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嬌,吳麗芬,劉義蘭,韓燕紅,羅健,耿力,官春燕,王雙,胡昕玫,張嵐
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以及護理服務范圍的拓展、內涵的加深,臨床對護士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1]。護士能力不僅指操作能力,也包含關懷能力。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多個文件中均強調護理人文關懷的重要性[2-4]。由此可見,護理關懷能力是護士必備的素質之一[5]。但關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環境與教育的相互作用下,通過自身不斷學習與社會實踐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6]。隨著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健康需求和維權意識不斷提高,家長對兒科護士的要求越來越高,兒科護士面臨的考驗越來越嚴峻[7]。這就需要護士熟練運用人文關懷護理進行調和,所以對兒科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護士分層培訓是根據病區內護士不同的年齡、職稱、學歷、工作能力等對其進行分層管理,進而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8]。在整個培訓過程中,培訓需求分析(Training Needs Analysis, TNA)是其中最關鍵的環節,作為培訓循環圈的第一步,直接影響著培訓課程設計、實施和效果評估[9]。我科2012年開始對護理人員實施人文關懷培訓,2019年根據不同層級兒科護士培訓需求進行人文關懷分層培訓,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1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我院兒科在職護士142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持有護士執照,兒科工作年限≥3個月,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實習及進修護士。142名護士均為女性,年齡24~49(32.61±6.51)歲;碩士學歷6人,本科125人,大專11人;主管護師49人,護師50人,護士43人;N4級護士6人,N3級32人,N2級49人,N1級29人,N0級26人。
1.2實施方法
1.2.1設立課題核心小組 核心小組成員共4人,其中博士1名,碩士2名,學士1名;高級/副高級職稱2名,中級職稱2名。4名成員課題開始前充分溝通,達成思想上的一致。
1.2.2制定分層培訓方案
1.2.2.1組織護士訪談 了解護士對人文關懷護理的認知與需求。采用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法,在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和課題組成員討論的基礎上,擬定兒科護士人文關懷培訓需求訪談提綱,運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收集資料。共訪談兒科不同層級護士15名,其中N4級護士2人,N3級3人,N2級4人,N1級3人,N0級3人;同時訪談兒科培訓老師和護理管理者各5名,了解現有的人文關懷培訓模式的效果及不同層級護士的培訓需求,同時了解他們對培訓體系的建議,通過訪談共提煉出4個主題:①根據兒科護士層級進行人文關懷分層培訓;②按照兒科護士層級設置明確具體的人文關懷培訓目標;③進一步豐富兒科護理人文關懷培訓內容;④采用理論結合實踐的多種培訓方法實施兒科護理人文關懷培訓。
1.2.2.2不同層級兒科護士人文關懷培訓前調查 在培訓前采用關懷能力量表(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10-11]調查了解兒科不同層級護士關懷能力水平,比較不同層級護士關懷能力的差異,擬定相應的對策。
1.2.3分層培訓的實施
1.2.3.1培訓目標 各層級兒科護士的培訓目標和側重點各有不同:①新護士以掌握人文關懷知識為主要培訓目標。②初級護士在此基礎上,以提高人文關懷臨床實踐能力為主要培訓目標。③中級護士在初級護士培訓基礎上,以提高人文關懷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④高級護士在中級護士培訓基礎上,以增強人文關懷科研意識和能力,能有效開展專科護理領域的研究為主要目標。⑤專科護士在高級護士培訓基礎上,通過人文關懷護理理論研究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專業理論水平。
1.2.3.2培訓內容與方法 各層級護士在掌握前一個層級護士的培訓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本層級護士的培訓重點,即遞增式培訓。遴選優秀護士長及骨干作為培訓老師,要求:①具有中級以上職稱;②具備較強的護理人文關懷素養,曾赴國(境)外研修人文關懷者優先;③具有人文關懷研究及教學經歷;④所在科室為人文關懷示范病房。共遴選培訓老師5名,對其進行關懷教學培訓,培訓由項目負責人和核心成員實施,達成共識。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講義及課件,采用專題講座、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訓練、關懷事例分享、電影觀摩、人文關懷示范病房參觀與實踐、特殊人文關懷單元志愿服務、關懷書籍閱讀與反思日記等形式對兒科在職護士實施分層培訓,具體見表1。

表1 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分層培訓內容與方法
