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未風 邱瑞玲 張超 郭翰卿 魏穎 劉佳



寫在前面的話
2019年12月,天津市教育委員會正式發布重磅體育中考新政,2019年秋季新入學初中一年級學生中考體育考試總分從過去的30分變為40分,且增加了球類測試項目。分值提升、項目增加,這些顯著變化引起了學校、家長、學生以及社會各方的高度關注,并由此帶動了學校日常體育工作、學生鍛煉方式等一系列變化。
明年,“新中考體育考試”正式實施。體育中考新政再次引起大眾關注和討論,圍繞這一熱點,本刊特約記者就新政給學校教學帶來的改變、家長和學生的應對、專家的指導建議等進行了深入采訪,試圖探究政策帶來的影響,更加清晰了解這一政策產生的實際效果。
政策初衷:發揮體育考試的教育激勵、反饋調整和引導鍛煉的功能,全面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體育科學研究表明,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身體抵抗力,預防疾病發生;增強記憶力,提高認知水平和學習成績;提高力量、靈敏、速度、柔韌、耐力等身體能力,改善情緒,促進身心健康發展,塑造健全人格。
近年來,體質測試結果表明,初三學生的體質狀況最好,這正是中考體育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市教委相關負責同志表示,為更好地發揮體育作為中考項目的杠桿作用、導向機制,2019年12月,天津市教委根據《天津市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出臺了配套工作方案——《天津市初中學業水平考試體育與健康科目實施方案》,明確了自“2019年秋季新入學的初中一年級”開始實行的中考體育考試內容、分值及成績評定標準。
據介紹,“新中考體育考試”成績總分為40分,由平時成績(滿分18分)和體育統一測試成績(滿分22分)構成。平時成績由體育課考評成績、每天一小時陽光體育活動成績、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成績三部分構成。統一測試內容分為必測一項和選測二項,共計三項。統一測試的必測項為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選測項一為引體向上(男)/1分鐘仰臥起坐(女)、50米跑、立定跳遠三項選一,選測項二為運動技能測試,測試項目為足球運球繞桿、籃球運球繞桿、排球正面雙手墊球、乒乓球正手攻球四項選一。統一測試自2022年上半年開始進行。
相關人士表示,我市在中考改革中提出將中考體育成績由30分提高到40分,有助于使學校、學生、家長進一步重視體育鍛煉,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培養鍛煉習慣和體育興趣,從而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校方觀點:新政引導家長學生重視體質健康,難度增加有限,家長不必過于擔心
對于體育中考新政,采訪中各校體育教師和主管領導均持樂觀態度。天津市第一中學體衛主任董紅艷認為,中考體育新政策,順應了新時代的要求,能夠充分發揮體育考試的教育激勵、反饋調整和引導鍛煉的功能,新中考體育內容的安排在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的同時增加了運動技能。必測項目和三選一測試項目的安排更有針對性地強化提升體質健康水平;新增加的四項選一測試項目為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運動技能,通過學習考試,學生可以初步掌握某一項運動技能,由此可以看出,中考體育新政策是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掌握終身健體技能的全面落地。
天津泰達實驗學校九年級體育教師楊揚認為,體育改革、體育分值增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社會、學校、家長更加重視體育以及學生的體質健康,引導教育回歸本位,家長們不必過于焦慮。
有業內人士更是對新政進行深入分析發現,體育中考從30分到40分,增加的10分現場測試對學生中考的整體成績影響甚微。他舉例,30分增到40分,占中考總分的比重是5%。因平時成績18分未變,現場測試12分增到22分,在中考總分比重從2%增到2.7%,僅增加了0.7%。通過對評分標準細致比對發現,只有女生50米和女生的仰臥起坐的滿分評價數值有所增加,其余評價標準滿分標準和最低分標準基本都進行了下調,可以說更容易達標。
其實,影響較大的是1分鐘跳繩和投實心球兩個項目,這兩個項目是學生選擇較多的項目,對于男生和超體重的學生影響比較明顯。足球、籃球、排球和乒乓球四類項目,只要堅持常態練習,其實難度也不大。
案例剖析:校方積極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政策引導效應明顯
記者通過走訪市區及農村不同類型的中學發現,新政發布后,學校積極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應對新政變化,日常開展的校內體育活動等也積極響應新政精神,新政對學校的引導效應十分明顯。
有體育教師表示,新政之前,學校體育鍛煉存在初一初二重視相對有限,初三集中突擊的現象。新政發布后,體育中考分值從30分漲到40分,對學校主管領導和教師都形成了強烈的沖擊,從上到下對體育重視度顯著提高。
