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平 陳夢如 石小禾
1.華北科技學院;2.大連工業大學
提到紋樣,大家一般都會聯想到生活中的服飾紋樣、裝飾紋樣、自然紋樣等,而紋樣的發展最早要追溯到幾千年前的陶器時代,那個時候我們的祖先就開始運用裝飾紋樣去裝飾陶器,那時候的紋樣大多是簡單的幾何形象。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開始學會運用紋樣裝飾服飾、家具,甚至于建筑等。因此,簡單的幾何紋樣開始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開始觀察周圍的事物,由此衍生出太陽、月亮紋樣和動植物紋樣,豐富多彩的神話紋樣和民族特色紋樣應運而生。
在廣西侗族有一種特殊的紋樣——蜘蛛紋(如圖1、圖2),其屬于侗族的一類具有民族特色的紋樣。蜘蛛,俗名“蟢子”,在古代被譽為祥瑞之物。北齊劉晝在《新論·鄙名》中就有言:“今野人晝見蟢子者,以為有喜樂之瑞。”更有清朝金農作詩《蟢子》:“雙燭生花送喜頻,紅絲蟢子漾流塵。”甚至有不少民族把蜘蛛當成一種圖騰來崇拜,比如三江侗族。①劉毅艷:《淺析三江侗族蜘蛛紋樣文化內涵》,《大眾文藝》2019年第4期。在少數民族歷史長河中,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圖案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少數民族紋樣的發展,如太陽紋、水紋、榕樹紋、龍鳳紋、蝴蝶紋等,可以直接繪制在器物上。但就現有文獻考究,蜘蛛紋又名“螃蟹花”僅僅在侗族的紋樣當中出現,可以說是廣西侗族特有的一種裝飾紋樣,這是其特殊的一個方面。蜘蛛紋的寓意很特別,榕樹花紋代表著生命力,其僅僅只具有裝飾作用,而蜘蛛紋最重要的一個寓意就是侗族保護神,這與侗族的“創始傳說”“祖先崇拜”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蜘蛛紋樣在侗族人眼中就是保護神的化身,能夠為他們驅趕疾病和自然災害,使得他們遠離一些不好的事物,由于蜘蛛的殺傷力,可以說蜘蛛紋在侗族具有辟邪抗災的象征意義。
圖1 弧形邊緣蜘蛛紋(紅黑配色素錦)
圖2 挑花蜘蛛紋
“在薩神系統中,有個神叫作‘薩巴隋俄’,‘隋俄’在侗族意為蜘蛛,侗族人認為‘薩巴隋俄’在天上象征日暈,在人間化身為金斑大蜘蛛。”①馬麗:《三江侗族服飾審美及時尚元素應用研究》,北京服裝學院碩士論文,2008。由此可以看出蜘蛛在侗族人內心中的重要性,同時,蜘蛛在侗族人的語言中也叫“薩天巴”,“薩”是指太陽,蜘蛛的形象也經常伴隨著太陽花紋的出現而出現。
既然是保護神,侗族人在應用蜘蛛這一形象時,不免帶有祈福,希望抵御一些災難和疾病的意味在里面。例如,侗族人會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制作一個蜘蛛包或在背帶上繡上蜘蛛紋,作為兒童辟邪、保魂的保護神,不同的作品上蜘蛛呈現著或具象、或抽象,或莊嚴、或童趣,或選色單一、或用色柔美的多種風貌。 母親們將蜘蛛形象簡化、童趣化、用色柔美化,繡于嬰兒背帶上,希望疾病和災難都能遠離孩子,也是祈望吉祥神守護著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②蔡葒:《侗錦圖案簡析》,《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論文集》。
“三江程陽小蜘蛛紋侗錦兒童口水兜”便是侗族母親為孩子繡的一款口水兜,口水兜作為常伴孩子的產品,繡上蜘蛛紋(如圖3、圖4)用于祛災避難、祈福健康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圖3 三江程陽小蜘蛛紋
圖4 三江程陽大蜘蛛紋③蔡益∶《銅錦圖案簡析》,《廣西博物館文集》第二輯,2005,第230頁。
