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璐璐
閱讀能擴展生命的廣度和深度,在文化豐盛的時代,閱讀量激增,但存在碎片化、隨意化及娛樂化的問題。真正有意義的閱讀是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喚醒自己,提升思維品質,因此,深度閱讀成為實現閱讀價值的重要途徑。在小學階段,如何助力學生思維品質提升呢?
1.閱讀目標:關注學生感受的培養
學生是發展的,不同階段設置的閱讀目標具有層遞性,但學生的感受是必須關注的。在低年級階段,閱讀內容的選擇以短小的韻文為主,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閱讀興趣。但這遠遠不夠,閱讀中應加強重點字詞句評析,讓學生感受文字美。隨著閱讀的推進,可進行群文閱讀及整本書閱讀。
2.閱讀方向:推動學科融合性發展
為了提高閱讀的針對性,內容上首先選擇與課文主題相關的群文閱讀,這是非常好的切入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內容與主題,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其次,可以選擇語文課本中的“快樂讀書吧”。最后,教師可以結合科學、數學等其他學科,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書籍。學科性教學拓展閱讀,更加具有針對性和連貫性,更能促進學生大學科思維的發展。
3.閱讀支架:促進思維系統性生成
從知道到感受,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思考過程完整地分享給學生,指導學生更加系統性地思考問題,在多次表達與引導中提高學生深度閱讀的能力。除教師自身示范以外,還可以通過思維導圖進行閱讀預覽、群文閱讀合作探究等。從一般性的邏輯思維到多維度的剖析,這是一個慢引導的過程。
4.閱讀方式:滿足學生多樣性需求
借助“一起作業”和“一米閱讀”APP開展閱讀活動。“一起作業”方便布置每天的閱讀任務,學生可以隨時打卡閱讀,方便師生交流,為督促低年級學生養成每日閱讀習慣提供了便利。“一米閱讀”為開展深度閱讀交流搭建平臺,在這里,學生不僅可以和同班同學交流,也可以和其他書友交流,更重要的是可以借助已經開發好的閱讀任務,開展深度閱讀活動。
5.閱讀氛圍:促進思維創新性迸發
愉悅自由的氛圍更有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產生。在深度閱讀中,教師引導是必要的,但所提出的引導性問題應是寬泛的,給學生自由的思考空間,使學生獲得獨特體驗和見解。在自由氛圍中,學生會有質疑空間,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提出問題之后要解決問題,教師帶領學生在文章之中找到相應的答案,從而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還可以讓學生自行組隊來完成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可能會遇見不一樣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解答,要慢慢等待學生自己去創造性地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