廣大學校更是結合實際條件,開展了系列有益的探索,多種方式提高學生鍛煉積極性和鍛煉效果,既提升學生體質,又助力學生更好應對體育中考。
天津一中:三種模式提高學生體育水平,超重、肥胖的學生課余“加練”
作為本市優質名校,面對新政策,經過仔細研討,面對新中考體育,天津一中充分利用“教會、勤練、常賽”有機結合的三種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和掌握終身健體的技能。
一是充分發揮體育課程為載體的“教會”模式,“教會”是基礎,在充分學習文件后,學校對2019年入學的七年級學生于2020年6月和9月分別進行了兩次“新中考體育”項目預選項工作,通過數據匯總分析、思考選項情況,經過多方研討,最終選擇開設“體育課2+1”的方案,即在八年級3節體育課中開設2節體能課、1節技能課,體能課以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技能課以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為主。在技能課上,學生進行“月循環輪換制”,使學生充分接觸、全面學習四項運動技能,解決了學生對運動技能了解不全面、選項存在盲目性等問題,從而打下了“教會”的基礎。
二是開啟課余鍛煉陪練的“勤練”模式,“勤練”是常態,學校的體育場館對學生開放,學生可在規定時間進行自主練習;有的教師在開學初讓學生計算自己的體重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教師及時向體重指數為超重、肥胖的學生家長反饋學生身體形態和體質健康狀況、下發家長信、征求家長意見,開啟每周二、四放學后17:30—18:30的課余鍛煉陪練的“勤練”模式。
三是充分發揮陽光體育“常賽”的引領模式,“常賽”是關鍵,學校已開展了七屆陽光體育比賽,比賽內容豐富多彩,通過比賽,為學生搭建平臺,使學生享受樂趣;為班級凝聚力量,使學生錘煉意志;為學校豐富文化活動,使學生健全人格。另外,學校還有一節陽光體育課程,均開設運動技能項目,學生自主選擇,體育教師組織練習和比賽。
濱海新區漢沽九中:自編自創籃球操,大部分學生半月就能基本掌握大部分籃球技巧
天津市濱海新區漢沽九中體衛藝主任高貴杰認為,應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體育課程建設兩方面著手,“讓學生接受高質量的體育教學,優秀的師資隊伍非常重要。學校應該加強體育教師的實踐培訓,以研促教,以賽促教,培養一專多能的教師隊伍。還應該構建體育課程體系,循序漸進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而不僅僅是碎片式、散點式地上體育課。”
據介紹,漢沽九中構建了從基礎課程到拓展課程再到實踐課程的體育課程體系,開齊開足體育課時,充分保證體育課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正常開展。圍繞籃球教育特色,編制了校本體育教材,除在體育課堂教學之外,還在校本課和課外小組活動中全面傳授籃球技術,以點帶面抓普及、促提高。該校堅持常年開展班級籃球聯賽和以籃球為主題的社團活動,堅持每年組織一次趣味籃球運動會,以點帶面,以賽促練,讓學生在持續學習、深度參與中培養運動技能與興趣。
每天隨著大課間鈴聲響起,漢沽九中的學生們每人拿著一個籃球走向操場。伴隨著歡快動感的節奏,學生們開始做籃球操。只見他們動作整齊劃一,拍球、運球、轉身,小小的籃球被學生們玩轉自如。漢沽九中七年(7)班學生張薇說:“剛開始練習籃球操的時候感覺有些困難,跟不上節奏,后來慢慢就熟悉了。平時打完籃球身體很輕松,也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為了讓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鍛煉身體,享受籃球運動帶來的快樂,漢沽九中大力推廣和普及校園籃球運動,學校體育組的老師們根據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能和技巧,自編自創了一套籃球操。這套籃球操配樂清新明快,動作簡單易學,一經推出就受到學生的喜愛。
高貴杰說:“九年級的學生從最簡單的籃球基礎開始學習,運球、投籃,結合學校籃球操的學習,一至兩個星期,大部分學生就能基本掌握籃球的技巧。”
靜海區楊成莊鄉中學:建立“七年級練、八年級選、九年級強化”模式,積極引入資源增強專業性
作為一所農村校,楊成莊鄉中學主管體育科研和競賽的副校長信崗坦承,與市區和各區城區的學生相比,農村的學生在體育鍛煉這件事上,可以依靠的幾乎只有學校,家周邊基本不存在體育機構可以咨詢或強化訓練。因此,在應對新體育中考這件事上,農村中學的責任和擔子更重。
2019年以來,楊成莊鄉中學經過深入研究和思考,結合體育中考新政,體育教學建立了“七年級練、八年級選、九年級強化”模式,循序漸進,既有效鍛煉學生體質,又有效幫助學生應對中考測試,以期拿到理想分數。
信崗介紹,學校初中體育課,基本上都安排10—15分鐘的體能練習時間,這段時間針對中考的選項一50米跑、立定跳遠、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四個項目,加強學生速度、力量、靈敏、柔韌素質的強化訓練。每周開設一節球類專項課,七年級上學期開設足球、籃球,下學期開設排球、乒乓球;八年級進行球類選項學習;九年級選定專項進行強化練習。
