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萍,劉會,賀芳
高膽紅素血癥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疾病,據統計,足月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病率為50%~70%,而早產兒高達80%[1-3]。該病的發生主要與新生兒期紅細胞過度破壞有關。長期隨訪結果顯示,當血清游離膽紅素高于205 μmol/L時,神經系統的傷殘率顯著升高[2]。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是一種基于醫生和護士、兒童及其家人之間合作關系的護理模式。尊重和分享信息、參與、合作、提供和評估醫療方法是其四個核心概念[4]。近年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廣泛應用于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但受限于新生兒病區的封閉式管理及病房空間人力物力,家長不能參與患兒的診療護理工作。按照原有的住院模式,高膽紅素血癥患兒住院周期長、費用高,且母嬰分離,不利于母乳喂養,而且增加家長焦慮。為緩解黃疸患兒住院時間長以及住院期間因母嬰分離引起的家長情緒焦慮等問題,我院開設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新生兒日間光療病房,效果較好,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①經皮測膽紅素256~308 μmol/L;②出生日齡<3 d;③經專科醫生評估可以行光療;④生命體征穩定的非感染患兒;⑤患兒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有嚴重感染表現,如發熱、敗血癥;②有氣促、呼吸窘迫表現;③體質量<2 500 g;④胎齡<35周。將2019年1~3月符合上述標準的100例患兒作為對照組,2019年7~9月的100例患兒作為觀察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入住新生兒病房,按新生兒藍光治療(下稱光療)常規護理,抱入病房后置于預熱好的藍光箱進行光療,一般光療12 h,除洗澡外其他操作均在藍光溫箱內完成。喂養按醫囑喂母乳或配方奶,每3小時喂奶1次。兩餐之間適量喂5%糖水以補充水分。住院期間患兒全程由責任護士護理,由醫護人員和家長電話溝通告知患兒的病情及治療護理情況。患兒入院時向家長發放紙質版新生兒黃疸、母乳喂養手冊等相關資料自行學習。患兒停光療1 d后膽紅素低于137 μmol/L準予出院,出院2 d后到新生兒??崎T診復診。觀察組入住新生兒日間光療病房,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患兒根據預約時間于8:00~10:00辦理入院進行光療,17:00~19:00光療結束后辦理出院,保證患兒8 h的光療時間。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1環境及設備配置 新生兒日間光療病區共10張嬰兒床,供患兒入院時抽血及出箱喂奶時使用,床旁置1臺有藍光燈的溫箱、1臺心電監護儀及2張陪人椅。
1.2.1.2日間光療病房運行 日間病房配置2名高年資護士及1名醫生,負責日間光療患兒的入院、治療、疾病相關知識教育以及隨訪等日常工作。每例患兒可有2位家長全程陪護。除了喂奶外患兒其他操作均在溫箱內完成以保證患兒8 h的光療時間。
1.2.1.3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 ①健康教育:給陪護的家長介紹病區及周圍環境,行新生兒黃疸及母乳喂養相關知識宣教并發放紙質版宣傳單張,進一步詢問家長的心理需求,解答相關問題和疑難,如預后、隨訪等。如有必要,可邀請醫生共同溝通。②家長參與治療方案的制定:鼓勵患兒家長參與治療決策[5]。醫生向患兒家長講解有關新生兒黃疸的相關知識及治療方案,并征詢家長的意見。③生活護理:患兒日齡較小,護士指導協助家長給患兒喂奶、換尿片、更換衣物等操作。④鼓勵皮膚接觸:在光療間隙期,護士指導患兒家長規范洗手,然后與患兒進行短時間的皮膚接觸,可以擁抱、撫觸患兒[6]。⑤技能培訓:患兒光療時,護士組織1位家長集體學習,通過嬰兒模型示范換尿片、奶瓶喂養、母乳喂養、口服藥給藥等方法,并請患兒家長練習后演示,由護士評價家長掌握程度,未掌握家長繼續練習直至掌握。