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以山


從與優酷、土豆并稱“中國視頻網站三大門戶”,到連續巨額虧損、總裁離職、“血腥”裁員,曾經立志要成為“中國視頻行業第一品牌”的酷6,在賽道競速中,難保“酷”勢,歸于平淡。
“走到今天,我用盡了我全部的力氣,我已經是熬干的藥渣。”這是當初李善友在離開他一手創辦的酷6后,致全體員工的告別詞。
如今,私有化的酷6,已然看不到昔日的“豪情壯志”。
找錢,倉促閃婚
2006年,中國視頻“元年”。各大視頻平臺披上Web2.0外衣,借鑒美國YouTube和Hulu的成功商業模式,“玩”得是風生水起。
當時,土豆擁有850萬美元資本,優酷融資1200萬美元。和它們相比,酷6可以說是勉強搭上了“末班車”,全部資金只有李善友個人投資的200萬元人民幣。
即便如此,酷6的發展勢頭一度迅猛。這主要歸功于創始人李善友推行的UGA營銷模式。UGA即User Generate Advertising,本質是和視頻上傳者共同分享廣告收入。自創立開始,酷6網就提出“有錢一起賺、創意大家做”,用戶上傳視頻后,網站根據內容和算法適配相應廣告,并依據點擊量等數據向用戶付費。
這一做法,不僅令業界耳目一新,也讓資本“蠢蠢欲動”。隨后的兩年時間,酷6網先后獲得了德豐杰、德同資本、UMC和SBI等資本大鱷的青睞,更創造了13天融資千萬美元的神話。
2008年6月,酷6網成為第一家獲得國家廣電總局頒發視頻牌照的網站,成為“民營”視頻網站的領軍者。同年8月,酷6網攜手央視,成為2008年奧運會獨家視頻點播合作伙伴,網站流量和影響力大大提升,成功進階中國頂級視頻網站。
然而,看似有著光明發展前景的酷6,卻始終未擺脫資金的限制。互聯網視頻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即便是酷6,手頭也從未寬裕過。特別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的2009年,國內融資形勢嚴峻,很多對沖基金都把資金撤回了美國本土,VC對中國互聯網的投資一度下降到冰點。就算酷6能在接受苛刻條件后實現第三輪融資,李善友的股權肯定會被攤薄,進而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此時,李善友認為被收購是擺脫困境的最佳辦法。于是,他聯系上了盛大網絡的董事長陳天橋。
2009年11月,酷6與盛大旗下的華友世紀進行股權合并,成為華友控股集團全資子公司,繼續保留品牌。華友開始進行業務整合,將酷6無線和音樂兩大核心業務出售給盛大,僅保留視頻業務。
隨后,華友世紀更名為酷6傳媒,順利成為全球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視頻網站。
酷6與華友世紀的合并,僅僅用了11天就完成了談判。如今看來,這次“閃婚”,酷6付出了“資產大量消失”的代價,預示著倉促的“甜蜜”注定無法長久。
豪賭,同床異夢
新上市公司持有原華友世紀約6000萬美元的現金儲備,盛大還向新公司注入1億美元的現金支持。
有了資本注入,酷6看似重新“煥發生機”。李善友準備大干一場,多次提出,要實現“彎道超車”,將酷6帶入視頻行業第一名的位置。
2009年12月,酷6宣布投資3億元人民幣用于正版化、新媒體視頻內容整合和增購優質帶寬等,開始了一場“豪賭”。
2010年,酷6高調宣布購買了70%的熱門影視劇,并以翻倍的薪水從競爭對手處大量挖人。為了拿到獨播劇,酷6付出了很高的成本,甚至推高了視頻版權的價格,在業內引起了一陣風波。
然而,結果卻并不如意。公司2010年財報顯示,全年營收2030萬美元,凈虧損高達5150萬美元。
“豪賭”失敗背后,是李善友與陳天橋在經營理念上存在的極大分歧。李善友希望走購買正版版權的影視劇“大片”道路,這正是當時主流視頻網站所堅持的方向。而陳天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見。
陳天橋曾公開表示,希望酷6網放棄成本過高的影視劇路線,轉向成本更低的視頻新聞資訊業務。這遭到了李善友的強烈反對。曾有消息傳出,兩人在酷6管理層內部會議上發生過激烈的爭論。
當初,盛大之所以選擇酷6,主要是給內容找一個終端出口。易凱資本CEO王冉當時評價這場“婚姻”時指出,“酷6將成為盛大旗下一個重要平臺,未來的戰略方向將是與盛大文學、游戲、影視等合作,加強自制版權內容。因為盛大在中國短期內沒有機會收購電視臺。”
陳、李二人的分歧讓酷6在岔路口停滯不前,發展前景模糊,嚴重內耗。于此同時,愛奇藝、樂視、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新秀紛紛加入版權大戰,遲遲沒有動靜的酷6最終錯失了良機。
2011年3月,李善友選擇離開自己一手創辦并為之奮斗了5年的酷6。離開之時,他留下了前文“我已是熬干的藥渣”的感慨。
2012年,陳天橋果斷為酷6輸血1億美元,先后與YouTube、開心網、網易等一眾公司達成各類戰略合作,離開原始定位,不斷向視頻媒體領域靠攏。
洗牌,大勢已去
在“精神領袖”李善友離職后,酷6的領導層也經歷了“大換血”。CTO趙亮、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韓坤、高級副總裁陳安郡、CFO沈瀟等人都相繼離職。
失去了主心骨,經營重心偏離原始軌道,無力挽回巨額虧損的酷6舉步維艱,大廈將傾。
2011年5月18日,酷6網宣布裁員約20%,且目標對象全部為銷售部員工。同時,兩位主管銷售的副總裁郝志中和曾興曄也被免職。
這則裁員消息由酷6網內部爆出,并且迅速惡化。當時,公司上海辦公地就發生了女員工被毆打事件;在北京總部里,打手逃跑時被員工圍住,激斗中多人受傷。這些沖突被酷6網的員工攝制成視頻,上傳到視頻網站。勞資雙方迅速成為對立面。
而酷6否認了“暴力裁員”的說法,并作出回應稱:此次重組銷售部門,主因是公司銷售成本居高不下。剛被免職的郝志中在微博上發話,稱管理層是在“摧毀酷6”,并指責盛大“愚蠢、卑鄙、冷血”。
隨后,酷6北京地區被裁退的員工集體向北京市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遞交了投訴書,正式提請政府部門介入調查。
2011年5月26日,北京市海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法對此作出裁定。認定酷6網“5.18裁員事件”為違法行為,確認裁員無效,并責令5月30日前整改。事件過后,酷6股價暴跌。
2014年,酷6網又進行了大幅裁員。為了減少運營現金流,將各個部門的員工削減了大約40%。此時的酷6,在反復洗牌后,早已面目全非,骨干盡失,人心渙散。
而在經歷多重風波后,盛大也終于交出了手中的控股權。2014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文件顯示,盛大已將41%的酷6網股份出售給SkyProfit公司。SkyProfit持股超越盛大,成為酷6網第一大股東。盡管盛大一年后再次回購股份,嘗試做出改變,但最終未能成行。
2016年7月初,酷6趕在納斯達克對其摘牌前夕,宣布退市,接受了控股股東盛大的私有化要約,公司估值僅為5150萬美元左右。諷刺的是,這個數字僅相當于其在2010年的虧損金額。
之后的酷6又先后身陷盜播、侵權等負面消息,市場份額被競爭對手不斷蠶食。昔日的中國第一互聯網視頻網站,倒在了黎明之前,黯然淡出大眾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