同時,為了提高體育課堂效率,學校高度重視體育科研,先后進行了《利用大數據構建我市體育課堂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大中小幼一體化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實驗》等課題研究,課上iPad、心率帶和腕表移動智能設備的使用快速有效地讓教師掌握課上的練習強度和練習密度,還有同步電子投屏技術的有效使用等,這些信息化設備的使用不僅優化體育教師的教,而且優化了學生的學,以大數據為科學依據,為不同身體特點和學習能力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訓練和運動處方,更好地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分析指導,激活學生的練習興趣,科學訓練的方法讓學生為自身的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
楊成莊鄉中學還積極豐富校園體育活動內容,提升學生鍛煉熱情。如體育競賽活動堅持“面向全體,面向人人”的基本原則,月月組織體育競賽活動,賽會制已成為學校的特色,每學期組織的足球、籃球聯賽,聯賽的周期要1—2個月,因為初中學業學習比較緊張,學校利用每天早晨課前一小時和下午托管課的時間進行比賽,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參加比賽,在比賽中增設穿插籃球投籃、足球繞桿射門項目比賽,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球類運動帶來的樂趣。
學校還積極借助外部資源提升校園體育工作的專業性。信崗提到,目前學校與天津體育學院簽訂了課后服務和社會實踐協議。每年,天津體育學院都會派遣近100名大學生深入學校進行體育教學陽光助教、體育社團輔導等,還開展了暑期體育體驗夏令營實踐活動。這些體育實踐活動充分激發了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為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和體育核心素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實際效果: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明顯提升,體育技能掌握度增強
一年多的不斷實踐和強化落實,體育中考新政對體育工作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天津一中經過實驗和學期考核,在2020年1月18日的體育學科大教研中,教師們在總結學期教學情況時反饋,已有少部分學生達到了某一技能項目的滿分標準。
楊成莊鄉中學的數據更是直觀,2020年學校學生體質健康達標率比去年上升8%,九年級體育中考合格率上升11.5%,陽光體育活動參與人數達到4000人次,學校學生總體近視率為44.32%,遠遠低于全國初中生平均近視率。優秀生更是涌現不少,2020年10月,學生郎克燊獲得全國青少年自行車比賽冠軍,耳春湘等30名學生在天津市青少年體育冠軍賽和天津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得金銀銅牌。學校代表天津在2019年京津冀遼四省市學校體育研討會上作經驗報告。
家長心態:部分學生報“補習班”只為中考拿分,理智家長認為不應將“應試”作為出發點
寒假期間,由于離開校園,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在家荒廢了鍛煉,影響最終體育中考成績,便把目光放在社會培訓機構。其實,早在新政發布之初,市場嗅覺敏銳的培訓機構就有針對性地開設了相關課程,迎合了有需要的家長和學生。
一位有些焦慮的家長特意為正讀七年級的兒子購買了中考體育培訓私教課,她表示:“雖然價格不菲,但也非常值得。正好趁著孩子寒假時間充裕提高一下成績。”有家長更是直言不諱:“老實說,我們就是奔著‘漲分去的。中考競爭激烈,差一分就會落后很多名,不得不重視起來。”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準中考生家長深入研究了天津“新中考體育考試”方案,有部分家長認為,新增加的測試項目為足球運球繞桿、籃球運球繞桿、排球正面雙手墊球、乒乓球正手攻球四項選一,只要給孩子選定一項突擊訓練,絕對沒有問題。
不過,持有報班只為體育中考拿分的功利性想法的家長只是一部分群體,一些家長對“補習”中考體育項目持保留意見。“運動的目的是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而不是逼著他們應對考試。”在家長周誠志看來,讓孩子多參加鍛煉是好事,但出發點不能“歪”:“去年給孩子報了體育訓練課,經過幾次訓練,體育成績有提高,但快讓孩子‘喘不過氣了。”家長楊超則認為,若將“應試”作為運動的出發點,只會適得其反。
李先生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從小學習羽毛球項目。得知天津“新中考體育考試”增加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四項測試項目后,李先生身邊的很多同事朋友都紛紛勸說他給孩子改換運動項目:“天津中考又不考羽毛球,這不是瞎耽誤功夫嗎?”從小就對運動非常感興趣的李先生認為:“運動的目的是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而不是逼著他簡單地應對考試。中考只是一次考試,而運動的習慣和素養是要陪伴孩子一輩子的,只要孩子喜歡,并樂意學習,我會經常性地陪伴孩子進行體育鍛煉。對于已經愛上體育和經常參加比賽的孩子來說,一次考試還會很難嗎?”
