放在首位,成功地克服了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的危機和困難。
近代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列強的欺凌,無數仁人志士探索著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的道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以早期共產黨人為代表的有識之士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然而,在選擇的方式上卻有差異,一種是直接復制“蘇俄革命”的經驗;另一種是立足于中國特殊的國情探索出嶄新的革命道路。前者使中國革命一度陷入危機與挫折,尤其是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和長征初期的慘敗差點葬送了中國革命;后者開啟了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道路,克服了重重危機和風險,最終贏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在如何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立足于中國發展的實際,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盡管說在此期間經受了美帝國主義的挑戰和“大躍進”的挫折,但黨及時從中進行科學研判,汲取經驗教訓,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決策和社會主義建設“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正確方針,克服了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危機和挑戰,在鞏固新中國政權的基礎上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績。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建立在對于中國國情實事求是的把握和社會主義制度實事求是的理解之上,“理論創新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學習理論同樣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這個馬克思主義態度,就是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學習與應用相結合、言論與行動相統一的態度,就是要實事求是,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8]成功克服并化解了20世紀80-90年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危機和風險,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表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始終貫穿于黨領導人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過程,是我們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基本指導原則和方法,只有堅持實事求是,黨才能領導人民清除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進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發展;只要秉承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黨就能夠制定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領導人民在克服艱難險阻中不斷開創新局面;反之,背離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黨就難以領導人民克服危機和化解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面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黨領導人民繼續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在乘風破浪中迎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四、理論聯系實際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方法
科學的理論唯有與一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本土化,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辦事情,既不能從純粹的理論出發,從理論到理論;也不能拋開理論的指導,盲目地實踐。這兩者都不能達到人們改造世界、改造社會的目的。惟一正確的方法是將兩者統一起來,既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又發揮人們在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9]理論聯系實際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既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從容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方法。
中國共產黨在應對歷次危機和風險事件中,絕大多數時間均能堅持科學的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及時準確地把握所面臨危機和風險的本質,厘清危機和風險事件的發展過程,客觀分析問題、精準提出對策,從而化解危機和戰勝風險。大革命失敗后,國民黨反動派向共產黨人舉起了屠刀,中國共產黨面臨著建黨以來首次重大的生存危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客觀分析了近代中國對內無民主、對外無民族獨立的現實,經過三次武裝起義和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從而使危如累卵的革命形勢轉危為安。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是一場落后的農業國與先進工業國之間的懸殊較量,針對抗戰初期廣泛存在的“速勝論”和“亡國論”,毛澤東在客觀分析敵我力量對比、人心向背、戰爭走向的基礎上,在《論持久戰》中闡釋了持久戰是抗日戰爭總的戰略方針,并制定了一套具體的戰略方針,這就是主動地、靈活地、有計劃地執行防御戰中的進攻戰,持久戰中的速決戰,內線作戰中的外線作戰。包括正規戰爭和游擊戰爭在內的整個抗日戰爭都應該采取這種戰略方針。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日益壯大,由劣勢到優勢,由弱方到強方,直至最后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改革開放后,在“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第二代領導集體進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的縱向比較,以及國內外發展情況的橫向對比,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因地制宜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縱觀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中運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歷史進程,可以總結出如下兩方面經驗:一方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問題導向。從大革命期間工人運動低潮后的國共合作、到三次武裝起義失利后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再到延安時期的《論持久戰》,直至新中國建立后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推進改革開放、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過程中總能夠做到面對現實、從現實中尋找答案進而解決現實問題,“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深入群眾,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回應群眾新期待,正面、及時地解決社會的熱點難點問題”,[10]從容地解除危機和化解風險。另一方面,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的關鍵之匙。“客觀事物的矛盾運動規律表明,當矛盾的對立沖突積累到一定程度,便隨時可能會在某一點上突破并以激烈的形式表現出來,形成突發性危機事件”,[11]因此,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需要抓住危機事件的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各個時期,在面臨重大危機事件和風險挑戰時,始終能夠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20世紀3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逐步蠶食我國,歷經“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中華民族面臨亡國的危機,中國共產黨人高瞻遠矚、不計前嫌,從國家民族的大局出發,與曾經打了十年內戰的國民黨尋求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并在統一戰線中堅持黨的獨立領導,同時,在統一戰線中采取有理、有力、有節的斗爭,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新世紀以來,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各種復雜危機事件的挑戰,如“非典”、汶川地震、極端自然災害、“臺獨”勢力的挑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每一次都能夠把握住危機和風險的本質規律,并能夠做到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成功地應對危機和化解各類風險。
