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鈞

當前,作為現代戰爭精確打擊手段和戰略威懾工具的主要載體之一,飛航導彈的發展繼續受到主要國家的重視。速度、射程、精度、協同性以及適應性等綜合戰術技術指標不斷得到優化,推動著整個導彈武器裝備體系的發展。
美國體系化推進相關技術實戰應用。為應對俄羅斯等戰略對手的競爭,2020年,美國加速推進高超聲速巡航導彈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空基型號研制進展較快。2020年6月,美國防部表示,計劃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大規模交付高超聲速武器。為此,美國采取了多項措施推進相關進度。
一是提升相關工業能力以夯實轉化應用基礎。2020年9月,按照美國防部要求,美國應用科學與技術研究組織(ASTRO)完成一項高超聲速生產加速器設施(HPAF)研究,旨在加速高超聲速導彈生產。與現行分散供應鏈運作模式不同,HPAF將會把材料供應商、工廠設備供應商、推進系統開發商和主要系統集成商結合起來,展開緊密合作,并使用各種先進制造技術,包括金屬增材制造技術等。通過采用這種創新的方法,將節省45%的成本和73%的交付時間。HPAF將用于為高超聲速巡航導彈,建造約數千個超燃沖壓發動機。
二是不斷推進關鍵技術演示、驗證和試驗。2020年1月,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完成X-60A高超聲速試驗火箭的新一輪地面試驗,其最終目標是研制出一種成本合理、性能可行的空射高超聲速推進系統。X-60A的試驗成功將推動美國高超聲速武器的研制。2020年4月20日,美國防部和挪威國防部宣布,將繼續合作實施戰術高速進攻性增程沖壓發動機(THOR-ER)項目,探索高超聲速導彈所需的先進固體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發展經濟可承受性好、有更大飛行包絡的高速全尺寸發動機原型。2020年8月12日,美空軍研究實驗室發布一次性高超聲速多任務吸氣式演示器(Mayhem)項目公告,旨在開發以超燃沖壓發動機為動力的一次性飛行驗證器系統。該系統將擁有一個模塊化有效載荷艙,能夠攜帶并投送至少3個不同的有效載荷以執行多個任務。2020年10月,美國防部聯合高超聲速技術辦公室(JHTO)授予波音公司HyFly-2降低風險計劃合同,為美國海軍F/A-18超級大黃蜂艦載戰斗機,完善高超聲速巡航導彈雙模超燃沖壓發動機設計概念,并計劃于2022年底試飛。

美軍高超音速導彈被指定編號為AGM-183A,其最大飛行速度將達到馬赫數20
三是重點型號開發進程穩步推進。2020年4月,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披露,計劃增強一批B-1B槍騎兵戰略轟炸機的武器掛載能力,使其能夠外掛至少6枚AGM-183空射快速反應武器(ARRW)等高超聲速武器,執行打擊任務。2020年8月,美國空軍B-52戰略轟炸機完成兩枚ARRW高超聲速導彈的最后一次掛載飛行測試。按照計劃,美國空軍將采購8枚ARRW導彈,并于2021年進行首飛,2022財年實現早期作戰能力。2020年9月1日,美國防和空軍共同宣布,成功完成高超聲速吸氣式武器概念(HAWC)兩種方案原型的帶飛(系留飛行)試驗,下一步將進行首次自由飛試驗,重點關注碳氫燃料超燃沖壓發動機推進和熱管理技術,以及經濟可承受性。
俄羅斯重點發展鋯石系列型號。2020年4月,俄羅斯國防工業部門表示,將在2024-2025年期間首次從亞森級攻擊型核潛艇上,試射射程超過500千米的鋯石高超聲速巡航導彈。為了確保試射成功,該潛艇將進行相應的現代化改造。2020年7月,俄羅斯第二次成功從海基平臺(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試射鋯石導彈,有效推進了該彈的研制進程。試射驗證了導彈射程、命中精度、高超聲速等技戰術指標。按照計劃,該彈將于2021-2022年首先列裝俄羅斯海軍水面艦艇。
日本聚焦發展高超聲速反艦能力。2020年3月,日本防衛省公布國產高超聲速武器研發路線圖。根據該線路圖,日本正在研發用于未來高超聲速武器的反水面戰彈頭,分別為海上克星(Sea Buster)串聯裝藥式彈頭和多爆炸成型侵徹彈頭(MEFP),將分別由正在研發的超高速滑翔彈(HVGP)和高超聲速巡航導彈(HCM)攜載。二者都將采用衛星中制導+射頻成像或紅外末制導技術,可在惡劣氣象環境下探測海上隱身目標。前一種導彈專門對付敵方大型水面艦艇;后一種導彈用于對付水面艦艇、地面固定和移動目標。上述兩種導彈將于2024-2028年研制成功,并在21世紀30年代初服役。2020年4月,日本防衛省采辦、技術和后勤局(ATLA)表示,HCM導彈是游戲規則的改變者,其研制工作已于2019年啟動,計劃2030年代完成。目前ATLA正與三菱重工一起開發HCM導彈的雙模超燃沖壓發動機。
印度首次突破相關關鍵技術。2020年8月,印度科學家們在吸氣式高超聲速技術挑戰研討會上表示,印度將在十年內制造出吸氣式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并將其應用于作戰之中,不過印度科學家們表示,高超聲速飛行器的研制在耐高溫材料和價格合理性方面存在著極大的挑戰。2020年9月7日,印度首次成功發射了高超聲速測試演示機(HSTDV),將為印度研發馬赫數6的高超聲速導彈奠定基礎。