培訓機構:家長起初觀望居多,如今報名人數逐漸增加
本市某青少年足球俱樂部創始人大偉在采訪中介紹了新政后招生情況的變化,培訓項目除了基礎的男女長跑(1000米/800米)、立定跳遠、實心球等,還包括新增的足球。由于足球是新增的中考項目,他們從開設起便有家長來咨詢,但起初大多家長還是以觀望為主。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每個月來咨詢的家長都有所增加,現在已經越來越多,平均每個月至少有4名新增的報名學員。
關于中考足球培訓的課程設置,大偉表示,中考主要考的是運球繞桿,他們也是圍繞這個內容設置課程。不過除此之外,在培訓過程中還有諸如快速跑等一些其他內容,基本上一堂課下來,他們會保證學員1500—2000米左右的跑動量。這樣一來,在訓練學員足球的同時,訓練了體能,中考的長跑也就不成問題。
此外,大偉還告訴記者,參加訓練的學員每過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測試,一般間隔為1個月,而且每次測試都會留有數據。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積累數據用來檢測學員的訓練成果及進步。
“大多數學員的數據都是在穩步提升,不過也有一些例外存在。例如:有些學員的數據不穩定,還有些學員明明在訓練中表現非常好,但到了測試表現就一般。”對于這樣的情況,大偉表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多是心理層面的,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緒緊張是導致發揮失常的主因,他說:“其實這與學校的考試類似,有些學員平時成績不錯,一到重要考試就會發揮失常,都是類似的道理,像這種情況,就必須接受相關心理教師的輔導。”
大偉表示,家長還是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體育興趣和鍛煉習慣,真到了考試也只是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是到了年齡單純為了應試再進行相關培訓,一方面收效慢,另一方面也是本末倒置,與中考增加體育分數的理念相違背。
專家觀點:新政為遏制青少年肥胖率、近視率和抑郁心理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雨亭表示,體育與健康科目分值由原來的30分增加至40分,有利于家長、學校、社會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加強體育鍛煉,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目的。
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與教育科學學院黨委書記馬桂霞教授則進一步強調,天津市迎來體育中考新政策對國家體育強國戰略、“健康中國2030”計劃、學校體育教育的重新定位、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社會體育與休閑體育產業以及家庭體育開展情況均帶來積極影響,影響最直接、轉變最明顯的就是家長對體育的重視和價值取向有了變化。新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也對體育教師職業崗位提出更高的要求。
馬桂霞在采訪中說:“體育中考是撬動青少年體育向終身體育發展的杠桿,新政策為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遏制青少年肥胖率、近視率和抑郁心理疾病的發生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但想徹底改變人們對體育的印象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家長在中考指揮棒下想方設法地帶著孩子參加運動,主動尋求專業訓練,但真正產生對體育育人功能及效果的科學認識還需要更長時間。”
針對學校如何更好地深化體育中考新政策的推進作用,切實讓體育工作進一步提升,馬桂霞提出,首先,學校要提高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特別是校長要“懂體育”,一切教育都應該是“體育+”“+體育”的結合,比如落實學生“不體育不評優”的標準,讓體育貫穿青少年教育全過程。其次,中小學校要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提升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水平。比如,新增的“四選一”球類項目中,足球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籃球是城鄉普及最好的項目、排球有著“女排精神”的支撐、國球乒乓球更成為體育外交的成功典范……學校可以深入挖掘體育中的思政元素,從思想認識入手拉動體育教學效果,最終提升青少年的體育與健康水平。
(責任編輯?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