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飛 李宇潔
摘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極為重要的一個層面,數字化生存能力是“自主發展”的基本要點之一。教師一項重要的任務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字化生存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 教師只有在自己身上努力做一些改變,適應潮流,自覺融入信息社會,潛心研究,身體力行,積極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數字化生存能力。
關鍵詞:教師 數字化 生存能力
2016年9月13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發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目標被明確確定下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涉及方方面面,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極為重要的一個層面,在這個層面中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是如何使學生“學會學習”。信息意識是“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其重點是:“能自覺、有效地獲取、評估、鑒別、使用信息;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主動適應“互聯網+”等社會信息化發展趨勢;具有網絡倫理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等”??梢?,數字化生存能力是“核心素養”的基本要點之一。
今年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沖擊,我們在悲憫人類應對病毒傳染災難還有諸多脆弱性的時候,數字科技的蓬勃發展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曙光,可以看到數字化生存能力的重要性。人類利用信息技術創建的虛擬世界已經成為人們生存的一種重要環境,它要求生存于其中的人必須具備有別于現實社會的生存能力,即數字化生存能力。隨著各國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技術設施的逐步完善,人類建立在信息技術之上的數字世界逐步成為人類生存的常態環境,數字化生存方式滲透入人類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化生存能力逐步成為每個人必備的基本生存能力。作為一名中學教師,如何在教育教學中踐行“核心素養”的價值觀是我們近來經常思考的問題。教育學生“學會學習”,我們會學習嗎?要求學生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我們具有嗎?通過對我校169位老師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教師隊伍數字化生存能力的現狀令人堪憂。
第一,在意識層面上,絕大部分教師能夠認識到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也能認識到信息技術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造福人類,為生存質量的提升提供廣闊的空間,也在一定條件下產生了負面效應,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消極后果。信息技術便利了我們信息的交流,卻也使得無數人陷入非法網絡的泥沼無法自拔,教師在自身的工作實踐中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是一柄“雙刃劍”。但是多數教師對信息技術在支持協作學習、終身學習、提高效率和問題解決方面能發揮的作用持懷疑態度。教師只對生活中用到的信息技術熟悉,而對新工具新技術很不敏感,不能時刻關注信息技術的發展,對追蹤信息技術與產品的最新發展動向缺乏積極性,不具備迎接新技術的挑戰并及時將最新信息技術應用到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的意識,不具備將信息技術作為日常生活與工作的必要工具的習慣意識。抵御不良信息的意識不強,在網絡使用中不具備健康的網絡使用意識,面對虛擬世界不文明、不道德現象的沖擊,自我保護意識以及自律意識不強。
第二,在知識層面上,非計算機專業教師對信息技術系統知識儲備不夠,如對計算機網絡設備、網絡資源系統和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等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知識、虛擬社會法律規范知識不太了解,對當前新開發、新應用的一些數碼產品,對其基本構造,基本原理和基本使用方法所知甚少,更不具備對信息技術產品及時跟蹤的能力,大多數教師不了解數字化社會發展的狀況與基本特征。多數教師沒掌握虛擬世界中的各種道德和法律規范,對數字倫理道德法律法規知識只是一般性了解。對諸如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博客服務自律公約》《文明上網自律公約》以及中國國務院發布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聞所未聞。更很少有人能認識到道德問題通過倫理信任和倫理信心,將會影響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第三,在技術層面上,大多數教師基本能掌握學校班班通教學系統的使用方法,具備操作常用數字信息工具如MP3、MP4、數碼相機、iPad、筆記本、手機等的能力,也基本上能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但是總體水平不高。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出現,切實暴露出,我們大多數的教師還不能在各種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去解決相應問題,不能夠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在線學習、電子辦公、網絡休閑、電子購物等活動。
第四,在行為層面上,數字行為能力是數字化生存能力的核心內容。大多數教師不具備參與數字化文化和休閑生活——數字化休閑、在線學習等的行為能力,全體教師均未參與過在線教學。教師不太適應數字化學習方式,對繼續教育的國培、省培、市培的網絡學習缺乏積極性,百分之五十八的教師不具備數字化交互行為能力,很多教師在人機交互中需要個別指導,百分之四十九的教師不具備數字化商貿行為能力,有百分之十三的教師未進行過網上購物,雖能利用微信、支付寶等進行簡單的交易,但對稍微復雜一點的商貿行為就無能為力。全體教師基本具備數字化娛樂行為能力,但是開放的數字化環境對百分之九的教師存在嚴重的消極影響,部分教師不健康的網絡行為直接導致各種健康綜合癥,如視力減退、頸肩腰關節勞損、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抑郁、焦慮、網絡依賴等身心不適癥狀,面對虛擬空間出現的網絡色情、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誹謗、謠言等種種亂象手足無措。
第五,在文化層面上,教師能較好的遵守虛擬世界的技術規范、運行和使用中的各種規則、政策、法規和道德規范等,能及時地回復有關請求幫助的信件和留言、有價值的信息大家共享、真誠地善待網友等。他們的道德和安全素養較強,具備數字世界的協作素養和貢獻素養,但他們缺乏主體意識,不習慣數字公民行為模式,在數字世界中雖能夠做到以身作則,但往往不會對數字世界中不負責任行為主動去糾錯。
綜合以上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教師隊伍的數字化生存能力還非常弱,要實現讓學生具有數字化生存能力的目標困難很大?!按蜩F還需自身硬”,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全體教師的新使命,是每位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值得每位老師認真思考。
首先,教師應該樹立起終身學習、協同學習的思想,在潛意識中提高對各種新工具新技術的敏感度,積極參加繼續教育的各項培訓,同時,充分認識信息技術的兩面性,自覺、堅決消除數字世界帶來的消極面的影響。其次,認真學習信息技術的系統知識,深入了解數字化社會發展的狀況與基本特征,深入認識數字倫理道德問題對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的影響,不斷豐富自己數字世界的相關知識。再者,教師應當在技術層面和行動力方面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強實際操作能力,提升教師的網絡與信息安全素養和教學指導能力,增強網上自律意識,自覺防范和反對利用網絡空間進行恐怖、淫穢、販毒、洗錢、賭博等犯罪活動。
總之,提高學生的數字化生存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個新的課題。需要學校層面能夠充分滿足廣大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更重要的則是, 教師在自己身上努力做一些改變,適應潮流,盡一己之力,自覺融入信息社會,潛心研究,身體力行,提高自身信息素養。教育者好了,教育才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