自設《親子技能訓練清單》,完成一項在清單上打“√”。以喂養為例,母乳親喂者指導哺乳前清洗雙手及乳頭,不同的喂養體位及各體位對應的患兒吸吮位置,正確銜接乳頭的方法以保證乳房在哺乳后可以被清空。對于先天性乳頭凹陷的母親,引導其拉動乳暈皮膚和皮下組織運動,使乳頭向外突出;乳頭內陷嚴重者或者乳頭破損者可指導使用乳頭防護罩。奶瓶喂母乳者常將吸出的母乳保存在奶瓶攜帶至病房,針對此類患兒家長進行奶瓶喂養相關知識培訓,包括吸母乳、母乳儲存、母乳運送、母乳解凍及復溫相關知識。給入院患兒家屬發放科室制作的母嬰分離新生兒母乳喂養指導手冊,鞏固強化住院期間學到的母乳喂養相關知識。⑥出院指導:患兒結束光療后測量膽紅素,需要繼續光療的患兒第2天直接辦理入院;膽紅素低于137 μmol/L的患兒進行出院指導,囑其第2天至新生兒??崎T診或新生兒護理門診復診,憑日間病房出院小結通過綠色通道測量膽紅素決定是否需要再次光療。日間病房護士每天對前1 d出院患兒進行電話隨訪,督促返院監測膽紅素。
1.2.2評價方法 比較兩組住院費用和對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管理部門設計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共10個條目,2分為很不滿意,4分為不滿意,6分為一般,8分為滿意,10分為很滿意。問卷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水平越高。
1.2.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兩組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費用和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新生兒光療必須在新生兒病房的醫護人員嚴密監測下進行。國內新生兒病房一直以來都是全封閉管理,患兒入院后家長只能從醫生護士那里了解到患兒的病情變化,直到出院才能再接觸到自己的孩子,這其中的焦慮和等待也容易造成醫患關系的緊張。日間病房已成為降低醫療成本和提高醫療資源利用效率的國際通行做法,在國外已廣泛開展[7]。我院光療日間病房依托于新生兒病房管理,有專業的醫生和護士對患兒進行護理,而且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為黃疸患兒提供了可以親子陪護的病房環境。本研究兩組患兒在入院時,觀察組黃疸相對對照組更嚴重,但其入住日間光療病房的住院費用較對照組顯著下降,患兒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較對照組顯著提高。日間病房的患兒住院期間由家長陪護,并在護士指導下進行患兒的生活護理,在整個住院期間護士可以面對面對患兒家屬進行新生兒黃疸相關知識宣教,既提升了家長的照護技能,也提高了家長對黃疸相關知識及其并發癥核黃疸的了解,減輕了家長因母嬰分離導致的焦慮[8],實現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提高了患兒家屬對醫生護士的滿意度。在日間光療病房,確保了患兒每天的光療時間,患兒家屬可以一直陪護在患兒身邊并在護士指導下完成患兒基礎護理,習得新生兒護理技能,有疑問或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向醫生護士請教,提高了家長對新生兒黃疸疾病的認識和照護技能,提高了患兒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實踐中應注意:溫箱、監護儀、陪人椅使用后每天都要進行終末消毒以備第2天使用,遮光罩每日更換;日間病房也不能忽視出院患兒的隨訪工作[9-10],本研究觀察組落實了患兒出院后的隨訪工作,確保了患兒出院后及時復查。
綜上所述,基于以家庭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新生兒日間光療病房是一種以患兒為中心,以整個家庭為照護對象的治療護理模式。日間光療病房患兒住院期間全程由患兒家屬陪護,提升家屬參與患兒治療護理的參與度和照護技能,有助于減輕分離焦慮,提高其滿意度;同時促進親子關系,促進母乳喂養,還可以節省患兒的醫療費用。但本研究未對患兒家屬的焦慮進行干預前后的評估和對照,后續可以繼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