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電子設備的廣泛普及和應用,網絡在線詞典相較于傳統紙質詞典有著方便快捷、免費且功能多的優點,受到了多數高中生的認可,成了現下熱門的學習工具。課題從上海高中生的切身角度去探究在英語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使用詞典的現狀,了解高中生對兩種詞典的態度以及使用后的具體感受,提出相應的使用策略研究,提高上海高中生英語學習效率,避免走彎路,從而取得理想的成績。
【關鍵詞】高考背景;網絡在線詞典;傳統紙質詞典
【作者簡介】朱嘉祺(2002.11-),女,漢族,上海人,上海市文來中學高三(6)班,在讀高中生。
一、高考背景下在線詞典與傳統紙質詞典的使用現狀
1.鑒于2017年英語高考改革,更加重視對于詞匯的考核,因此,高中生對于詞典的使用目的和查找內容方面產生了相應的改變。2.網絡在線詞典存在逐漸取代傳統紙質詞典的趨勢,與此同時,二者都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3.高中生對于現下諸多詞典的選擇沒有一個明確的衡量標準,大多數是根據各人使用習慣和使用喜好等主觀因素來使用的,有可能會導致學習效率不高的現象。4.由于網絡在線詞典過于便捷,導致部分高中生對該類詞典產生了依賴,缺少了自主思考的習慣。以上四點導致了詞典利用率沒有達到最大化,高中生在英語學習上效率不高的現象。
二、在線詞典與傳統紙質詞典的調研
1.問卷及訪談。為調研并分析目前本市高中生網絡在線詞典和傳統紙質詞典使用方面存在的問題,通過對不同水平的高中生訪談,跟蹤詞典使用方法以及學習情況,總結兩種詞典的使用原因及其優勢特點,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對高中生使用兩種詞典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案。
筆者在全市部分高中實施問卷調研,并結合訪談形式,深入探究高中生對兩種詞典的態度以及使用感受,共訪談在校高中生15名。第一次問卷旨在調查高中生使用詞典的頻率以及使用較多的具體詞典,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308份,有效率為96.25%。第二次下發問卷旨在了解兩種詞典的使用原因、情境,同時廣泛收集高中生提出的詞典改進方案。第二次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62份,有效率為95.25%,并在后期使用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
2.問卷及訪談結果。根據問卷調研結果可知高中生現在幾乎不使用傳統紙質詞典,“基本不用”和“偶爾使用”選項一共占比87.66%。“經常使用”和“一直使用”的選擇率僅有12.34%。由此可見,高中生這一群體對于傳統紙質詞典的使用頻率并不高,甚至出現了大規模基本不用的現象。31.49%和39.61%的高中生一直使用和經常使用網絡在線詞典,23.7%和5.19%的高中生偶爾使用和基本不用網絡在線詞典。可見網絡在線詞典已經走進了高中生的生活中,成了主要的學習工具之一。
紙質詞典最多的使用目的是為了查找單詞釋義和了解語法搭配,比例分別為83.33%和67.45%,其次,查找例句和查找單詞音標占相對小部分,分別為18.64%和23.88%。數據還包含了21%占比的自主背單詞,17.06%占比的老師硬性要求背單詞,14.83%占比的無法使用網絡在線詞典,12.68%占比的閑暇翻閱和6.69%占比的收藏愛好。
83.99%的高中生使用網絡在線詞典的目的為查生詞和62.07%的高中生為了了解該生詞對應的語境。具有特點的是82.81%的高中生使用目的是使用其特色功能學習單詞發音,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該單詞的印象,從發音方面更好地記憶該單詞,另一方面,伴隨著英語高考口試的加入,高中生越發注意自己的口語和發音。網絡在線詞典還有21.52%使用目的是利用在線單詞本功能和20.47%的使用目的是為了了解該詞語的最新釋義。體現了高中生對于在線單詞本這一功能還是比較青睞的,在查找完單詞后可以直接加入單詞本,以便于后期的復習鞏固工作。
在對15名高中生的訪談中,學生表示問題幾乎都能得到解決,而且能夠積累網頁推送的美文和網絡流行詞匯作為個人的拓展,從而可以及時了解現下熱點的英語表達,拓寬詞匯量,對于提高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幫助。同時,認為網絡在線詞典在幫助學習的同時仍有許多方面值得改進:長難句翻譯的準確性,無關廣告彈出數量減少,有邏輯關系的分類,錄入內容的完善和相關知識的更新。
傳統紙質詞典存在不能滿足部分高中生需求的現象,主要問題為詞典的內容不全,由于沒有實時更新而導致查找不到偏僻新穎的詞義,例句不夠新。但優點是在查閱詞典的過程中會對單詞本身進行猜測,起到了加深印象的作用,在不經意間拓展了學生的詞匯量。
三、高考背景下網絡在線詞典與傳統紙質詞典使用策略研究
上述調研表明兩種詞典的使用現狀清晰明了,目前詞典以網絡在線詞典為主導,少部分高中生出于其傳統性和權威性會使用紙質詞典。存在傳統紙質詞典不能滿足部分高中生的需求的現象,同時,網絡在線詞典有許多問題需要改進。如何加深對詞匯的理解,促成個性化學習助手是網絡在線詞典和傳統紙質詞典的主要改進方向。
隨著高考英語改革,競爭變得更加殘酷,名校對英語的要求更高,因此,英語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改革后的高考加強高中生對于詞匯的考核,隨著上課節奏加快,高中生接受知識的速度跟著加快,如何高效地使用詞典,并且在多數目的詞條和詞典的選擇下來達到提高成績的目的,凸顯地越發重要。