AGM-86巡航導彈
其他國家提出相應發展規劃。2020年7月1日,澳大利亞總理宣布,澳大利亞將大幅提高國防開支,擬在未來10年內投入2700億澳元,投資高超聲速武器等技術。根據國防力量結構計劃,澳大利亞將投資62~93億澳元研究高速遠程打擊武器,包括高超聲速武器。2020年8月5日,韓國防部長首次表示,韓國將加快研發高超聲速導彈等裝備,進一步提升導彈戰斗力。
美國核與常規型號協同發展。一是核型號改進與換代工作穩步推進。2020年4月,美空軍宣布,由雷神技術公司研制的遠程防區外(LRSO)核巡航導彈通過初步設計評審,有望于2022財年授予工程和制造開發階段合同。該彈是美國“三位一體”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取代AGM-86B空射巡航導彈。2020年6月,美國防部表示,已完成新型潛射核巡航導彈替代方案的初步分析。根據新版《核態勢評估報告》,美國將發展一種新型潛射核巡航導彈,其射程將大于常規戰斧巡航導彈(射程約為1250~2500千米),將計劃于2027年-2030年部署。2020年7月,美國家核軍工管理局表示,正在持續對W80核彈頭進行現代化改造和延壽。W80核彈頭由美國空軍AGM-86B空射巡航導彈攜載,整個改造和延壽計劃將耗資112億美元,首枚W80-4核彈頭將在2025年交付,交付工作將持續到2031年。
二是常規型號著重提升陸海目標適應性和經濟性。2020年1月,美國海軍公布戰斧巡航導彈系統升級計劃,即現役戰斧Block 4導彈將升級至Block 5,并從2021年起開始列裝。Block 5型將分為基本型、5A型和5B型3個版本,3型導彈均將增加射程,并升級導航和通信系統。5A型又稱海軍打擊戰斧,將增配適用于打擊海上移動目標的導引頭,計劃在2023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5B型新增聯合多效應戰斗部(JMEWS),提升對陸地硬目標、深埋目標和一體化防空系統打擊能力。美國海軍將分批開展升級工作,每批升級90枚導彈,直至全部完成。

