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每年的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數據顯示,帕金森病的發病已經開始呈現低齡化,中青年帕金森病患者與日俱增。相較于“手抖”,那些人們并不熟知的癥狀更應引起重視。
“不抖”的帕金森病更易誤診
“由于右胳膊僵硬、活動不靈活,劉先生被當地醫院診斷為‘心臟病,吃了7年治療心臟病的藥。直到7年后,病情越來越嚴重,他到我們醫院就診,才得知自己患的并不是心臟病,而是帕金森病。”空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王學廉教授表示,帕金森病癥狀多樣,并非只有“抖”,“不抖”的帕金森更易被誤診!
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是抖、僵、慢、走不穩,其中“抖”的癥狀最為常見,一提起帕金森病就會想到“抖”。王學廉教授指出,實際上并不是所有帕金森病人都會出現手腳“抖”的情況,而主要表現為身體僵硬、不靈活、動作慢,更容易和其他疾病分辨不清。特別需要引起關注的是,有些患者在患病早期,核心癥狀都不典型,反而出現嗅覺異常或疼痛等感覺障礙、睡眠障礙、精神情緒障礙、出汗異常、二便障礙等更容易被忽視的少見表現。由于帕金森病起病隱襲、癥狀多樣,經常會被誤診。
早發型帕金森病癥狀不典型
小果是一名語文老師,一天,一名學生說他上樓時背駝得太厲害,他才意識到自己駝背有點夸張,幾乎是完全彎著腰在爬樓梯,像一個高齡的老頭。之后,他逐漸體驗到更多“年老”的感覺:寫教案握不住筆、站著上課也很疲勞、走路腳拖地……誰能想到,才35歲的他竟得了帕金森!
實際上,在帕金森病中有一類是早發型帕金森病,簡單說來就是發病年齡較早的帕金森病,包括“少年型帕金森病”和“青年型帕金森病”。這一類患者往往發病年齡早、進展緩慢、疾病初期癥狀不典型,較難及早確診。因此我們需要及早警惕帕金森病的核心癥狀:運動減少、靜止性震顫、肌強直和姿勢障礙。這其中最重要的癥狀是運動減少,可具體表現為:想做某個動作的時候,開始緩慢、動作笨拙,在持續運動活動中,動作速度和幅度都有下降。精細動作困難、行走異常都屬于這類表現。
抑郁癥也可能是帕金森
小劉發現原本愛說愛笑的媽媽最近情緒明顯低落,不愛動,也不愛嘮嗑,以為是退休后不適應影響了情緒,就帶媽媽看了心理醫生,但治療后并沒有改觀。后來在別人的提醒下,帶媽媽看了神經內科才知道,媽媽原來是得了帕金森。
實際上,抑郁癥也是帕金森的一個癥狀,抑郁甚至比顫抖來的更早。這類癥狀不僅僅是體現在老年人群,而且還多發于年輕人群。患者出現抑郁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帕金森疾病會影響人體的神經系統,從而容易使患者精神上出現抑郁。
抑郁癥和帕金森類似于老年癡呆和帕金森,可能很多情況下會相伴隨。有超過40%的帕金森患者會合并有情緒障礙,但是抑郁癥患者僅有不到10%最終會發展成為帕金森氏病。抑郁癥并不是帕金森病的肯定信號,但患了抑郁癥的患者,如果在治療過程當中或者治療停止之后,出現有運動遲緩或者肢體震顫,要及時就診,到醫院去進行疾病甄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