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良
當我第一次站在鴨綠江邊,凝視著當年被美國軍機炸斷至今仍屹立江中不倒的半截鴨綠江大橋時,就在心里暗自遙想,我的父輩從這里抵達江對岸時,他們是怎樣僅憑懷中揣著的八個發燙的大字“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抱定了必勝武裝到牙齒的對手的信念?
信念,真的可以戰勝原子彈?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一種原子彈?
那場戰史告訴我們,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戰史,不可改變。戰史不會騙人。
當邱少云趴在被燃燒彈打著的草叢中,咬著牙把雙手插進三千里江山肥沃的泥土中時;
當黃繼光以他中國式的“馬特洛索夫”的驚天一躍,撲向噴吐火蛇的敵人槍眼時;
當畢武斌駕駛中彈起火的轟炸機,義無反顧地扎向大和島上的敵人陣地時;
當毛澤東語氣平緩地對彭德懷說,岸英只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士,不能因為他是我的兒子就搞特殊。把他和其他犧牲的志愿軍同志一樣,葬在朝鮮的土地上——
這場戰爭的結局,就已經不可改變地注定了。
與敵人的軍旗同歸于盡!這才是中國軍人,這才是中國軍魂。這才叫:他們將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任何敵人所屈服!即使他們也會遭受失敗,但他們決不接受任何來自對手的羞辱!這樣的中國軍人,才會給對手留下永遠無法磨滅的錐心之痛。
作為地緣政治環境險峻復雜的大國,中國的周邊始終潛伏著大大小小的危機。總有人想把戰爭的火藥桶在中國的周邊再次點燃,讓中國人民被迫作出自己的抉擇。歷史告訴我們,戰爭從來不是單靠和平的意愿就能避免的。而贏得和平的最好辦法,就是贏得戰爭,或者具備贏得戰爭的能力。
所幸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并沒有如我們的敵人所愿那樣,在高速發展中放松自己的警惕。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以千鈞之力反腐,使部分陷入燈紅酒綠、歌舞升平中昏沉的國人猛醒;有史以來最強軍改,則正使我們這支從井岡山走來、爬雪山、過草地、歷十四年艱苦抗戰、經三年解放戰爭又三年抗美援朝、贏得三場邊境戰事的軍隊,重新迸發出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血性和膽氣。這是軍隊之幸、民族之幸,亦是國家之幸。
作為黃繼光、邱少云、楊根思的后來者,最高統帥“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不光是號令在全體官兵口中復誦,更是血液,在這支軍隊的脈管中奔流。
當“黃繼光連”的官兵在晚點名時齊聲替他們的英雄前輩答“到”,當航母駛向波濤萬頃的大洋,當殲-20、運-20陸續飛進人民空軍的戰斗序列,這支曾經所向披靡的軍隊,正在用有形無形的信號,向所有潛在對手宣示: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讓對手永久疼痛,是這支軍隊的永久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