查找單詞釋義和了解語法搭配是做題過程中高中生遇到問題尋求解決方法的主要途徑。雖然紙質詞典具有權威性,但是為更好地幫助高中生學習英語,排除一些客觀不可改變的現有缺陷外,對傳統紙質詞典的內容提出相關改進方案。
因此需要針對詞典的具體使用策略提出如下建議:
1.高中生層面。
(1)將網絡在線詞典和傳統紙質詞典相結合,有效地使用兩種詞典。為了避免出現高中生只使用一種詞典的現象,建議可以分時空使用詞典。如在學校內、課上使用傳統紙質詞典,以便于直接跟上上課節奏,提高上課效率,及時搞懂拓展內容和試卷評講中出現的單詞,并且可以附上詞典上出現的詞組和例句,全面地認識該單詞以及相關知識。在課下、回家后使用網絡在線詞典進行再次查找,一方面加深了對單詞的記憶,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兩種不同的詞典來進行有效的學習。
(2)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詞典作為更好的英語學習的輔助工具。由于網絡在線詞典過于便利,從而導致高中生做英語翻譯、閱讀理解時遇到不會翻譯、不理解詞義的單詞直接去查找釋義,久而久之產生了依賴性和缺少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這對學英語是很不利的現象,缺少了一個思考的過程,導致學生在考試中手足無措。因此需要高中生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先進行思考,后再使用詞典來解決問題。在平時閑暇時經常翻閱傳統紙質詞典,有計劃有目的地記背單詞,拓寬詞匯量,對于閱讀理解能起到很大的幫助。
(3)對個人的英語水平進行準確的定位,選擇最合適的詞典。不同英語程度的學生在使用詞典時,要對自己的英語水平有一個相應的定位,來選擇和英語水平相匹配的詞典。網絡在線詞典具有方便快捷、時效性強的特點。英語水平較高的、學有余力的高中生可以使用網絡在線詞典進行課外的知識拓展,同時可以嘗試關注單詞本身的英語釋義,這樣對單詞會有更好、更全面的認識。對于英語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還是建議使用傳統紙質詞典,可以在查找詞典的過程中增加詞匯量和閱讀量,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在查閱的同時對單詞有相應的猜測和思考,加深印象。其次,建議高中生根據不同難度等級的詞庫進行查找,例如,網絡在線詞典提供了不同難度等級的例句,高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查找和查看相應難度的例句。
2.網絡在線詞典層面。
(1)創建開放的平臺,創立互動的使用模式。在詞典的數據庫,提供一個開放的平臺,廣泛吸收使用者提供的釋義、例句、允許使用者修改詞條;開放一個使用者之前互相交流解答問題的空間,起到能夠實時更新,讓平臺和使用者之間有一個互幫互助的空間,增加使用者的使用興趣和參與度,以達到互動的使用模式。
(2)后臺管理建立嚴格的標準程序進行正確篩選。在提供開放詞條平臺的同時在后臺管理設立嚴格的標準程序,使網絡在線詞典對于使用者提供的海量信息(詞條、例句等)進行正確篩選,最終將正確的信息內容及時更新到平臺上。
(3)對于平臺本身已有的內容進行完善。高中生使用后表示長難句在線翻譯的準確性還需提高,不能逐字刻板翻譯。其次需要建立有邏輯關系的分類,建議分成以下六類:單詞中英文詞義、相關知識點(近義詞及反義詞、詞性轉換)、多種權威大辭典的內容、例句、使用者的改進、使用者之間的互動交流平臺。
(4)進行查找記錄的保存跟蹤,促進個性化學習平臺。網絡在線詞典平臺應對使用者查找過的單詞進行一個收錄,便于后期對于檢索詞的復習,甚至可以更加細致化,跟蹤查詢的具體內容,在收錄處突出相關知識點,使網絡在線詞典更好地服務于廣大高中生,讓使用者的使用目的不僅限于查找單詞,而是成為立體化及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學習助手。
(5)控制廣告數量,使用區塊鏈積分模式或付費模式屏蔽不當廣告。
3.傳統紙質詞典層面。傳統紙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這是毋庸置疑的。詞典除質量、體積大現下無法改進之外,對于詞典本身的內容建議是:
(1)附上更多的圖片以便于記憶理解;
(2)例句精確到情境中;
(3)知識點及時擴充和更新。
四、結語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的調研對象、研究內容、地域的選取范圍較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后期的研究中擴展調研范圍、更全面地為不同地區的高中生提供詞典使用建議,提升效率、促進個性化學習。使用網絡在線詞典的人數遠大于使用傳統紙質詞典的人數,希望后期能對有道詞典、必應詞典、金山詞霸、百度翻譯、360翻譯5款現下使用率較高的網絡在線詞典進行較全面的比較,更好地為高中生提供使用策略。
參考文獻:
[1]林秀玉.新課程改革下高考英語試題的變化與應對策略[A].名師在線,2019,12.
[2]柳永祿.英語專業高中生網絡詞典和權威傳統紙質詞典使用情況調查研究——以紅河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高中生為例[C].外語教育與翻譯發展創新研究(第六卷),2017,10.
[3]劉艷.英語在線詞典改進策略研究[J].語言文學藝術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