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和發展,教育部門對初中教學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更加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隨著信息技術與時俱進的進步,信息技術被教育部門廣泛應用到課堂中,并且為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在初中歷史課堂中,信息化課堂還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給教學帶來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本文將對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的相互融合策略進行簡單的探索。
關鍵詞:初中;歷史;信息技術
隨著信息技術蒸蒸日上的發展,我國教育事業也在與時俱進的進步。教育作出了新的改革,更加重視學生素質發展。教師也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將先進的信息技術引入到初中課堂中,將歷史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知識,通過信息技術,變得簡單具體化,為學生構建出一個高效的歷史課堂,促使課堂變得生動形象,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
歷史學科涉及到的內容是很廣泛的,系統性很強,教師教學的任務不單單再是給學生傳授課本中的歷史知識,更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有能夠運用歷史的思維看待歷史事件,并且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能夠自己總結學習經驗。教師在初中歷史課堂中靈活并且合理使用信息技術,能夠將課本中復雜的知識變得更加簡單,容易理解,通過圖文結合或者視頻配上音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學生在視頻和圖文結合的方式下進行學習,能夠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夠強化學生的記憶力。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開拓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
二、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
和以往傳統的初中歷史課堂相比,信息技術應用到現代化課堂這種教學方式更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師的講解,一般情況下都是教師是課堂中的主導人物,學生總是在講臺坐得端端正正聽教師的講解,但是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覺厭倦。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較為無聊,教學效果也是不盡如人意的。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合理的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中,能夠促使課堂氛圍變得活躍生動,把課本上難以理解的知識轉變為動畫或視頻,帶給學生豐富的感官體驗,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以往無聊的課堂變的活潑,富有生機。
(二)增加信息量,開闊學生眼界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歷史課堂中,增加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是利用板書進行教學。而在信息化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當堂課教學的內容,制作成PPT課件或者視頻,學生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新鮮感。信息化的課堂使教學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學生在一堂課中能夠學習到更多的關于歷史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的主要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要使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能夠有效整合,形成一體,教師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也是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發展和提升歷史核心素養的引導者,教師對初中歷史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提高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水平,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整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要熟悉掌握多媒體的制作技術,包括收集整理素材、科學合理的組織構建課件內容等等,這是促進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實現有機整合的先決條件。其次,教師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現代化知識內涵,強化對信息素材的收集、組織以及整合能力,例如收集整合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等,從而不斷提升教學業務能力,強化多媒體設備操作水平,從而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整合。
(二)創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歷史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整合,是基于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技術而形成的。因此,教師必須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加強對現代教育理念的學習和研究,透徹理解現代教育理念,并應用其指導教學活動。現代教育理念最重要的一個觀點,就是認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基于這一教育觀點,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實現自主學習。
例如,在學習“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課前預,利用網絡查詢資料等,讓學生充分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時的歷史背景以及近代科學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標志,同時還要讓學生結合教材,思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對現代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也能夠有效實現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機整合。
(三)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
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教學方法也得到了創新,各種新型教學方法層出不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固然要積極應用新教學方法,但同時也要充分教慮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合理應用教學方法,從而達到大幅度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和效率,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辛亥革命”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整合各種歷史資料,應用整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通過網絡平臺觀看歷史資料,了解歷史背景,同時引導學生思考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以及對中國發展道路產生的重要影響。通過整合學生,有效幫助初中學生完成歷史課程學習任務,讓初中學生既能夠掌握知識,達到學習目標,同時還能夠有效啟發學生的歷史思維,運用歷史辯證法看待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有效培養初中學生良好的歷史時空觀念,促進初中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進步,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這一發展趨勢,教師應積極學習現代化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強化自身的信息技術教學應用能力,推動自身專業成長,從而在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有機整合的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成為推進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建設的重要力量。
參考文獻
[1]張凌燕.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探究[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5):43.
[2]楊嫚.探討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J].神州,2020,(9):111.
[3]黃俊琳.信息技術與初中歷史教學整合策略分析[J].新課程導學,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