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演 徐素波(副教授)(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黑龍江大慶 163319)
一直以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舞弊行為屢禁不止,醫藥行業也同樣存在,例如,康芝藥業在2011年虛增利潤238.49萬元,在2012年虛增利潤230.79萬元;爾康制藥在2015虛增營業收入1 805萬元,在2017年虛增營業收入2.55億;康美藥業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進行財務舞弊,虛增貨幣資金達到了887億元。一系列醫藥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案件的曝光,讓投資者觸目驚心,不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因此,研究醫藥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問題,提出醫藥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防范對策,對治理財務舞弊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財務舞弊是指企業為了獲取不正當利益,歪曲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來欺騙投資者、債權人以及其他外部財務報表信息使用者的一種故意行為[1]。從舞弊動機上看,財務舞弊是一種主觀故意性行為,是有計劃、有針對性和有目的地違背事實的行為;從舞弊性質上看,財務舞弊是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制度的,是超出了正常界限,違背真實性原則而導致會計錯報的行為;從舞弊后果上看,財務舞弊產生的錯誤信息可能嚴重誤導市場的各類參與者和決策者,從而導致各個市場行為主體乃至國家相關決策機構制訂出錯誤決策[2],做出錯誤決策的行為。
2017年1月9日,由國務院醫改辦牽頭,國家衛計委、國家食藥監總局等8部委聯合發布《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以期控制藥品的價格,減輕人民群眾的醫療負擔。以上海市為例,自國家推行“兩票制”政策以來,上海市藥品零售價格指數從2016年的111.0,下降到2018年的101.2,說明藥品零售價格得到了有效管控(詳見表1)。“兩票制”指的是藥品生產企業將藥品賣給經銷商開一次發票,經銷商將藥品賣給醫院再開一次發票,從生產企業到經銷商,再到消費者一共開兩次發票,即“兩票制”。一直以來,我國市場上的藥品往往要經過多個經銷商流轉,而每一次流轉都是一次加價,因此藥品到消費者手里很貴,而“兩票”就是用來替代常見的“六票”“七票”,減少藥品在生產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流轉次數,從而降低藥品的價格,這樣不僅有利于醫藥企業拓寬銷售,也有利于患者買得起藥。然而,由于我國醫藥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企業都會掌握一批醫藥經銷商資源,從而穩定自己的產品銷量,但“兩票制”使得許多經銷商無法繼續生存,這無疑會對醫藥企業的銷量產生不利影響,從而加大了醫藥企業的營運壓力,在這種壓力之下,一些醫藥上市公司可能會進行財務舞弊,虛增銷售規模[3]。

表1 上海市藥品零售價格指數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很多醫藥類上市公司的經營規模、經營范圍不斷擴大,名義上是主打生產藥品,但實際上公司的主營業務已覆蓋上游藥材的種植、中游藥品的生產、下游藥品的銷售貿易等全部環節,覆蓋面擴大,雖然可以增大企業的整體規模,但同時也占用了企業的大部分資金,而且將上游藥材納入自己的經營范圍,將會使上市醫藥公司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減少,很可能會導致企業出現現金流短缺的問題,在這種壓力下,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選擇財務舞弊。此外,在上游種植的藥材屬于消耗性生物資產,與一般的資產項目不同,藥材類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在生長過程當中容易受自然環境影響,這使得這類資產比企業一般的資產面臨更大的風險,從而增加了醫藥類上市公司的經營風險,而且植物類資產的天然屬性決定了該資產價值難以確定、盤點困難且成本高等問題,不利于監督機構審查,這為一些醫藥類上市公司進行財務舞弊提供了機會。

表2 醫藥企業應收賬款余額
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的賒銷規模逐年增大,2015年,我國醫藥企業應收賬款平均額是0.4億元,但到了2018年該數值達到了0.54億元,短短三年時間,應收賬款平均額增加了35%。由于醫藥行業內部競爭激烈,許多醫藥企業為了擴大銷售規模,放寬了賒銷政策,產生了大量的應收賬款,造成我國醫藥上市公司應收賬款余額逐年升高,而公司管理層為追逐任期內經營業績,對應收賬款的收回不夠重視,導致企業形成大量的無法收回的不良資產,嚴重的甚至使得企業的現金流斷裂,進一步增加企業財務風險。另外,醫藥上市公司在一定的市場范圍內往往只選擇一家藥品經銷商代理銷售自己的產品,甚至有關藥品的宣傳、推廣、分銷、返款等工作完全由這家經銷商來負責,過分依賴一家經銷商這種經營方式,無疑會使醫藥企業面臨較高的營運風險,從而增加其財務舞弊的風險。
