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萍,宛紅娥,鄒 蘊
消化系統疾病是一類常見病及多發病, 其發病率高,病因復雜,病種繁多,極易復發[1]。 軍人長期在嚴苛條件下長時間、高要求的體力訓練,尤其是駐疆部隊軍人,多在艱苦邊遠地區執行緊張、 高強度的軍事訓練及戰備任務,其消化系統疾病更為高發[2-3]。由于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除其疾病本身的常見癥狀與體征外, 也可伴有其他系統的或全身性的癥狀,在基層部隊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容易造成疾病拖延或誤診, 且部隊官兵消化道疾病近年來呈現年輕化趨勢[4]。 因此,本研究收集了2016~2019 年間2067 例某駐疆軍隊醫院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資料,探究其消化系統疾病的流行病學特點及變化規律,為基層官兵制定消化系統疾病的個性化防護及治療提供參考,這對于提高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意義。
1.1 對象 收集2016~2019 年間某駐疆軍隊醫院收治的基層住院士兵作為研究對象,共2067 例。被試對象均為男性,年齡 18~42(30.18±5.09)歲,其中漢族 1885 例,少數民族 182 例;士官 615 例,義務兵 1452 例。 納入標準:(1)所有消化系統疾病符合臨床診斷標準,并符合國際疾病分類方法;(2)被試入伍時間≥1 年,且年齡≥18 周歲;(3)被試有便于查尋的檢查相關記錄。 排除標準:無住院或檢查記錄;檢查記錄不符合診斷等。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調查對象均已知情同意。
1.2 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方法, 從門診病歷系統、醫療機構病案統計管理系統中導出ID 號、軍兵種、職別、年齡、軍齡、文化程度、疾病譜、愈后及轉歸等資料。分類統計2067 例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的患病人數及患病率,對疾病譜進行研究整理,并按其患病率的高低進行排序,取前10 位消化道疾病進行對比分析。 對住院士兵不同就診時期進行分類,區分為:日常訓練期、節假日期。日常訓練期是指工作日訓練期間患病而就醫或送診的患者, 而節假日期是指在節假日患病就醫,節后一兩日送診的患者。
1.3 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應用 EpiData3.1(EpiData Association, Odense, Denmark, http://www.epidata.dk/)統計軟件進行錄入,制備成數據庫,運用SPSS 21.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 χ2檢驗,檢驗水準 α 為雙側,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016~2019 年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單病種構成 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前4 位為: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痔瘡、胃潰瘍。歷年消化系統疾病前4 位排序均無變化。 前4 位消化系統疾病共計占比達75.62%(1563/2067)。 見表 1。
2.2 不同季節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譜分析 結果顯示,冬季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39.82%)最高,夏季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26.46%)次之,春季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17.13%)最低。 見表2。
2.3 不同性質部隊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譜分析 應急作戰部隊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44.86%)最高,衛戍部隊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6.29%)最低。 見表3。
2.4 不同民族基層住院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消化系統疾病譜分析 主要比較消化系統疾病前4 種。 漢族和少數民族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潰瘍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節假日期間少數民族士兵急性胰腺炎患病率明顯高于漢族士兵(P<0.05)。 見表 4。
2.5 不同職級基層住院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消化系統疾病譜分析 義務兵和士官在不同就診時期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構成比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本次調查顯示,駐疆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最常見的為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痔瘡、胃潰瘍,且4 年間疾病譜排序無明顯變化,比較穩定。有研究顯示,急性胃腸炎好發于男性、青年群體[5],而本樣本的平均年齡為(30.18±5.09)歲且均為男性,符合患病規律。 駐疆部隊多在戈壁灘或遠離城市,生活條件艱苦,精神壓力大,免疫系統勢必受到影響, 可增加其罹患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的風險[6-7];同時,新疆一年四季早晚溫差大、飲食偏辣偏堿,對士兵消化系統也是一種考驗。 痔瘡在住院士兵群體中發病率較高,原因有:大強度訓練、久站或久坐時間長等工作因素;肛門周圍清潔得不到保障, 慢性炎癥的刺激因素存在;年青士兵喜歡辛辣食品;新疆夏季炎熱,訓練時無法及時補水,造成大便干結、排便費力、時間過長。近年來,胃腸疾病患病率有上升的趨勢[8];且本樣本前4 位消化系統疾病共計占比達到了75.62%,這一總體患病特征,為制定消化系統疾病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方向指導。

表1 2016~2019 年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分布

表2 不同季節野外駐訓基層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表3 不同性質部隊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表4 不同民族基層住院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消化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表5 不同職級基層住院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消化系統疾病患病情況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應急作戰部隊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最高, 而衛戍部隊士兵消化系統疾病患病率最低。應急作戰部隊士兵相比其它部隊士兵訓練強度、標準要求高,身心壓力也大,應激反應更為明顯[9],因而更易致士兵消化系統功能性紊亂,降低胃腸功能,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加重。同時,應急作戰部隊士兵每年在外演訓時間長,飲食欠規律,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冬季、夏季士兵消化系統患病率較高,分別達到了39.82%、26.46%。 新疆冬季天氣嚴寒,室外訓練回到室內后,氣溫反差大,這對士兵胃腸影響較大;冬季野外演訓也時常舉行,官兵就餐熱食不易得到保障,加之嚴寒天氣、身體疲乏,也易導致急性胃腸炎。張凱等[10]調查指出,7、8 月份消化系統疾病發病率較高。夏季野外氣溫高,食品保存困難,易變質腐爛;野外生活水源條件有限,以水袋儲存為主,易被污染,增加了糞口傳染的概率;野外生活垃圾基本就地處理,易滋生蒼蠅等有害生物,這些都易導致士兵消化疾病患病率升高[11]。
本次調查顯示,漢族與少數民族士兵在不同就診時期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胃潰瘍構成比比較有明顯的差異性,與何學慶等[12]調查結果不一致,與高峰等[13]研究結果較為類似。 其原因可能是漢族士兵在樣本中所占比例較大,而少數民族士兵所占比例較小,影響了統計結果;也可能與各自的飲食習慣有關;同時,節假日豐盛而高蛋白、高脂肪飲食,對胃腸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民族士兵急性胰腺炎患病率較高,特別是節假日期間,這可能是少數民族士兵長期喜食含量較高的脂肪食品,易使機體血脂升高,致使膽結石形成和血液中聚集一定量游離的脂肪酸,而游離的脂肪酸可能損壞血管的內皮細胞,引起胰腺內膜炎癥反應,導致胰腺循環障礙,致使胰腺發病[14]。 由于本樣本是單一來源,調查結果有待進一步分析。 本調查顯示,在不同就診時期,義務兵的急性胃腸炎、慢性胃炎構成比明顯高于士官。消化系統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受心理、社會因素影響明顯。 部隊工作節奏緊張、訓練相對封閉、生活條件艱苦、執行任務較多,義務兵服役時間不長,易處于急、慢性心理應激狀態,且部分消化系統疾病也常伴發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6]。在節假日,現實中義務兵喜食自購食物,辛辣咸膳食不當,也易引發消化系統不適。 因此,應針對駐疆基層住院士兵消化系統發病特點,應做好宣教工作,提高士兵防治意識;制定針對性保障措施,提高保障效率;提倡健康飲食,強化飲食監督;開展心理輔導,緩解士兵身心壓力,降低消化系統疾病發生率,提高部隊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