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平
(華僑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福建泉州 362021)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研究生為獲得所修學位而撰寫的科學論文,具有一定獨創性,其質量反映了研究生培養質量,因此做好學位論文質量評定工作是加強學生教育管理,保證和提高學生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我國從國家政策的角度,對學位論文的質量進行了宏觀指導,各培養單位也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相關學位論文質量控制辦法。研究生在導師指導下撰寫完學位論文后,評價論文質量最重要的一個方式和環節是邀請同行專家評閱,其評閱結果是學位論文質量的重要體現。學位論文的評價影響著培養過程和質量,因此必須對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進行評價,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提高。
本文選取國內某僑校2010—2020 年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作為研究對象,其數據來源論文網上評閱系統的盲審評閱結果和通過紙質版論文送審的明審評閱結果。根據該校的相關文件規定,全部的碩士論文都需要同行專家評閱,每篇論文不少于2 名以上的專家進行評閱,對于在學期間未發表符合學校要求的學術論文,由研究生院找專家匿名評閱1 份,另外培養單位送審1~2 份。因此,2010—2020年1426 篇論文,共有2852 份評閱結果。另外由于有些論文第一次盲審結果低于70 分,按照規定還要再送審一次,在全部的1426 篇論文中有44 篇送審了兩次(見圖1)。

圖1 2010—2020 年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送審數量及復審數量
從數量上來看,該校2010—2020 年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總數為1426 篇,其中2014 年之前,數量并不多,之后數量大增,每年基本維持在130 篇以上,最多的是2016 年為226 篇,占全部樣本量的15.85 %,其次是2017 年,為223 篇,占樣本量的15.64 %。
根據該校的要求,專業職稱為副教授及以上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才能擔任論文評閱人。評閱專家要對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專業水平、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及論文寫作六方面進行打分,按照優秀、良好、一般和較差四個等級做出評價,再對論文評出百分制的總成績,根據總分數來確定是否同意答辯,其中90 分及以上為“優秀,同意答辯”,80~90 分為“良好,同意答辯”,70~79 分為“合格,修改論文后經導師審核進行答辯”,70 分以下為“不及格,不同意答辯,需修改論文后重新送審”。每篇學位論文的評閱成績為專家評閱的平均成績,各項指標的成績為各項指標的平均成績。
通過對數據分析,該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成績等級“優”為15 篇,占全部論文的1.05 %;“良”為965 篇,占全部數量的67.67 %;“合格”為402 篇,占全部論文的28.19 %;“不及格”為44 篇,占比為3.09 %(見圖2)。全部學位論文的平均分為81.80 分,最高分為92.50,最低分為65 分。總體來看,該校該學科的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成績優良率(等級“優”和“良”)占比為68.72 %,通過率(等級“優”“良”和“合格”)為96.91 %,該校公共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較好。
從論文盲審和明審結果分析,平均盲審成績80.59 分,平均明審成績82.94 分,兩者相差不大。盲審成績分布在50~95 分之間,明審成績分布在63~96 分之間,最低分兩者相差較大,最高分相差不大,總體說明該校公共管理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盲審成績與明審成績比較接近。

圖2 2010—2020 年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送審成績總體分布
從各年度來看,2016 年送審成績優良率為77.43 %,其次是2015 年為46.68 %,2010 年最少,為40 %;不及格率,2019 年最大,為7.69 %,其次是2013 年,為5.71 %(見圖3)。

圖3 2010—2020 年某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送審成績具體分布
從送審方式來看,評定為“優”“良”等級的論文中,明審的論文數量要大于盲審的論文數量,兩者相差210 篇;評定為“合格”等級的論文中,盲審論文數量要大于明審的論文數量,兩者相差197 篇;評定為“不及格”等級的論文中,盲審論文數量要大于明審的論文數量,兩者相差13 篇。這說明,盲審的論文成績要低于明審的論文成績,可能明審的論文成績存在一定程度的虛高,反映研究生論文質量還有待提高(見圖4)。

圖4 2010—2020 年某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學位論文盲審與明審送審成績分布

表1 盲審成績與明審成績分布情況
從最大值來看,盲審與明審送審成績兩者接近,沒有什么差別;從最小值來看,盲審與明審送審成績有一定的差異,兩者最大相差20 分,最小相差2 分,明審成績要高于盲審成績;平均成績來看,盲審與明審送審成績有一定的差異,兩者最大相差6.44 分,最小相差0.49 分,明審成績要高于盲審成績(見表1)。
對1426 篇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論文按各分項指標統計(見表2),專業水平、研究成果、文獻綜述這三項最低,論文選題、研究工作、論文寫作等分項指標較好。

表2 某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送審各分項指標情況
通過對某僑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成績的分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總體上,該校學位論文評閱成績優良率較高,為68.79 %;論文成績的合格率為96.98 %,其學位論文總體成績良好。
第二,論文評閱結果“優”“良”“合格”和“不及格”呈現正態分布。其結果相對較為客觀。盲審成績結果較明審成績更具客觀性,明審成績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虛高。
第三,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一些論文的研究成果得分較低,說明其論文缺乏創新性,沒有提出“科學問題”,研究不深入。在相關部門對該校學位論文進行抽查時,一些論文抽檢不合格,說明其論文質量還有待提高。
為此,為提高該校公共管理類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便于管理,提出相應建議。
第一,從管理角度,加強論文評審環節的質量控制。學位論文是研究生培養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論文質量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學位論文是培養質量爭論的根源,也是同行專家對論文質量的綜合評價。為此,應繼續加強論文的“雙盲”評價標準和檢驗標準,確保論文審稿的質量控制。學校和培養單位要制定“雙盲”評審標準,使論文評審在作者和評審者之間建立一個有效的屏障,保證評審的客觀公正,評審者必須有校外專家。綜合起來,可以采用評審過程的評審指導原則,對擬評議的論文進行隨機抽查。入選論文按照“雙盲”評審標準統一安排,評審不滿意,推遲答辯。建立論文質量激勵機制,引入優秀論文評選標準。要建立相應的科研論文質量激勵和篩選機制。
第二,從導師指導角度,要從全方位培養研究生各項能力。落實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第一責任人的要求,導師要遵循研究生教育規律,創新研究生指導方式,潛心研究生培養,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研究生成長成才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指導研究生確定研究方向,深入開展研究;營造和諧的學術環境,培養研究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研究生創新潛力;引導研究生跟蹤學科前沿,直面學術問題,開拓學術視野,在學術研究上開展創新性工作。加強導師在論文質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導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思想,努力擴大導師隊伍規劃,提高導師隊伍建設水平。
第三,從研究生培養角度,要加強獨立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根據該校對論文抽查的結果顯示,抽檢不合格論文被指出“缺少問題意識、理論觀照和聚焦”及“論述分析不能與研究問題緊密結合”的問題,與此相關的問題還包括選題沒有理論(學理)意義、對學科研究現狀了解和把握不夠深入等,這些都指向學位論文研究和撰寫的一項基礎工作——提出研究問題。在評閱意見中與此相關的最典型評價就是“科學問題”或“問題意識”的缺失。因此要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加強研究生的學術創新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等的培養。