戰斧巡航導彈
印度實施穩住常規型號、拓展核型號的發展策略。一是不斷完善超聲速常規巡航導彈體系。2020年8月,俄印合資布拉莫斯公司宣布,將在2024年前開始出一種可擊落AWACS系統(一種先進的空中預警與控制系統)飛機的新型布拉莫斯巡航導彈,該彈可由印度光輝輕型戰斗機攜載。2020年9月30日,印度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導彈成功完成一次飛行試驗。該彈采用了印度自行生產的助推器及其他分系統,標志著印度進一步提升了其自主研發能力。2020年10月18,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10月18日表示,印度海軍金奈號加爾各答級隱身驅逐艦,成功試射了海軍版布拉莫斯超聲速巡航導彈,精準擊中了位于阿拉伯海的目標。該彈載有重200~300千克的常規彈頭,最高飛行速度3馬赫,最大飛行高度14000米,最大射程450千米,可以從陸海空基平臺發射。
二是核巡航導彈研制工作受挫。2020年10月12日,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發射了一枚無畏陸基亞聲速巡航導彈的試驗失敗。事故原因可能是印度本土研制的渦扇發動機出現技術故障。該彈射程1000千米,采用兩級發動機,發射質量約1500千克,戰斗部重200~300千克,巡航速度馬赫數0.6~0.7,目前尚未定型。
伊朗試射具備電子戰能力的新型巡航導彈。2020年6月18日,伊朗官方媒體報道,伊朗在阿曼灣和印度洋北部的一次海軍演習中試射了一枚新型巡航導彈,并摧毀了280千米處的目標。該彈采用新型彈頭,在彈道末段具有很高的精度,能抵抗任何形式的電子戰,具備完全的自尋的功能和“發射后不管”能力。
美國優化海空優勢、彌補陸基短板。一是構建全球協同反艦作戰能力體系。2020年,美國海軍向波音公司采購24枚魚叉Block II +空射反艦導彈,同時美國務院先后批準對多個盟國和伙伴出售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LRASM)、AGM-84L魚叉Block II、斯拉姆(SLAM-ER)、海軍打擊導彈(NSM)等型號的反艦導彈。通過采購和部署上述導彈,美國海軍及其盟軍可提升信息化作戰能力、可靠性和生存能力,而軍售還可提升協同作戰能力,反哺美軍裝備建設。
二是推動新型空射反艦導彈形成和提升作戰能力。2020年1月,美海軍表示,正在推進LRASM導彈與P-8A波塞冬海上巡邏機的集成工作,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升級P-8A飛機的戰術開放任務系統和存儲管理計算機軟件。2020年6月1日,美空軍宣布,兩架B-1B轟炸機在歐洲執行轟炸機特遣部隊任務時,開展了LRASM導彈能力訓練。該彈可攻擊敵方艦艇,使B-1B轟炸機具備了先進的防區外和反艦能力,能夠在電子戰環境中探測和摧毀水面艦艇群中的特定目標。
三是探索強化陸基反艦能力。2020年3月,為彌補現有對海上移動艦船的打擊能力的空白,美國海軍陸戰隊將陸基反艦導彈(GBASM)確定為最優先發展的地面現代化項目,謀求發展出一種射程數百英里、配備主動導引頭的陸基反艦巡航導彈。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對海軍打擊導彈(NSM)、戰斧巡航導彈等進行了評估,并計劃于2022財年,對原型發射裝置進行測試,2023財年開始部署。2020年7月,美國眾議院通過一項條款,要求國防部與日本共同開發下一代陸基反艦導彈。根據預算文件,美國部分的開發預算為21億美元。該彈由雷神公司和三菱重工共同開發,由諸多新組件組成,包括靈敏的導引頭技術、先進的動力彈頭和更大直徑的助推器。

俄北方艦隊卡薩托諾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
俄羅斯不斷強化多平臺反艦能力。2020年8月,俄國防部表示,改進型蘇-30SM戰斗機將裝備Kh-32新型超聲速導彈。該彈由彩虹機械制造設計局研制,飛行速度馬赫數4.4,射程1000千米,可打擊水陸目標,該彈以前僅裝備圖-22M3遠程轟炸機。2020年9月,俄羅斯表示稱,裝備Kh-35UE低空反艦巡航導彈的邊界岸防導彈系統將于2021年底完成測試。該系統是舞會岸防導彈系統的機動版,其陸基運載平臺集數種功能于一身,包括戰斗指揮、偵察和目標指示等。2020年10月,俄國防部表示,俄北方艦隊卡薩托諾夫海軍上將號護衛艦在巴倫支海成功發射了一枚口徑反潛導彈。導彈發射是此次系列認證試驗的一部分。口徑是俄研制的一型近程反艦和反潛導彈,裝有一臺三級固體推進劑渦輪噴氣發動機,射程20~300千米。

日本正在開發一款新型空射反艦導彈
日本大力發展空基遠程反艦能力。2020年2月28日,日本防衛裝備廳表示,根據2017年簽訂的合同,三菱重工業公司正在為海上自衛隊的川崎P-1海上巡邏機,開發一款新型空射反艦導彈。該彈是日本陸上自衛隊現役12式陸基反艦導彈的改進型,射程將從目前的200千米提升至400千米,并于2020年2月10日由一架P-1海上巡邏機攜載進行了首次試飛。
美國不斷提升毀傷、生存和蜂群作戰能力。2020年4月,美空軍授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份價值8.18億美元的合同,用于生產790枚增程型聯合防區外空地導彈(JASSM-ER),相關工作計劃于2024年11月之前完成。美空軍計劃于2021年,授出改進型JASSM-ER(即AGM-158D)導彈的首份合同,該型號將進一步提高毀傷和生存能力。2020年6月,美空軍在愛德華空軍基地使用F-16戰斗機對灰狼巡航導彈樣彈開展了系列掛飛試驗。
日本不斷拓展空地導彈射程。2020年9月,日本防衛省計劃在2022年3月前,獲得射程約500千米的空地導彈,其可以在敵方導彈射程之外發起攻擊。該彈將是日本射程最遠的導彈,將由F-35隱身戰斗機攜載。同時,日本將于2022年3月接收挪威研制的JSM反艦導彈,該彈可以安裝在F-35的機身內,從而充分利用飛機的隱身能力。
責任編輯:陳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