侗族蜘蛛紋可以說是百花齊放、造型各異,每種蜘蛛紋不管從造型上還是色彩上都包含著侗族人所要表達的情感與信仰,并將這種情感運用到居住的建筑上。“侗族建筑所處地形特征大多以復雜多樣的山地環境為主,因而其在選址之時需講究與山水結合的和諧配置,并以‘山腳河岸型’‘平壩田園型’及‘半山隘口型’這三種類型為主,但無論如何皆是‘依山為址’‘傍水而居’的格局。由此,這種格局既體現出了侗族人尊崇并結合自然環境,不破壞自然地形的生態性原則,又與其講究‘風水龍脈’的傳統文化有關。”④王崢:《侗族建筑裝飾藝術的文化意蘊與審美向度》,《藝術科技》2017年第6期。侗族建筑裝飾紋樣還常常選取龍鳳、花草、太陽、蜘蛛等作為建筑的裝飾紋樣。例如,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高秀村以侗族為中心全方位展開的建筑像一張仿生設計的蜘蛛網,侗族的房屋背靠大山,當冬天到來時能夠很好地抵御冷風。水源從三個方向以小溪流的形式進入村子里,當夏天到來時小溪流經過的路徑是一道抵御火災的天然屏障。蜘蛛網中心式的布局不僅有利于村子得到良好的光照條件,同時具有團結和傳遞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這種設計與侗族以蜘蛛作為保護神的理念不謀而合,而這樣建寨也有高秀村自己的考慮,侗族村寨布局嚴格遵循著“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原則,充分體現了侗族人對自然和萬物的敬意,而人們與萬物和諧相處,則是侗族人長期以來的生活理念。
在習俗上,侗族有用布包住蜘蛛后系在新婚夫婦婚床四角的習俗,這種習俗主要是源于蜘蛛在侗族具有“生殖崇拜”當中的多子的含義,系在婚床的四角也是為新婚夫婦驅除災禍和危難,帶去健康和幸福的寓意,并且在侗族人的思想觀念中,蜘蛛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因此具有多子、吉祥的象征,還將蜘蛛作為吉祥物般的存在加以崇拜,從而希望得到像蜘蛛一樣的生命力。
侗族蜘蛛紋樣伴隨著侗族的發展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和寓意,但基礎的辟邪、保護神的形象卻依舊深入每個侗族人心中。侗族服裝圖案設計也有深厚的蘊意,“在侗錦圖案運用上,主要是將點、線、面按不同的方位、方向使之排列、交錯、重疊、連續等構成幾何紋樣,這種經過考慮講究圖樣輪廓的形象很適合工藝手法,而且具有很強的裝飾味。”⑤粟可可:《侗錦傳統圖案初探》,《民族藝術》1994年第3期。
表現于款首服裝中根據裝飾圖案的不同分為前后兩個區域,前片最明顯的以鳳紋作為主體圖案,彰顯款首的威望和治理嚴明的形象,周圍多以百只鳥紋樣裝飾,其寓意“百鳥朝鳳”,顯露款首極其受愛戴。后片的侗錦中心是一個巨大的紅色斑紋狀的蜘蛛紋樣,作肢體前行狀,繡制得極其精細巧妙,不僅如此,蜘蛛的四周均勻展開呈放射狀的幾何線條,在其間更有中國傳統祥云紋樣進行點綴襯托。從兩片侗錦制成的服飾作為款首在款會上的裝扮,可體現出這兩種紋樣在侗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侗族這個裝飾紋樣繁多的民族,蜘蛛紋樣占一席之地。在侗族人的認知里,蜘蛛一直是守護神和戰神的象征,是他們的崇拜寄托,在以前侗族舉行的祭天儀式中,侗族人會相信上天的存在,認為人做的事情,上天都可以得知,認為上天的魂就是化作大地上的大蜘蛛,代替上天能夠知曉人的所作所為。因此,款首身上的服飾繡制蜘蛛紋樣,則是款首以其自詡,表示替天行道。從款首的服飾中也展現了當時治理體制的嚴明,展現出侗族團結共進的民族凝聚力。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侗族蜘蛛紋目前也大多以裝飾紋樣的形式廣泛出現在服飾和侗錦的繡制中,刺繡紋樣的蜘蛛紋以寫實為主,但在織錦紋樣中,由于經緯線的限制,其蜘蛛紋樣多呈現為蜘蛛前行中的肢體形象。①王劉娟:《符合學視角下侗族服飾紋樣的應用研究》,碩士學位論文,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美術學,2017,第14頁。但伴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族文化的不斷交融,在當地也逐漸開始缺少古老的蜘蛛紋裝飾的繡制了,因此出現了一位愿意將侗族的侗錦中各種各樣的裝飾紋樣發展傳承的人——粟田梅,伴隨2008年通道侗錦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過程中,粟田梅也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身份將侗族各式各樣的裝飾紋樣繼續發展和傳承。