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苗彥
摘要:在統編教材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此,教師激起學生提問的欲望,根據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抓好提問的節點,選好提問切入點,同時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切實做到精準提問,提高學生提問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精準提問能力培養
“授人以魚,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食用?!币胱寣W生善于提問,精準提問,必須“教人以漁”。在統編版語文教材中,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課堂上,學生總是不敢提問,偶爾開口,卻不能把問題提到點子上,這就要求教師及時點撥歸納,指導學生提問,教給學生正確的提問方法。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精準提問的能力呢?根據我的教學實踐,我進行了一些思考。
一、激起提問的欲望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做到精準提問、有效提問。
(1)營造寬松的提問環境。有些學生平時不愛提問,怕提問被其他同學嘲笑。作為教師,我們要多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當學生有問題的時候,教師要積極配合學生,讓他們提出問題,并和他們一起共同解決問題。
(2)保護學生的提問欲望。當孩子有疑問時,除了幫助學生解決,還要采用正面激勵,采取語言、物質、行為等鼓勵孩子,不能因為提出的問題瑣碎、沒有價值就否定學生的提問,我們要保護學生的提問欲望。
(3)進行小組間提問競賽。將學生根據學業水平進行小組搭配,再促進組與組之間展開提問競賽,即時獎勵,調動學生的提問積極性。巧用獎勵機制,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探索轉變。
通過營造寬松的氛圍,保護學生提問的欲望,小組之間提問競賽,大大地激發了學生提問的濃厚興趣,為學生學會提問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抓好提問的節點
我以四下語文第五課《琥珀》為例,讓學生抓好提問的節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在預習、學習、學后三個時間節點進行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精準提問的能力。
(1)預習抓整體內容提問。如在預習《琥珀》一文時,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整體內容進行提問,學生讀完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問題:形成這塊琥需要哪些階段?作者推測琥珀形成的依據有哪些?形成琥珀需要哪些條件?這些問題精準地指向了課文主要內容,提得很有深度,很不錯。
(2)學文抓文本細節提問。在學習《琥珀》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文本中描述性的語言文字進行提問。學生在認真聽課的同時,抓住文本細節進行提問:作者為什么要把小蒼蠅的活動寫得這樣細致?作者為什么說是“晌午的太陽火辣熱辣辣地照射著整個樹林?”為什么不可以是其他的天氣呢?這些問題精準地指向了作者推測琥珀形成的過程,很有價值。
(3)學后抓課后延伸提問。如學習了《琥珀》一文后,引導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總結性的問題:琥珀形成除了高溫、時間長外,還有哪些原因呢?現在留存有哪些琥珀呢?這些學生自己提出的延伸性、探究性的問題,大家都很有興趣,通過查找資料去解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大大地調動起來了。
(4)學單元語文要素提問。教材在每個單元的前面都有語文要素。如四下語文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能提出不同問題,并試著解決”。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可以抓住單元提示讓學生進行提問,從而可以讓學生盡快地進入學習課文的狀態。
三、選好提問切入點
我以四下語文《飛向藍天的恐龍》為例,教給學生選好提問切入點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1)根據課文題目提問
出示課文題目《飛向藍天的恐龍》后,教師請同學們讀課題,并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提出來“所有的恐龍都飛向藍天嗎? ”“恐龍是怎樣飛上藍天的?”等問題。通過提問,學生明白可以通過課題來提出問題。
(2)根據課文字詞提問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從不懂的詞句入手提出疑問。學生根據文章中的不理解的字詞提出“茹毛飲血、點睛之筆”是什么意思?句子中為什么要加上“全面、一支、一些”等問題?通過解決問題,從而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性。
(3)根據標點符號提問。在學習第四段時,有一系列的排比句式:“有些……有些…… 有些……”,在學習時,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進行質疑。例如,為什么“有些”的后面有時候加分號,有時候加逗號呢?通過提問、觀察發現,前面兩個“有些”是從恐龍的行走方式來寫,中間兩個是從恐龍的大小來寫,后面兩個是從恐龍的性格特點來寫的,從不同方面寫出了恐龍家族的龐大。通過學生抓住標點符號提出問題,大家共同探究問題,把這一段的寫法理解得十分透徹。
(4)根據課后內容提問。學習了課文以后,再學習資料袋,引導學生提問,學生認真閱讀資料袋后,提出了“資料介紹了鳥類來源的哪些觀點?”在鞏固練習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問作為結尾。如“我今天學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內容沒有弄懂?”“學習了什么方法?”……學生經過自我提問,不僅能讓新學的知識得到梳理和內化,而且培養了學生精準提問的能力。
四、教會提問的方法
(1)根據結果來提問。學完新的知識點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如學習《琥珀》一文時,會有許多知識點,就引導學生多提問,學生學完后,根據結果去探究原因,琥珀里面為什么有蒼蠅和蜘蛛?
(2)對比學習來提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當天學習的課文內容與本單元的課文的內容進行對比,與描寫同類事物的文章進行對比,提出問題。如學習了四下語文第10課《綠》以后,引導學生與宗璞寫的《綠》、朱自清的《綠》進行對比,讓學生提出問題,并且解答問題。
(3)不同角度來提問。發散思維,逆向思維必不可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學會反過來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4)篩選提出的問題。在學習《納米技術在我們身邊》一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保留有價值的的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①納米級物質有哪些新奇的特點?②為什么冰箱里的納米涂層能殺菌、除臭?③納米技術的優勢有哪些?④作者為什么舉這些不同的例子?⑤納米技術還有哪些應用?
這些問題是緊扣這篇文章的教學目標和訓練點展開的,是精準而有效的提問,對學生深入學習課文有了很大的幫助。
我們要十分重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激起學生提問的欲望,抓好提問的節點,選好提問切入點,教會學生提問的方法,切實做到精準提問,提高學生提問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