相較于其他行業,醫藥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這些風險主要是研發投入失敗風險,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而藥品關系到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這就要求醫藥企業必須提高藥品研發投入,生產出質量更高效果更好的藥品,以滿足藥品消費者的需求,然而,研發新藥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發成功新藥品通常需要一定的周期,在這期間必然要消耗醫藥企業的大量資源,而且新藥品的研發具有時效性,一旦其他醫藥企業率先研發出類似的新藥,那么企業之前研發投入的資金就很可能無法收回,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財務壓力,這種情況下,一些上市醫藥公司為了維持其上市公司地位,可能會進行財務造假,粉飾財務數據。另外,醫藥產品是直接作用于人體的,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直接影響,藥品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就可能對人們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如果被曝光出存在藥品質量問題,那么公司的生存發展必然受到影響,在這種壓力下,有些不法企業可能會故意隱瞞這些負面信息。
從內部監督上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是防范財務舞弊的關鍵,然而,當前我國一些醫藥企業并沒有投入足夠的資源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系統,一些醫藥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形同虛設,存在“一言堂”“內部人控”的現象,這為財務舞弊留下了機會。我國醫藥企業主要以中小企業為主,很多上市醫藥公司是通過企業合并的方式,逐漸發展成為較大規模的集團型醫藥企業,然而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建設卻沒有跟上企業擴張的步伐,為財務舞弊埋下了隱患。從外部監督上看,醫藥產品必須經過GMP認證,我國也制定了醫藥行業專門的法律法規,如《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但是藥品監管機構各個部門的責任分工并不明確,導致監管部門執法效果不強,行業監管機制不健全,日常監督檢查流于形式,常常僅限于詢問和觀察,缺乏監督檢查的長期有效機制。一些注冊會計師未能保持其獨立性,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未盡勤勉義務,這讓財務舞弊者有機可乘[4]。
我國醫藥類上市公司大多屬于高新技術企業,是創業板指數中數量最多的企業,2019年,醫藥類企業在創業板中占比已經達到了25%,而企業要想創業板成功上市必須滿足連續盈利三年以上、最近一年期末凈資產不少于兩千萬元且不存在未彌補虧損等條件,因此,如果醫藥企業通過財務舞弊的手段成功上市,那么該公司很可能在上市前兩年就存在舞弊行為。而且,從醫藥類上市公司本身來看,很多公司會與投資方簽訂對賭協議,企業的內部控制系統并不完善,從外部環境來看,近年來,為了控制藥品價格,讓老百姓看得起病,國家大力推行“兩票制”政策,上市醫藥公司經營壓力較大,有些公司財務舞弊行為的發生時間往往不是一年,而是連續多年,例如,康美藥業從2016年到2018年連續三年進行財務舞弊,出具虛假財務報告;長春長生從2015年到2018年,虛構營業收入、高估資產價值等手段連續四年進行財務舞弊;天目藥業更是連續十年進行虛構利潤、隱瞞重大事項等財務舞弊行為。
很多醫藥類上市公司采用的是集上游種植、中游生產、下游銷售于一體的集團經營管理方式,企業集團內部上下游之間存在著較多的關聯方關系,因而關聯方交易成為醫藥類上市公司財務舞弊的高發領域。第一,利用關聯方之間的購銷業務虛增利潤。醫藥企業上下游之間存在較多的購銷業務,有些醫藥企業和上游關聯方之間簽訂虛假的購銷合同,從關聯方企業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購買生產藥品的原材料,從而降低生產成本,達到虛增銷售利潤的目的。第二,利用關聯方托管經營的手段粉飾財務報表。上市公司在生產經營過程當中難免會產生一些不良資產,一些醫藥企業將公司的不良資產交關聯方管理,并收取高昂的管理費用,達到粉飾財務報表、虛增利潤的目的。第三,利用關聯方企業逃避納稅。新藥品的研發具有高度專業性,一些上市公司以此故意復雜化藥品的研發過程,導致監管部門難以給處在運輸、生產、銷售過程中的新藥品定價,借此一些醫藥企業在關聯方交易中故意不合理定價藥品,達到轉移利潤、逃避納稅的目的。