五、人民群眾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堅強后盾
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一切依靠人民、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磅礴偉力,與人民群眾并肩戰斗,共同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人民群眾是我們黨奪取政權和長期執政的最大底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同時也是人民群眾自己的事業,無論是在“血與火”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力爭上游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乃至意氣風發的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集中民意、匯集民智、凝聚民力,人民群眾成為中國共產黨攻堅克難和化解風險的堅強后盾。
中國共產黨在面臨重大風險挑戰時具有強大的動員能力,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成功地化解了各種政治危機、軍事威脅、經濟挑戰、安全風險。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蘇區和白區積極開展宣傳動員,團結廣大人民群眾,開創革命根據地和發展城市黨組織,壯大了革命力量,蘇區群眾的“八子參軍”、“十送紅軍”都成為軍民魚水情的重要見證,在很大程度上消弭掉了大革命失敗后的危機;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動員全國人民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終打敗日本侵略者,成功化解了民族危機;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徹底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軍支援前線,解放區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淮海戰役“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百萬雄師過大江和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廣大人民群眾的義無反顧、勇往直前,都是解放戰爭迅速取得勝利的根本保障;新中國“立國之戰”的抗美援朝戰爭,廣大人民群眾積極踴躍參軍,不遺余力地籌糧捐款,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成為打敗號稱“世界第一”的美帝國主義的堅強后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鍛造出的大慶精神、紅旗渠精神、三線精神都能體現出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社會主義建設的大力支持,中國共產黨通過堅持貫徹群眾路線,創新群眾工作方法,積極應對當時的國內國外的各種惡劣局勢,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增強了人民群眾克服困難的信心,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各種期盼,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完成了執政初期的各項歷史任務,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為中國共產黨執政贏得了政治認同,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了黨執政的社會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面臨各種錯綜復雜的局面和各式各樣的危機挑戰,中國共產黨依然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成功地化解了1998年洪水災害、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等一系列重大危機和風險挑戰,保持了國家的安全穩定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健康發展。
縱觀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中取得的經驗,昭示著黨在攻堅克難和化解風險挑戰中依靠人民群眾、集民智、匯民意、聚民力,是我們黨長期在敵我力量懸殊的革命戰爭環境和執政后的復雜環境中得到的寶貴歷史經驗;人民群眾是黨渡過難關、化解危機、攻堅克難的堅強后盾,也是黨的執政能力、從容應對危機能力、化解風險挑戰能力的檢驗者,只有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黨才能夠領導人民群眾從容應對危機和化解各類風險。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也證明著,無產階級政黨必須在執政中攻堅克難,化解各類危機和挑戰才能保持和鞏固執政地位,這就要求黨必須致力于推動社會發展,保障人民群眾的福祉,致力于改善民生,贏得人民群眾最大限度支持,繼續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人民群眾所以擁護社會主義是因為它能夠創造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并在此基礎上使全體人民過上富裕美好的新生活。治國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富民,這是歷史的結論”。[12]新世紀新時代,黨更要加強與人民的密切聯系,更多地深入到基層,深入到群眾中去,真正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和利益訴求,才能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才能帶著感情去為人民謀發展、謀利益。黨領導人民要實現自己的宏偉目標,必須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不斷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黨的歷史告訴我們,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是黨成功化解危機、走出苦難、贏得勝利、步入輝煌的根本所在。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征程是飽經滄桑、歷經磨難、身處無數艱難險阻而迎難而上、一往無前、攻堅克難的偉大征程,在與各種危機和風險的斗爭中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依靠人民群眾、理論聯系實際、以大無畏的斗爭精神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關、成功化解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戰勝了一個又一個敵人。回首黨領導人民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百年歷程,尤其是在重要節點上經受考驗的光輝歷程,深刻總結其經驗,對于實現黨在新時代的歷史使命,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對于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六、偉大斗爭精神是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的重要支撐
中國共產黨誕生于近代中國內憂外患、飽受欺凌、民族危難之時,一出世就銘刻著偉大斗爭的烙印,從弱小到壯大再到成熟強大都是在斗爭中求得最基本的生存、獲得深度的發展、贏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斗爭,不是簡單地為了斗爭而斗爭,更不是為了私欲而斗爭,而是為了化解危機和克服風險挑戰而進行的偉大斗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干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13]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斗爭精神,使我們黨能夠化解一次又一次危機,克服一次又一次風險,最終實現國家富強、民族獨立、人民幸福。
