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雅聰 宋昱
摘要:文化產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載體,是當代大學生學習傳播的主要路徑之一,大學生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領悟,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未來的發展。探究文化產業對大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文化產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1]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著文化產業多元文化價值觀對主流價值觀的消解、大學生自身認知差異懸殊和教育方式創新不足等挑戰。大學生既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又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體[2]。文化產業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工具,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開展對文化產業對大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研究已顯得尤為重要。
一、文化產業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關系
(一)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媒介
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中指出,必須“著眼于滿足人 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運用各類文化形式和文藝作 品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積 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傳遞給人民,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 陶冶、獲得啟迪” [3]。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國民收入程不斷上漲的趨勢,人們對于文化消費占比持續提升,大眾的生活需求也從解決溫飽問題向逐步追求精神層面發展。一方面體現了我國社會的進步,同時也代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就要求文化產業作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媒介的同時,要緊貼正確的價值觀發展趨勢、緊貼群眾日常生活、緊貼時代發展潮流才能更加有效的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文化產業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占有靈魂地位與引領作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4]。文化產業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國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中占有靈魂地位與引領作用。好的文化產品的誕生與傳播將為文化產業的發展,為我國軟實力的提升,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產生重要意義。
二、文化產業對大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粗放型”文化產品開發
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之中,大多文化產品處于粗放型創作層面,即過分強調當下流行的新興事物而忽略了于對我國傳統文化如: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的宣傳,使受眾更容易淡忘我國悠久的寶貴歷史文化。其次,在當代文化產品開發過程中,存在產出與質量重視度不匹配、形式主義大于文化內涵的現象。對于當代大學生在接受文化產品過程中,出現了“走馬觀花”、“看熱鬧”的現象,雖然在短時間內接觸了爆炸性的文化作品內容,但又會在短時間內被替換、淡忘和消散。部分文化產品出現了注重作品傳播的頻率而忽略傳播效果的問題,可能在短時間內可以占據多個主流媒體或軟件主頁內容的出現頻率,以此方法試圖增加受眾的接受與認可,但往往適得其反。這就是文化產品質量不精、內容缺乏內涵、追求“博人一樂”的創作風格,使其所傳播的核心價值觀留存時間縮短,進而削弱文化產品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效果。
(二)文化消費體量低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國民收入程不斷上漲的趨勢,人們對于文化消費占比有所提升,但依舊占比微小。文化產品可以通過蘊涵其中的生產者的價值觀念、興趣偏好、信息解讀等影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對所發生事件的理解和判斷,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5]。目前,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優化。主流的文化產品不僅可以提高大眾審美觀和文化素養,又能更深層次的提升民眾文化素質和思想品德,與此同時我們要看到我國民眾文化消費體量總體偏低。文化消費中意識形態功能有時被刻意不露痕跡地消解,文化藝術產品中那些引導人們追求美的精神生活、追求社會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內容單薄了,而誘惑和刺激人們肉欲和物質欲望的東西增多了[6]。這就意味著文化產品具有導向性和滲透性,部分低俗不良的文化產品對受眾精神世界以及價值觀產生消極、不良影響,提升文化產品內涵已成為目前文化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受到文化產業復雜環境的影響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但多元文化的興起一定程度上使得文化環境發生在潛移默化的復雜變化。信息全球化、信息網絡化不斷充斥在大眾的文化消費中,也不斷搶占著各自市場與受眾。不同的文化產品所體現的不同意識形態也開展著激烈的爭奪。與此同時,封建的文化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資本主義文化的滲透 在加劇,自生自長的低級文化在蔓延,宗教文化隨 著宗教勢力在民間的興起而有回潮之勢,學術文化中的存在主義、法蘭克福主義、闡釋主義、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后殖民主義等紛紛登場,而民間文化中庸俗、落后的成分也不斷地滋生[7]。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文化產品信息化以其特有的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獲取信息之便捷的特性,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有時消極負面的不利于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產品會嚴重削弱正面產品所產生的積極效應。其次,繁重的、復雜的、大量的無效信息也同時充斥在受眾面前,一定程度上對大眾的信息汲取、信息辨別以及信息消化增加了困難。而且,網絡環境為部分有負面情緒的網民也同時提供了發泄不滿情緒提供了一定平臺,從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帶來不利影響。
三、文化產業對大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和方法
(一)文化產業將抽象的核心價值觀具象化、豐富化、立體化
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中指出,必須“著眼于滿足人 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運用各類文化形式和文藝作 品生動具體地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積極的人生追求、高尚的情感境界、健康的生活情趣 傳遞給人民,讓人們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陶冶、獲得啟迪” [8]。華東師范大學朱貽庭教授提出“文化也是一種生命體,具有‘形神統一的生命結構。‘神指文化的精神本質—價值觀,是文化之魂,‘形指文化之魂的載體,即各種文化樣態。”[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主體也是重要組成之一就是當代大學生,在這個群體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價值觀差異、文化程度差異以及理解能力的差異,這就需要我們文化產業將抽象的核心價值觀具象化、豐富化、立體化,采取靈活多樣的傳播路徑,通俗易懂的傳播內容以及契合當代大學生校園文化生活的方法,將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精神平民化,更加貼合當代大學生訴求與接受能力,通過文化作品引起更廣泛受眾的吸收與消化、引起更廣泛受眾情感上的認同與共鳴。
(二)構建文明健康的網絡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針對高校,習近平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
引力。”[10]網絡媒體文化的快速發展極大豐富了大學生文化攝取的廣度與維度,是大學生校園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需要通過創新作品,打造符合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重要組成群體大學生的優秀文化作品,逐步培養大學生養成樂學、善學、勤學的優良學習品質,用以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打磨、篩選積極向上的綠色文化作品,提升網絡平臺作品質量,堅決抵制暴力、低俗、對大學生精神層面產生消極負面效果的作品,努力提升文化產品質量,做到寧缺毋濫。需要加以限制的利用網絡媒體進行文化傳播,開展其他線下形式的文化傳播以充實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如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下讀書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沙龍等。文化產業需本著通過優質的線上文化作品,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培育大學生高雅的生活情趣、健康的思想品格以及培養大學生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尚情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2.
[2]鄭金鵬.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校園生活研究[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12):89-91.
[3]中共中央宣傳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70.
[4]胡錦濤. 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 人民日報,2012-11-18( 3) .
[5]宋振文. 文化消費與核心價值認同[J]. 中國市場,2011(14):149-151.
[6]王艷. 文化消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 寧夏社會科學,2009(5):129-132.
[7]張美君.文化產業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思考[J].社科縱橫,2013,28(03):126-130.
[8]中共中央宣傳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9:70.
[9]朱貽庭. 論文化的“形神”結構與弘揚優秀文化傳統[J].探索與爭鳴,2007(4):60-63.
[1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一卷[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