在粟田梅的相關采訪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蜘蛛紋對于侗族人來說是一個怎樣的存在,蜘蛛紋不僅僅只有一種表達方式,與太陽紋、榕樹紋結合,與簡單的幾何紋結合都能構成各種各樣新的樣式,并且在當地人或專業人眼中,蜘蛛紋的繡制也分簡單的蜘蛛紋和更復雜、難度更高的蜘蛛紋,在這些繁雜的各式蜘蛛花紋中我們仿佛也窺探到侗族人與自然的深厚情感,很多事情都在歷史的洪流中被沖刷得只剩些殘骸片語了,但這些伴隨一個民族的裝飾紋樣似乎成為一個民族的符號學意義下的圖像系統。通過這些紋樣,仿佛能窺探千年之前的先祖在生活中嘗試用原始、自然的方式為后人留下些只言片語。侗族的蜘蛛紋樣是隨著侗族一起發展的,作為侗族的保護神,是為侗族人辟邪與傳遞吉祥,使侗族遠離災難的一個形象,因此,蜘蛛紋在侗族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其更多的神秘象征形象期待更多人去研究發現和傳承。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或形成于文字符號中,或形成于原始圖案符號中,并且這些文字和圖案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綻放出千姿百態,熠熠生輝。侗族的侗錦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發展得如此豐富多彩,侗錦的裝飾紋樣亦是,侗族的每一位織娘都有著自己的喜好,從而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圖案組合和配色方式,并且賦予每個圖案不同的寓意,這些寓意便成為侗族文化特征的一部分。
祛災避難,祈福健康,即期望家人身體康健,遠離不好的事物可以說是民間藝術文化創作中表達最多的主題,也是人們通過一種力所能及的方式所一直追求的主題,這類主題的裝飾紋樣在侗錦中也是非常常見的,典型的一種裝飾紋樣就是蜘蛛紋樣。
因著蜘蛛紋樣在侗族的一種特殊性,一種特殊的文化,讓我注意到侗錦的發展,隨著2008年侗錦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感嘆如此美麗的文化,不能隨著社會工業的發展而消逝在歷史中,其實侗錦的歷史也是非常悠久,很早以前,侗族人民就懂得利用自然中的產品,如木棉、芭蕉等植物的纖維來編織網布,“侗女膚研工刺繡”出自明代郭子章的《黔記》,此句便表達了對侗族的女子所編織的侗錦的贊美,乾隆時期張應銘也有詩贊美侗錦的美麗:“苧幅參文秀,花枝織朵云。蠻鄉椎髫女,亦有巧手人。”侗錦的魅力在詩人的言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繡品精巧,色彩艷麗,因而受到詩人的贊美。但現在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元化的文化發展,甚至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歷史長河中的一些瑰寶,尤其是手工藝的發展傳承受到了一定的文化沖擊,了解和能接觸到侗錦這一手工藝的人越來越來少。這種現象是我們所不愿見到的,當我們深入了解到侗錦、侗族、侗族文化、裝飾紋樣等等,我深深地被這種文化所吸引,就如同用一雙眼睛去看侗族這個民族的發展,在被蜘蛛裝飾紋樣的魅力所吸引的同時,其背后的文化和寓意也使人所向往,因為祈福是中國文化中最鮮明的主題。喜愛這種紋樣,喜愛這種文化,便由衷地希望這種文化能夠繼續傳承和發展開來,保護侗族的侗錦文化已經迫在眉睫,每一種文化的產生與消逝,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不是被時間遺忘,被人們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