中國共產黨應對風險和化解危機的歷史是一部偉大斗爭的歷史,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是靠斗爭奪取的,中國建設的成就是靠斗爭干出來的,中國改革的推進是靠斗爭闖出來的。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就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帶領人民百折不撓開展斗爭,在斗爭中不斷取得勝利。無論是建黨初期領導的工人運動,還是大革命失敗后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斗爭,以及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均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斗爭中化解危機、在斗爭中攻堅克難、在斗爭中贏得勝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中抓住有利時機,在斗爭中促進團結、在團結中開啟新的斗爭,成功戰勝了美蘇的霸權與強權,重新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迎來改革開放的嶄新局面。新時代黨和國家領導全國人民開展新的偉大斗爭,“黨的十八大后,中國共產黨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地打開了反腐倡廉、治國理政的新局面,形成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14]在偉大斗爭中推動中華民族迎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縱觀黨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中的偉大斗爭和體現出的斗爭精神,“中國共產黨是在斗爭中成長壯大的黨,認識并運用社會矛盾規律,堅持斗爭、不懈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斗爭中前進,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本色。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靠斗爭打出來的,中國建設的成就是靠斗爭干出來的,中國改革的推進是靠斗爭闖出來的”。[15]可以總結出如下經驗:首先,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過程中敢于斗爭。中國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面對敵人的窮兇極惡,中國共產黨人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勇氣與一切反動勢力開展斗爭,“以敢于斗爭的革命膽略和善于斗爭的科學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排除障礙和干擾,化解危機和風險,增強動力和活力。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16]最終在斗爭中化解風險;其次,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過程中能夠斗爭。中國共產黨人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危機和最終化解風險,源于自身具備的高超能力,中國共產黨人善于在斗爭中總結經驗、善于在斗爭中提升本領,最終克服一切困難贏得一次又一次的偉大勝利;再次,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過程中善于斗爭。中國共產黨人善于在復雜局勢面前從容應對,面對危機和困境開展的偉大斗爭,十分注重斗爭的策略方法,在斗爭中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分清事物的“主流”和“支流”,在處理問題上堅持有理、有利、有節,合理選擇斗爭方式、掌握斗爭的輕重緩急,在原則問題上不容有失,在細枝末節上敏銳柔韌,成功攻堅克難和化解危機;最后,中國共產黨具有自我革命精神。黨之所以能夠在應對危機和化解風險中始終能夠立于不敗之地,既是對敵斗爭勝利過程,同時也是審視自身偏差和匡正錯誤的過程。“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中國改革發展的成績背后,正是我們黨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品格,是我們黨不斷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精神”,[17]更是中國共產黨人打鐵還要自身硬的重要體現。
【參考文獻】
[1][5]北京日報.星火征程[M].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2016:121,120.
[2]趙周賢.用實際行動詮釋“不忘初心”[A].指導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政治宣言[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6:140.
[3]方謙.憂患意識——治國理政的底線思維和發展方略[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106.
[4]申艷紅.公共危機管理法治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22.
[6]王承哲,涂小雨.中國夢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5:194.
[7]習近平.黨校十九講[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275.
[8]鄭科揚.改革開放的中國與中國共產黨[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9:437.
[9]官景輝.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理論與實務(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5:1812.
[10]王英梅,于希海,霍寧尊.為什么要加入中國共產黨[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62.
[11]趙剛印,袁峰.執政黨建設理論前沿問題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9:52.
[12]葉山土.鄧小平哲學方法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38.
[13]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09(02).
[14]李君如.民族復興和中國共產黨——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8:247.
[15]蔣文玲,呂紅波.為什么出發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56.
[16]徐志棟.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8:25.
[17]人民日報社評論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言論100篇[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18:55.
(責任編輯:牟春野)
A Study on the Century-Old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Coping with Crises and Resolving Risks
Chen Xi,Hou Zhen
Abstract:The cours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one hundred,is a leading Chinese people to stand up,rich,strong light footprint,is a constantly overcome difficulties,the enthusiasm of inspiring chapters,in the crisis calmly and dissolve the risk of a revolution in self and realize self breakthrough,won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of glorious history.In the process of coping with crises and defusing risks,the CPC has accumulated rich historical experience,which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value for the CPC in the new era to calmly cope with various governing crises and defusing various risks.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response to the crisis;dissolve the risk;experience 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