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艷萍 丁 寧 齊憲磊 劉之廣
(山東農業大學 山東·泰安 271018)
研究生,作為學歷教育培養的頂端人群,其招生規模逐年呈增加趨勢,培養類別也多樣化。其中作為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發展,在最近幾年備受關注和重視,并且招生比例逐年在提高。我國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自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開始發展起來的,經過近30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逐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家培養了大批高級專業人才,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0年9月25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目標是,到2025年,以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重大需求為重點,增設一批碩士、博士專業學位類別,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數量??梢姡瑢I學位研究生教育是最近15年國家要大力倡導發展的方向,其招生數量還會逐年增加。隨著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增,其培養模式和培養質量顯得更加重要。什么樣的培養模式能適應這種規模的擴增,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是一項重要課題。本文從分類培養角度談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
隨著研究生總量的增加,研究生的類別也多樣化。不同類別的研究生,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也不相同,這就要求對不同類別的研究生實行分類培養,以提高培養成效。于全紅在2003發表文章,提出“二年制”碩士研究生培養制度的實施,文章中將碩士研究生的教育大致區分為職業型、修課型和研究型三大類。“二年制”碩士研究生指的是其中的“職業型、修課型”兩類研究生,對應現在的非全日制和全日制兩種類型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而研究型研究生則對應現在的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文章中對不同類型研究生的培養從“課程設置、課時、師資、學習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了簡單分類培養論述,勾勒了學碩與專碩分類培養的雛形。李姚礦等學者在2007年發表文章,對我國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分類培養模式進行了探討。文中主要針對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種類型的研究生教育,分別提出了兩種適用模式——多元化模式和校企合作模式,并從培養目標、培養方式和培養過程三個方面比較詳細地闡述了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案。在專碩招收生源以非全日制在職研究生為主的當時,可以說是比較有前瞻性的理念。
將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教育劃分為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兩種類型進行分類培養是當前研究生分類培養研究的主要方向。楊平等人在2016年發表文章,從構成培養系統的培養目標、管理、師資、課程、教學和質量六個要素,全面系統地對比分析了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和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的培養模式。
隨著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的形成,對碩士研究生進行分類培養,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是人才成長的需求,是同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的適應途徑。結合研究生分類培養,針對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采取何種分類培養模式好?
目前,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主要強調的是校內學習與校外實踐相結合的模式。該模式主要是強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校外行業導師的配備、校外實踐時間,以及研究內容的應用性。要求每個專碩研究生除了有1名校內專業導師指導學業外,還要配備一名校外行業導師作為二導,在專碩研究生參加校外實踐鍛煉過程中給予相關專業生產實踐方面的指導。另外對于專碩研究生參加校外實踐的時間也有要求,農業碩士要求不少于6個月。專碩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內容要求注重應用性,杜絕純基礎理論性研究。
基于多年的研究生工作經歷,作者發現,雖然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強調的應用性研究為主,主要的培養目標是為相關企業的高新技術研究提供人才。但是專碩研究生的就業意愿以及畢業后的實際去向卻不盡相同。調研我校2018級和2019級農業類別的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和畜牧兩個領域的專碩研究生的就業意愿,結果如表:

畢業后的就業意向 調研結果(%)(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領域)調研結果(%)(畜牧領域)A考取博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45.83 30.00 B到專業相關企業單位發揮技術專長 25.00 38.33 C考取選調生、事業編或公務員等 16.67 23.33 D其他 12.50 8.33
由表中可看出,農業碩士的就業意向中,考博升學和到專業相關的企業工作占據了2個主要的去向,其次是考取編制的意向,其他類別的就業意向占極少數。
因此,作者提出一種“基于個人發展目標”的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分類培養模式,或者稱之為“分方向培養模式”,即根據個人既定的發展目標,或者說是就業意向,即考博升學、企業就業和考取編制,將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在培養過程中分為三個方向進行有側重點的培養。
針對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分類培養的實施思路,本文主要從個人發展目標確定、導師選配、課程設置、課題選擇、畢業考核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1)發展目標確定。根據研究生個人意愿,選擇自己的發展目標,確定碩士畢業后的就業意向,本文研究主要分為考博升學、企業就業和考取編制三個方向,除此之外的發展目標,經調查只占極少數,本文不予重點考慮。發展目標確定應該在開學前完成,筆者認為最好的時機是放在碩士復試時進行。可在組織復試的過程中,征求學生意愿,并經本人簽字確定。考慮到有的研究生可能在正式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后,對于個人規劃有新的認識和調整,可在入學半年內允許調整一次個人發展目標。本人確認和調整的材料要形成檔案留存。
(2)導師選配。根據學生確定的發展目標,為學生匹配導師。導師根據個人研究能力、成果和研究內容側重點不同,分為博士生導師、學碩導師和專碩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有資格指導博士、學碩和專碩;學碩導師有資格指導學碩和專碩;專碩導師只能指導專業學位碩士生。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考博升學的學生,可優先匹配博士生導師,利于后續研究工作的指導和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有的學生也可在后期直接申請碩博連讀,利于研究工作的延續進行和成果產出。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企業就業的學生,可匹配側重于技術研究、與企業產學研聯系密切的專碩或學碩導師,利于后期技術創新能力培養和與生產實踐的密切結合。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考取編制的學生,導師匹配不特別要求。另外,導師匹配的過程中,還應遵循師生雙向選擇的原則,提前征求師生本人意見。
(3)課程設置。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應考慮系統性、專業性、前沿性、選擇性,培養研究生對學科知識體系的系統掌握,提高研究生的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加強科技原創意識和科學質疑精神的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更側重于實踐,實踐課程比重明顯加大?;诔砷L目標實行分類培養,課程設置應體現類別區分和可選擇性。其中學位課應側重于專業理論和前沿,考慮部分專碩升學需要,可引入個別學術碩士學位課程供學生選擇,或者允許專碩跨學科自主選修學碩課程。選修課應側重于專業技能培養,并設置不同專業方向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特別是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企業就業的學生。考慮到個人發展目標為考取編制的學生的需求,筆者建議從學校層面增設一些相關能力和考試培訓的全校公共課程供學生選擇,可以邀請相關專家到校講課,或者聯合一些知名培訓機構來校講座。
(4)課題選擇。碩士階段研究課題的選擇,應基于個人成長目標。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考博升學的學生,應重點培養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課題的選擇上應安排學生參與導師的縱向課題研究,如國家和省級基金、科技部(廳)等科研項目中關于應用基礎或應用技術研究等相關課題,鍛煉其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與能力。對于個人發展目標為企業就業的學生,導師應優先安排其從事與企業聯合的、貼近生產實踐的橫向課題,側重于應用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培養。
(5)畢業考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強調應用性,研究成果可以研究論文、調研報告、案例分析、項目(產品)設計、項目企劃等形式呈現。對于從事導師縱向課題研究的擬考博升學的學生,其研究成果應要求研究論文形式,考核其創新性,并鼓勵其發表研究內容相關的科研文章。對于發展目標為企業就業和考取編制的學生,研究成果可要求調研報告、案例分析、項目(產品)設計或項目企劃等形式,研究內容與生產應用緊密結合,并鼓勵其申報發明專利。
專業學位研究生規模擴增,是未來國家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趨勢,規模將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因此創新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構建了一種全日制專碩培養新模式的框架,模式具體實施的細則還有待于工作中進一步和細化思考。成功模式的創新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經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在實踐中檢驗模式的成與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