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旻
在目前的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與思維相互剝離的現象十分嚴重,為了幫助學生在發展語言技能的同時,提高分析、批判與創新的能力,筆者嘗試從解讀標題入手,探究基于思維品質培養的初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標題所承載的文本信息顯示著文本發展主線和體裁傾向。標題的預測與探究有利于批判性閱讀教學的開展。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標“Go for it!”英語教材為例展開探究。
感知標題,以思維圖揭示文本主題
標題與主題密切相關。導入環節,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標題,預測文章內容,發散學生思維。而思維圖是一種把思維形象化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將雜亂無章的思維線索串聯起來,逐漸理清邏輯關系。
案例:八年級上冊 What Do No.5 High School Students Do in Their Free Time?
課前,教師可將標題中的主角進行替換——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生活,并用氣泡圖呈現。之后,讓他們將文中學生的課外活動情況,也以氣泡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并與前者進行對比。結果顯示,兩張圖相似度極高,從而揭示當下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態。借助思維圖解讀標題, 不但降低了學生的閱讀難度,幫助其有效梳理文章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有助于學生將文字與思維相融合,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下基礎。
透析標題,以問題鏈探究作者意圖
以問為引,激活閱讀思維
基于標題,將主題內容問題化,形成問題鏈,做到上一個問題是下一個問題的前提,下一個問題是上一個問題的延續,引導學生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
案例:七年級下冊 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
根據標題可設置以下問題鏈:How do they cross the river?Why do they need to cross the river to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ir life?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life? What can we do for them? What should we do in our daily life?
通過該問題鏈,學生了解到文中孩子們上學路途艱險,卻依然持有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希冀著一座通往夢想的橋梁。教師此時可引導學生聯想自己的生活,幫助他們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壓力與挑戰。
推斷隱義,挖掘文本深度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標題的隱藏含義,有根據地推斷作者的觀點和情感態度,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文本。
案例:八年級下冊 Maybe You Should Learn to Relax!
針對該標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了以下問題鏈:When/Why/How do you need to relax?Who is the"you"in the title?Who need(s) to relax?
在預測環節中,學生一致認為標題中的you指的是學生。然而在閱讀文本后發現,除了學生承受著繁重的學習壓力外,文中的兩位母親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壓力。通讀文章后,筆者再次向學生提問。這一次,有學生說家長也需學著放松減壓;還有學生認為,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角色上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每個人都應適當地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重擬標題,發展學生批判性思維
在讀后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文章標題進行質疑與探究,通過重擬標題與原標題進行對比,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深層理解,發展批判性思維。
案例:八年級上冊 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
課堂上,有學生質疑該標題與時代背景不符。如今,機器人已進入許多家庭,如掃地機器人、機器人管家等。因此他認為可將標題改為“What Will Your Own Robot Be Like in the Future”。
重擬標題是一個開放性活動,并不存在標準答案。教師可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判與互相評判,形成思維的碰撞,從而提升鑒賞、評價、總結、思考的能力。
解讀與探究標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標題,以促進其批判性思維的提升。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袍江中學)
責任編輯:王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