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

師友互助是我校推行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把全班學生按照學習成績和平日的表現,分為A、B、C、D、四個等級,即:優秀、良好、一般、較弱,A、B一組,C、D一組,數學成績優秀的做師傅,數學成績較弱的當學友.上數學課時,師友同桌坐在一起,課堂上,如果學友遇到不會的問題,師傅就負責把學友教會,如果師傅也不會,先向其他師傅請教,如果幾個師傅都不會,則需要老師講解.這樣,通過學生幫助學生,兵教兵,亦師亦友,實現師友成員雙贏.互助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自覺生成新知,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創設各種學習的活動情境,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認識自己學習的優勢與不足,樂于與他人合作,養成和諧與健康向上的品格。 “互助”是學生在課堂中常用到的學習方法,是老師成功進行“引導、組織、合作”教學的體現。在“互助”中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下面,我以七年級數學"合并同類項"的課堂教學為例談學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師友互助教學模式。
課堂自主學習
預習交流(師友交流)
要點感知:1、所含的字母都相同,并且?????????? 的項叫做同類項。
2、把多項式中的幾個同類項???????? 的過程,叫做合并同類項。在合并同類項時,把同類項的? ?????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數指數???????? 。
預習練習:(1)合并同類項ab+3ab+5ab=
(2)若代數式-4x6y與x2ny是同類項,則常數n的值為???? 。
課堂師友互助合作探究
一、師友互助引入新課(按照導學案)
舉例說明生活中有哪些事物進行了分類?比如:對于不同種類的硬幣怎么快速的算出來,第一步你是怎么分類的?
引入數學中的分類工作(同類項)
1、 師友互助討論分類
觀察下列單項式,把你認為相同的類型的式子歸為一類
100t,3x?y,3ab?,4a?b,2x?y, -252t, -4ab?,-7a?b,
思考:(1)這組單項式能分成幾組? 分類的方法是什么????????? (2)歸為同類的項有什么特征?
2、按照上面的分類方法小組討論歸納出什么是同類項?
由學友歸納同類項的定義,師傅糾錯補充。
通過以下的四組代數式討論歸納出判斷同類項的方法(1)2a與2ab; 同類項特征:?????????? 同,?????????????????? 無關,所有的常數項都是?????????????? 。
3、互助找朋友(找出同類項)
老師出示8張卡片上面有8個同類項
由8位學友來找出同類項
二、師友互助共同釋疑
1、8n+5n=?????????????????????? 8a?b+5a?b=
通過上面的計算師友組討論什么是合并同類項?
2、師友通過例題討論總結合并同類項的法則:
-6a?bc?+3a?bc?= (-6+3)a?bc?
法則:把同類項的(????????? ),所得的結果作為(???? ),字母與字母的(????????????? )
簡記為:只求系數和,字母、指數都不變。
3、通過例題師友組討論總結出合并同類項的步驟
4x?+2x+7+3x-8x?-2
步驟:(一)
(二)
(三)
簡記為:找、移、合。
三、師友互助鞏固新知
例題(1)xy?-0.2xy?;(2)-3x?y +2x?y +3xy-2x?;
(3)4a? + 3b?+2ab - 4a? - 4b?
四、師友互助比一比 :
說出下列多項式中的同類項并化簡
(1)5x?y-y?-x-1+x?y+2x-9;
(2)4ab-7a?b?-8ab?+5a?b?-9ab+a?b?
師友組比一比看誰算得快
題目:求代數式-x?+2x +x? –x -1的值
其中x值為這位同學所報的數值.
師友互助試一試:
1、已知a= -?? b=4???? 求代數式2a?b-3a+2-3a?b+2a-1的值。
2 (1)求多項式2x?-5x+x?+4x-3x?-2的值,其中x=
(2)求多項式3a+abc-?? c?-3a+? c?的值;
其中a= -?? b=2? c=-3
五、師友互助總結: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由學友回答師傅糾錯補充)
在這節課中“師友互助”主要的表現形式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交流互動。課堂中的“互助”交流分四種情況。
(一)預習交流。新課程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學習,先學后教,預習是學生課前思考的一個過程,課堂上用自己的見解和別人的見解交換,會有很好的效果。因此,在課堂的教學中,我把導學案提前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導學案主要是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學習相關的概念、定理和例題。并做不同層次的預習檢測題,明確自己的疑難問題,為新知識的學習做好應有的準備。在解決過程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提出知識形成性問題,應用性問題,我們就進入了課堂第二個環節互助探究。
(二)互助探究中點撥,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在課堂的第二個環節互助探究中我們往往注重的是引導學生,而不要牽著學生走。“引導”與“牽著”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學生自己走,后者是跟著老師走,學生小組內交流。
(三)鞏固新知的課堂練習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挖掘創新潛能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情的重要途徑。“互助”在這個環節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由特定的學習小組中,成績好一點的當“師傅”,差一點的當“學友”,一些專項知識點應用的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只要能保證師友會做,就將講解權、指導權交給他,當一個小師傅,使他們在教會別人的同時也能夠提升自己。有一定綜合性的變式練習,對于學困生來說是個挑戰。因此,在互助中讓學友整理步驟思路,以提高多個知識點運用能力。
四、互助檢查,相互競爭。班級互助小組的形式是不一樣的,通常確定成績好一點的當師傅,差一點的當學友,組織一個互助小組。師傅、學友之間都可以相互競賽。在老師具體的要求下,這個活動也是師友堅持競爭學習的一個學習動力,所以互助的過程也是一個競爭的過程,使同學們在競爭中共同發展。
二、教師要注重對互助小組的評價,科學合理的評價會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以小組的成績為評價依據來評價學生時,會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同時教師選擇的評價時機要恰當,學生有時候不需要評價,過多過早地進行評價,不但不能激勵他們的合作,還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總之,“互助”是一種品質,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和長期地訓練,需要教師優質地組織和高效的實施,才能真正的使“師友互助”教學模式落到實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來越高,讓師生在共同體驗、探究中,充滿愉悅、充滿活力,才能使課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