在現金管理方面,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兩票制”政策,醫藥行業內的競爭更加激烈,有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規模,保持較高的利潤水平,不得不放寬賒銷信用政策,導致應收賬款規模很大,再加上有些企業盲目擴張,使得企業的現金流緊張,醫藥企業屬于資金相對密集的企業,購銷業務頻繁,現金流動較難監控,在現金管理方面經常出現財務舞弊問題,例如,根據證監會2019年8月公布的對康美藥業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康美藥業在2016年至2018年這三年期間,累計造假貨幣資金達到了887億。在銷售費用方面,一直以來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居高不下,且有連年上漲的趨勢,例如,根據步長制藥的財務報表顯示,在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里,步長制藥的銷售費用分別高達82.87億元、80.36億元以及80.81億元,2019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更是接近60%,如此高昂的銷售費用往往隱藏的是醫藥行業被人詬病已久的藥品回購和商業賄賂問題[5]。
首先,要合理分配高管的權力,很多醫藥上市公司財務舞弊事件的發生是由高級管理層的權力過于集中導致的,因此,要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增強中小股東的話語權,中小股東對管理層提供的會計信息有著很高的質量要求,因此,可以發揮中小股東對于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作用。其次,企業要嚴格落實好“三重一大”政策,對于重大事項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投資決策、大額資金使用,必須經過集體討論決定,管理層要嚴格按照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使用權力。要制定良好的激勵制度,不能簡單地將高級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與公司的經營利潤、銷售收入等業績指標掛鉤,要構建合理的高級管理人員評價系統,任命管理人員時要注意考察其道德品質,選用德才兼備之人,同時,要強調管理者的權力與責任相匹配,高級管理層要以身作則,弘揚正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打造風清氣潔的公司治理環境。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內部控制系統是全員參與的全方位、全過程的系統,不允許任何人凌駕于內部控制系統之上。構建內控的關鍵環節在于執行,應當高度重視內部控制各個環節的落地執行,定期不定期地評估和改進內部控制系統。要完善監事會制度,在規模上,要優化監事會的人員結構,適當引進一定比例的中小股東,發揮中小股東的監督作用;在制度上,要確保監事會在公司內部的地位,保證監事會對高級管理人員行使監督權,保證監事會對公司重大事項、重大決策的知情權。同時,要完善獨立董事制度,我國上市公司的很多獨立董事都是掛名董事,并沒有實際參與到企業的經營決策中去,未能履行好其監督職能,上市公司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獨立董事,充分發揮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同時要建立獨立董事責任追究制度,對未盡職責的獨立董事進行處罰。
一方面,獨立性是審計的靈魂,注冊會計師應當嚴格執行審計職業準則,保持審計的獨立性,保證審計業務的效果,會計師事務所要認真履行好執業質量控制制度,降低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國家要不斷完善醫藥行業的法律法規,明確各個監管部門的責任與分工,將各項監管制度落到實處,提高監管部門的執法力度,加大對財務舞弊人員的處罰力度,強化國家監督機構的威懾作用,讓那些想舞弊的人不敢舞弊。同時,企業內部監督機構、社會監督機構和國家監督部門三者合作,構建強有力的內外監督體系,重點針對高級管理人員,要注意舞弊信號,及時監督,降低損失,落實好責任追究制度,對違法亂紀者,嚴懲不貸。
醫藥行業財務舞弊問題的頻繁發生由多種因素導致,第一,國家推行“兩票制”政策導致藥品價格下降,加大了企業的銷售壓力;第二,醫藥類上市公司自身盲目擴張,致使其現金十分短缺;第三,醫藥行業內部競爭激烈,賒銷比例高,應收賬款回收難度大;第四,醫藥行業研發投入失敗風險高,經營壓力大;第五,內外部監督效果不好,為舞弊提供了機會。而且,醫藥上市公司財務舞弊具有舞弊時間較長、利用關聯方交易的手段、現金管理和銷售費用是舞弊的重災區等特征。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改善公司治理體系、優化內部監督系統、提高外部監督效果等財務舞弊治理措施,為醫藥類上市公司防范財務舞弊行為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