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琴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理解書面語言的能力所進行的一系列的語文基本功的訓練。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核心,培養學生良好的理解能力是理解書面語言的基本保證。由此看來,閱讀教學中詞句的理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如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閱讀教學能力的培養關鍵在于閱讀教學中詞句的訓練。”怎樣進行閱讀教學中的詞句訓練呢?
一、閱讀教學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運用
對于一篇文章,要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思路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必須對關鍵詞進行理解,才能引導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認識作者是如何用詞來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為關鍵詞不光是“理解認識”,重要的是在“理解認識”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能力。其方法有:
1、再造想象,使抽象文字變為形象性。
要使抽象的語言文字符號回到代表的事件與現象中去,必須聯系生活現象,才能提高再現能力。如教學課文《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分別用“甩、搖、擺”來描述黃牛、小魚、燕子的形態動作。教學時聯系實際生活想到:小魚用“搖”猶如船上的櫓,窄而長,活動特點較慢;老黃牛用“甩”猶如趕馬車用的鞭子,細而長,速度快且靈活;燕子用“擺”猶如缸里的魚尾巴,寬而短,活動時有節奏感。在訓練中,引導學生用手勢表演文中對應的“搖、甩、擺”,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感知的畫面,就能準確掌握關鍵詞,且能靈活運用。
2、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加深詞語的理解。
如古詩《示兒》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兩首詩中用不同的詞表達同一個意思。《示兒》這首詩中用一個“悲”字透露出詩人看不到祖國的統一而悲痛,從而洋溢著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詩人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勝利的喜訊告訴他。這是何等深厚的愛國情感啊!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則通過一個“喜”字來表達詩人的愛國情懷。讓學生明白,詩人一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之所以會那么歡快,這決不僅僅是詩人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是因為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這是詩人愛國熱情的自然流露。
3、聯系上下文,揣摩詞語內涵。
多數詞語在任何語言環境中意思都差不多,而有的詞語則不同,它有較強的功能,只有聯系上下文來仔細揣摩,才能準確地理解它的意思,才能深刻地掌握文章的內容。如課文《再見了,親人》中“雪中送炭”一詞,教師除了讓學生知道“雪中送炭”就是在風雪嚴寒中,有人及時送來熾熱的炭火,給人以溫暖的意思以外,還應該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細細品味這個詞語。可以設計下列問題啟發學生思考:(1)“雪中送炭”這個詞語人們常用來比喻什么?(當處在極其危險或困苦的情況下,有人給予及時的幫助、支持)。(2)“雪中送炭”在本文之中的意思是什么?(志愿軍為了打擊敵人,三天三夜沒吃上飯,這是朝鮮大娘送來了打糕。這里的“炭”指的是朝鮮大娘為志愿軍送來的糕)。這樣訓練可以使語言訓練、思維訓練、思想教育融為一體,并加深文中關鍵詞的理解和運用。抓住關鍵詞的理解和運用,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
二、閱讀教學中典型句子的理解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說話,還是寫文章,無論理解語言,還是運用語言,都是以句子為單位,都離不開句子。由此可知,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及含義深刻的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尤其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理解句子訓練,是提高學生自學語文能力的關鍵。但要深刻理解典型句子的意思,特別是理解含義較深的句子,必須學會幾種方法:
1、反復吟誦,從語氣中體會句意。
在課文中有些典型句子,只有通過反復吟誦,從語氣中體味,才能把握其中的內涵,才能使學生領會文章的情感。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的:“她曾經多么幸福,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通過反復品讀,讓學生理解到這句話中第一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臨死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第二個“幸福”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饑餓,沒有痛苦,徹底離開充滿寒冷、饑餓、痛苦的現實社會。激發學生創造思維,體會到兩個“幸福”的真正意思是受罪和死亡,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對窮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
2、結合背景,由本意到喻意。
有的句子在文中的本意不難理解,如果結合當時的背景,所表達的意思不僅僅是字面意思,作者的用意主要是反映當時社會的黑暗統治。如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中“四周是黑洞洞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按字面意思理解為:天那么黑,當然走路容易碰到障礙物,本意是容易明白的。但只有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來想一想它的喻意,才能理解這句話真正的深刻含義是社會太黑暗了,人民沒有絲毫的自由,身處在水深火熱的痛苦中,革命者為了革命,處處遭受殘酷的迫害和打擊。
3、感知課文,從作者的意圖滲透句意。
課文《西門豹》中“巫婆怎么還不來,麻煩你去催催吧!”西門豹明知道,巫婆已被懲治,還得對官紳說話那么客氣,讓旁人莫明其妙。但我們縱觀全文了解作者的意圖就知道,身為一方官員的西門豹對當地巫婆、官紳的惡行將計就計、以毒攻毒,早有為民除害的巧妙方法。這就使人理解到,作者通過西門豹言行的句子反襯出西門豹深謀遠慮、智勇雙全的高大形象。教學時,引導學生感知課文,把握課文教學目的從作者意圖去領會句子。這種訓練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又提高閱讀效率。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詞句的訓練貫穿到整個小學階段。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教師只要注意閱讀教學的階段性,準確把握各年級的教學重點,聯系學生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品詞品句訓練,就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語文教學與研究》的《教研天地》
[2]《東方青年·教師》 【年(卷),期】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