1.3評價方法 培訓前和結束后3個月采用CAI對護士進行調查,同時調查人文關懷培訓滿意度。CAI包括認知(14條)、勇氣(13條)、耐心(10條)3個維度,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制,非常同意為7分,根據同意程度依次遞減分值,完全反對為1分。采用許娟等[11]翻譯的中文版CAI,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4,認知維度為0.81,勇氣維度0.70,耐心維度0.74。護士人文關懷培訓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級。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配對t檢驗及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培訓前后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培訓前后兒科護士人文關懷總分及各維度評分比較 分,
2.2培訓前后不同層級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總分比較 見表3。

表3 培訓前后不同層級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總分比較 分,
2.3培訓前后兒科護士對人文關懷培訓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培訓前后兒科護士對人文關懷培訓滿意度比較 人(%)
3.1基于需求的人文關懷分層培訓可顯著提高兒科各層級護士的關懷能力 患兒住院后,多數家庭對治療護理的期望高,但兒童患病往往起病急,病情變化快,各項護理操作難度大,導致患兒及家屬心情焦慮,護患關系緊張,容易引起糾紛,這就需要提高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2016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將人文關懷列為改善醫療服務行動的10項重點工作之一,要求提高醫務人員對人文關懷重要性的認識,加強人文教育和培訓,尤其是針對兒童、產婦等患者要增強人文關懷服務[12]。護理人員作為關懷護理的主要實施者,其人文關懷能力對關懷的實施效果有決定性的作用[13]。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后不同層級兒科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總分和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培訓前(P<0.05,P<0.01),表明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制定的人文關懷分層培訓有利于提高兒科各層級護士的關懷能力。護士分層培訓是國家衛生部在推進《優質護理服務實施方案》[14]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根據護士不同層級進行相應培訓,避免了護士培訓流于形式、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它也是所有教育系統中最盛行的一種方式[15]。分層培訓可以讓不同層級的護士根據崗位所需學到相應的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吸收所學知識,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習者向更高層級發展[16]。以往的人文關懷培訓是對兒科所有護士實施相同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沒有考慮到不同年資護士培訓需求的差異,也沒有根據不同層級護士崗位設置不同人文關懷培訓目標,最終導致培訓效果不佳。研究顯示,護士的培訓需求既有共性,也有個性,不同層級、不同工作崗位對護士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其培訓需求也表現出明顯的差異[17]。
在本次人文關懷分層培訓中,首先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在實施培訓前充分了解不同層級兒科護士的人文關懷培訓需求,然后根據培訓需求分析設置不同層級護士的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如新護士剛剛進入臨床,對人文關懷知識了解有限,通過人文關懷理論知識、心理學、護理禮儀等學習提高新護士人文關懷知識水平;初級護士在臨床實踐過程中,關于如何將關懷融入臨床護理實踐中存有困惑,通過增加專科關懷護理服務措施和流程等方式提高人文關懷實踐能力;中級護士多在科室擔任帶教工作,通過增加人文關懷故事分享、人文關懷護理查房等形式鍛煉他們的人文關懷教學能力;高級護士更注重護理科研,也存在一定的科研困難,通過增加人文關懷護理科研知識的學習和論文撰寫等鍛煉護士的人文關懷科研能力,通過增加人文關懷管理學習自我關懷和相互關懷;專科護士更注重學科的發展,通過增加人文關懷護理理論研究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專業理論水平,以期進行人文關懷理論研究。故本次培訓注重內容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體現了護士培訓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突出專業內涵,適應臨床護理發展,故取得較好效果。
3.2基于需求的人文關懷分層培訓提高了兒科護士對人文關懷培訓的滿意度 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制定的護士人文關懷分層培訓體系,因其培訓計劃更多地考慮了個人需要,故能在有計劃培訓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不同層級護士的主觀能動性,使崗位需求的培訓目標與個人發展需求達到高度統一,從而明顯提高各層級護士對人文關懷培訓的滿意度,為進一步推進完善的培訓模式提供理論與實踐基礎。
綜上所述,根據培訓需求分析制定的兒科護士人文關懷分層培訓,使培訓者對全局做到有的放矢,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也符合當今我國護理事業發展對護士關懷能力的需求。本研究結果顯示,分層培訓能明顯提高各層級兒科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提高護士對人文關懷培訓的滿意度。因條件有限,僅在一所三級甲等醫院兒科范圍內進行實施,需要在進一步的實踐中不斷發展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